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论有米亦难炊之对策

小编: :admin

[摘要]如何将自己胸中已有的知识、生活转化为笔下的文章是小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本文就试图探索从降低习作要求、重视语言积累、疏通指导环节、诱发习作兴趣情感四个方面入手,改变小学作文教学现有的模式,促使由“物”到“文”的转化,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小学作文语言转化策略

学生习作难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积淀不够,胸中无“物”,自然就会产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其二虽然是胸中有“物”,可语言贫乏(主要是书面语言不够),无从下手,也会产生“有米亦难炊”的难处。

的确,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儿童的习作素材斑澜多姿,已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存在“胸中无物”的问题,并且许多学生的口头语言也异常丰富。如有的学生看完一场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后,描述影视内容是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对其中的人物评价是头头是道、妙语连珠,可一旦让他以此写一篇文章的话,就会抓头挠耳,搜肠刮肚,最终还是词不达意,空洞无物。面对这一疑难,我们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将胸中的“物”(知识、生活)转化为“文”,突破学生习作的一大难点,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将大有裨益。

降低要求——畅所欲言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遵循“命题→审题→立意→构思→下笔”一步接一步,而且在每一步都得考虑周到,直到胸有成竹时才可下笔。这样的作文指导,往往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感,认为作文“高深莫测”、“高不可攀”,表达欲望人为地受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胸中之“物”也就变得模糊疏远,再也不能成“文”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已对作文教学的目标作了适当的修改,将作文教学目标定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能胜任也。”由此可见,在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中,就可适当地放宽作文的要求,只要能文从字顺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文体、立意等方面就不要严格要求,就会促进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流于笔端,使他们好写、多写。如教学第十册《我熟悉的人》一文时,教师只提出要求:“抓住人物的言行,把他的一个或几个特点写出即行。”这样把书中要求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改为特点,并且对文体、人物的选择等方面不加限制,学生的思路就广了,一个个畅所欲言,非常具体,有《脾气暴躁的我》、《爱推眼镜的付老师》、《爱撒娇的同桌》等,一篇篇语言质朴、内容真实的文章在学生笔下流露。比例我们发现,在教材改革还未全面铺开的转型时期,我们语文老师就应利用新《课程标准》来指导“老”教材,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作文教学的大势所趋,是突破学生思路受阻,实现畅所欲言的一条途径。

重视积累——丰富内储

语言材料是表达的基础。它包括词语、句子和语段,核心是词语。如何丰富学生的词语?最有效、也是广大教师最常用的手段是抄写、摘记。但有的学生摘抄了几大本,写作时仍捉襟见肘、无从下手。何以如此呢?因为写作时最关键的就是自如应用自己的内储,才能让写作得心应手,而摘抄的语言材料都只是书中、本子里外显的东西。因此,积累词语即要讲究数量又要讲究质量,必须想方设法让词语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积累词语同汉字的规律相结合。汉语词汇间是具有一定内在规律的,因此在摘抄本上教师就可指导学生适当地同族、同构、同义的词语串联起来,变零散的积累为整体积累,变机械积累为意义积累,既保证积累数量的丰富性又保证写作时提取的敏捷性。

2、积累词语与学文相结合。中国汉语文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同一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多种含义,具有丰富的情感性。这样,在教学中就要结合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多读感悟,明白词汇的深刻含义,然后进行积累(如教学中扩展填词),这样积累的词语就富有生命力,运用时,就会准确传神。

3、重视内化,为我所用。词汇只有积淀于写作主体的脑中,写作时才能词随意遣,左右逢源。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除了摘抄,还应让学生适当地诵读、记忆。在诵读中感受其形,领悟其神,体味其情,认识其理,汲其精华,最终使其成为自己的语言储备。

疏通环节——水到渠成

剖析儿童的作文心理过程,实际上经历了“内部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过程。与口头语言、内部语言相比,儿童在进行书面语言创作时,必须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活动,这是由书面语言的完整性决定的。有研究表明:学生作文困难与书面语言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克服书面语言本身给学生作文表达带来的困难,发展儿童的书面语言,就要将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同书面语言的特点结合起来。

1、循序渐进。由于书面语言具有语义抽象性的特点,在我们小学教学中就应遵循从“写字——写词——写句——写一段语——写几段话——写简单的成篇文章”的纵向规律,从一入学开始,逐步培养提高。

2、逆向呈现,梳理语言的产生过程。书面语言的背景是指一个不在眼前,或想象中的,甚至根本不存在的,背景抽象性是书面语言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就可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将其按“范文——→背景——→生活”的思路进行生活的还原,而后在写作时按“生活——→背景——→习作”的线路指导,是一条较理想的捷径。特别是写景类和活动类的习作更加适宜。如教学第十一册第5单元“习作训练”《写一处景物》,就可以先把训练中的参考片断《我家的小院》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动手将其描写的景物绘成一幅画,再让学生根据图画想象现实中的小院景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把它绘成画,通过与范文背景作比较,再根据图画进行构思进而习作训练。通过这样的逆向呈现习作的产生过程更有利于将头脑中的“物”转化为笔下的“文”。

诱趣激情——培养习惯

实现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是智力因素高度集中,高速运作的过程,而促进其高度集中、高速运转的原动力则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主体的积极性,是促进语言转化的重要内容。

1、设置需要,诱发写作动机。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高他们的需要。”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找准学生自我的内部心理需要,恰当地满足学生,激起他的写作动机。另一方面要适时地创设外部的有利条件,如各种劳动实践、实验操作的机会,引发学生进行联想、猜想,产生好奇,悬念及要求释疑的期待心理,诱发写作动机。

2、唤醒写作情感,提高作文热情。情感是作文实现口语到书面语言转化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人为地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与写作对象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进入一种激情状态,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激活心中之“物”,启动心中之“意”向外宣泄的闸门。此外,教师注意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动情点”,进行适当的点拨、挖掘、指导,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锻炼写作意志,树立作文信心。其中最主要的是培养求真、不苟、勤写的习惯。求真,即说真话,说实话,言从己出,富有真情实感,忌空话、套话、无病呻吟。不苟,即思想重视,不马虎应付,初稿前拟好提纲,初稿后又反复修改,精心锤炼。勤写,一方面是及时把平时阅读和观察所得记下,即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等。还要养成经常随文动笔的习惯。读写结合,小至片断,大致全篇。所谓的“多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即是这个道理。

    相关推荐

    “有米难炊”是何因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对策之一:课堂越活越好吗?_语文论文 对有有天赋的学生的施教对策初探 空灵不尽之境,亦闲亦忧之绝 对有有天赋的学生的施教对策初探 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二:表扬越多越好吗?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七:大班额:咋合作学习?_语文论文 “新高考”语文应试对策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十:应打好什么样的基础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六:小组学习≠合作学习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四:教师节奏要跟学生走_语文论文 课程改革的难题及对策分析之九:学生真的“两极分化”了吗?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五:避免走入僵化的模式_语文论文 浅谈阅读中对话的误区及对策-小学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三:如何保证学生主动参与_语文论文 亦苦亦甜方格路 用“生本”的视角探索学生有效思考的对策-小学语文论文 探究“古诗两首”对读的策略论文精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想象亦“真实” 中学生作文心理调查及对策_语文论文 试论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语文教学对策 高考综合性学习的有关问题与对策 识字教学的现状与教学对策_语文论文 高考作文命题的“三性”及对策_语文论文 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八: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纪律?_语文论文 文言文教学低效探因及对策_语文论文 话题式作文的特点与训练对策_语文论文 中学生对作文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的难题及对策之十一: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_语文论文 《普罗米修斯》的细读及策略 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及教学对策_语文论文 浅谈古诗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论文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时难别亦难》 故里炊烟 《炊烟》教案 教中有悟,不亦乐乎──《鲸》教后反思 对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与对策_语文论文 学习了课文,你对苦难有什么理解? 《普罗米修斯》难句解析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发展趋势及对策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话题式作文的特点与训练对策 浅谈——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和应试对策_语文论文 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浅谈山区小学生语言能力忧思与对策论文精品 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低效成因及对策_语文论文 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现状及对策_语文论文 一九九五年高考语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语文论文 谈谈后进生探因与矫正对策 文言文失分的原因及对策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议论要有条有理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误区案例及对策 中考古诗词鉴赏应试对策 面对学生的发难 新课程语文高考应对策略 论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论语》难句解析 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中考语文易失分点及应对策略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 现代文主观答题失误及对策 对比论证的运用 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_语文论文 对照鲜明,立论严密──谈《师说》的对比论证特色 凄风冷雨亦成诗——浅论《听听那冷雨》的诗化特征 “汉字难学论”与比较方法论 《隆中对》有关成语 谈口语交际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舟宿西湖亦风雅 “死生亦大矣”──解读 《炊烟》优秀教学设计 《过秦论》难句解析 《对对歌》教案之一 农村孩子厌学原因浅析及对策 《过秦论》对比的运用 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与策略 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与策略 语文新课程高考与我们的对策 谈口语交际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古诗两首”对读的教学策略 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 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 《曹刿论战》难句解 《过秦论》疑难解析 一毫米雨量究竟有多少水? 蜀道难原文对照翻译 中学诗歌教学策略_语文论文 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口语交际之策略 课堂教学的不良倾向举隅及对策 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增效对策 由这篇课文想到哪些有关对待苦难、逆境的名言? 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