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一种不容忽视的“参考答案”现象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语文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主科,它既有自身的丰富内涵,又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和工具。在目前教育界上下一致强调中小学教育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候,笔者试就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参考答案”现象,结合教材与教学实践,提出一点现实思考。

近年的语文教育,普遍地存在着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学生,手头都备有一本《语文课后思考题和练习的参考答案》(下简称《参考答案》)的小册子。这些《参考答案》大多是从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书中摘录出来。提供参考答案原是教材编者为教师备课时参考所用的,被一些懂得牟利的“聪明人”与书商勾结,抽出来缩印为小册子卖给学生。这种“参考答案”差不多从小学至高中,每个年级都有“专册”。这种“参考答案”,学生可以在晚上做思考练习题时拿来抄,上课与课本一起摆在桌上,视其为帮助学习的“宝贝”。

这种现象不容忽视,学生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上课可以“放松”听,不必动脑筋,对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极为有害。多数教师曾试图加以制止,一是向学生讲明道理,指出其害;二是强行规定,不准买,不能用。但是,收效甚微,屡禁不止,有些学生慨叹说:我们不是不懂用它的害处,但又不得不用。逐渐地,大家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种《参考答案》便堂而皇之地成为学生的“必备”学习工具。

中学生是已经接受了六年小学的以形象思维为主教育,要逐渐过渡到向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大脑思维能力非常活跃,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由于知识的积累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不满足于别人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不轻信别人而要独立地、批判地对待一切,因此,中学的语文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十分珍视中学生思维的这种特征,随时加以引导和启发。中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也最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能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正象沈杰所说:“语文不同于数理,数理教学犹如‘山洞探底’,走一阵,明一段,一个个章节,一次次训练,首尾相连,一步步靠近这个知识的王国。语文教学则不同,它犹如‘登塔攀高’,登上哪一层,都有一圈完整的景观,每一册教材,每一篇课文,不过是处在不同的层面。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攀登,使他们每上一个层面,都能从似乎雷同的所见中领略天地的更加广阔,意境的更加深远。”[①]这段形象的比喻描述,不仅道出了语文与数理的不同之处,还点出了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是起一种引导作用,至于“景色”的领略由学生自己体会。很明显,就是要努力去启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可是,由近年出现的上述那种“参考答案”现象,无疑是扼杀学生的自动学习兴趣,尤其是扼杀学生思维独立的一种极为有害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主要是教育系统内部指导思想,尤其是教材编辑的指导思想方面的原因。

杜绝这种现象,并不只是简单地由有关部门禁止书商印行出售;或去斥责学生这种不良行为所能解决的。笔者认为,《参考答案》禁而不止,总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它与教材习题的设置有直接关系,它有用,反过来就可反映出我们现有教材的一些问题;学生用它,无非也是要得到高分,反过来已暴露了我们现行考试体制的某些弊端。况且,在市场经济之下,可牟利的事总是有人会千方百计去钻空子。既然有现成的“参考答案”,教师可以参考,而且按此答案要求学生,那为什么学生就不能参考?又没有明确的法规规定学生不能参考。话说回来,如果“参考答案”没有权威性,不能作为应付作业,应付考试,甚至应付高考的有用材料,学生也就不会趋之若鹜了。因此,深究其因,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也不能一味地指责书商的牟利意识。作为教育有关部门,应从自身上加以反思。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初中语文教材,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学生做练习抄《参考答案》,是由课业负担繁重逼出来的,因为他们要“节省时间”。

我们应该肯定,现有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语文教材,较之过去所用的全国统编人教版教材,无论从内容、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所选的课文,也较接近中学生的实际,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都有所加强,尤其是在篇目的数量上,做了大幅度的删减。原人教版教材整个初中段课文的总量是240课(每册40课)还有附录的历代诗词96首(每册16首),新教材比之减少了78篇(占32.5%)及96首古代诗词。[②]这样删减,具体体现了国家教委一再强调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精神。可是,就新教材来看,课文的数量是大大减少了,但课后的习题却大大增多了。每册书,新教材比旧教材平均减少了13篇,但每册总的页数却相差不多。作为教材的习题,适量地设置一些,要求学生做适当的课后练习,引发学生的思维,这是很必要的。但现在新版教材的习题,不仅总体上数量过多,而且不顾学生的实际,一刀切,不论课文长短、内容深浅,课后都附有三大类型的习题: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每大类又再分大题小题若干,例如新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选了毛主席当年写的一篇500余字的新闻稿,课后就设置了大小习题17条,原文只占约一版,而习题却占了四版。

我们应该替学生想想,他们每天要学好几门功课,每晚要做三门课以上的作业,单是对付语文这一科,以这一课为例,17道题,每题从思考到动笔完成,平均以4分钟计,要用上一个多小时,如果要相对独立思考,恐怕两三个小时都需要。还有其它学科的作业,因此,学生为了应付明天老师的检查,就得节省时间,抄现成《答案》是一种最有效而简便的办法。

第二,课后的习题设置,都是专家想出来的,学生不一定都能理解回答。深的,答不来;浅的,无兴趣。为了应付作业,抄答案最省事。

其实,习题过多,这本身就忽视了语文学科整体性的特点。好的范文,总是内容与形式统一,课文中的有关知识和能力,本来就是文章的有机构成因素。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必须遵循这一法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体;同时也多次鼓励学生读书要懂得设疑,自己解疑再设疑,一句话,就是要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但课后习题,有的主次轻重不论,“随意性地以种种练习与训练为名推向学生,结果不仅学生增加了负担,而且实际上使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失去了平衡。即使某些单一的练习和训练颇有成效,但对整体的语文水平的提高却并无真正的意义,甚至反而是一种干扰和牵制。”[③]

其次,编者煞费苦心,什么问题都事先替学生想出来了,那他们读书还有什么疑问可提呢?编者为读者想出这么多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呢?有些问题,说句实在话,教师若不看教参答案,也很难回答,更何况是一个每天要学好几门功课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要完整回答,谈何容易。题目偏难,为了应付,抄现成答案,便最为“保险”。

另外,前面也提及,这个年龄段学生不满足于别人给他“指手划脚”,这些习题又多,又都不是由他们思考后提出的,有些他们根本就不感兴趣,硬叫他们被动接受,这就压抑了他们的兴趣选择和主动思维。同时,有些习题,出得也过于肤浅,甚至不很严密,学生做后,大有受捉弄的感觉,心想,连小学都觉得容易的问题也配考我吗?如新版初中语文五册第五课《还乡梦》自序的习题第四大题的第4小题:“《世说新语》写晋朝大将军桓温北征,经过旧日熟悉的地方,见到以前种的柳树都长得很大了,大为感慨,于是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以后就成了典故。本文哪儿活用了这个典故?这样活用,有什么作用?”像这个问题,第一问连小学都会回答,因为文中有一句‘兽犹如此,人何以堪?’第二问要回答,又必须联系上文,即已超出用典的范围。其实,诸如此类问题,只要加个注,让学生知道原典故的出处,余下的留给学生去联想,大可不必作为一个问题提出。

还有,有些习题,课与课之间,重复出现关于句式,修辞、标点应用的问题,例如这一段运用了哪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表达效果,这种标点,起什么作用。本来,句式也好,修辞也罢,标点用法都行,它们的作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学生只要弄懂,便会举一反三。至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如何理解,只要联系上下文是不难回答的。而课后习题,动辄就提这些问题,并付有答案,一来学生感到老套,没有新鲜感,二来逐个去解答,又养成了一种孤立、静止地学习的不良习惯,加之要记答案内容,浪费时间,所以干脆抄“现成的”。

第三:学生抓“参考答案”不放,还有一种怕考试“吃亏”的心理。

《语文学习》1991年第3期刊载了杜秉庄《从一位考生答题引起的思考》文章,引述了一位高材生,在高考时答一道选择题,考后老师问他选择某答案的理由,他分析得十分深刻,讲得很有道理:“这位同学的回答中,我看得出他对这段文言文是读懂了,理解颇深刻,答题的思路也是清楚而正确的。就能力而言,他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教学大纲规定的‘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水平。如果让他翻译,我相信他能够翻译得比较正确。然而,他却答‘错’了,丢失了宝贵的3分。“当这位老师告诉他标准答案时,他眼睛睁得滚圆,感到惊奇、遗憾和无法接受。”[④]这种情况,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答错的有不少是平时肯动脑筋的学生,因为,他们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就连在平时的教学中,思维活跃的学生对某个问题也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并有其独特的见解,但最终却与标准答案不符。每当这时,老师也很为难,只能给其一定的鼓励和肯定,但还要咛嘱一句,考试时,还是照标准答案答为好,以免“吃亏”。事实也如此,平时学得好,考试不见得就会得高分;平时不大肯动脑筋,只要死记标准答案,考试起来分数也不低。这么一来,教师为了让学生不吃亏,对课后的习题,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学生也怕吃亏,抓住“答案”不放,脑子成了装标准答案的杂货店,大家都死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哪还有心思很好地去训练语文的听、读、说、写能力。这种现象,简直就是“买椟还珠”!

综上所述,可见一本小小的《参考答案》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怪圈,学习语文回答问题离不开它,但最终又不能得到真正的独立思考的训练,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既然它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危害如此之大,到了老师这一关,理应制止,而就目前看,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有多方面的配合,但其中主要还得从教育本身去找原因。教材课后习题的增多,这一问题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说到底,一切还都不是围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在转。这些年,标准化考试越来越走红,全国一股风,标准化考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它的弊端也已迅速地显露出来,尤其是语文。这方面已有不少专家在探讨,笔者就不多谈,但就目前学生手拿《参考答案》不放这一现象,就是一个很有力的实证。

近一两年,国家教委提出,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改变观念,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不要单纯追求升学率。这无疑对学生是一个福音。不过,要真正做到,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作为语文教育,如何从指导思想上,尤其是教材编辑的指导思想上,以至在整个考试的内容形式的指导思想上,从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能力的问题就很值得认真研究。

依笔者看,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无论从大纲要求,教材的组织编写,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乃至整个考试体制,都未能从根本上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拼命追求升学率,仍然是实际教育中师生所共同趋之的目标。现实中,“参考答案”的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教材系统与考试体制的弊端,正是它的根本导源;指导思想上也不无问题,如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就没有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新教材表面上说要减轻学生负担,实际上却仍是搞“题海战术”;在教师参考书上附习题参考答案,更是一种严重的弊端。它既有损教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精神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为牟利者和书商提供可剩之机,最终造成对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危害。

中学语文教材所附的思考练习题,应该少而精,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方面考虑,应富有启发性。一些知识性的练习应突出重点,强调理解与应用,举一反三,避免同题同类重复。教师参考书应为教师设计提供多方面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不应付什么习题参考答案,以免造成教学上的误导,和学生学习上的依赖性等不良习惯和态度。

考试是检验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尤其是检验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一定份量的客观题是必要的,但应尽量控制比例;应多方面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各类体裁文章的表达技巧,以期能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独立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各种语文表达能力。从根本上摒除“参考答案”现象及其带来的种种弊端。

①③ 沈杰《语文教学“整体感受”观》,《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7期,第18、19页。

② 旧教材参见《全国统编初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月第13次印刷)。新教材参见《全国统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10月5次印制。

④ 杜秉庄《从一位考生答题引起的思考》,《语文学习》1991年第3期,第7页。*

    相关推荐

    不容忽视的两种倾向 “导”的作用不容忽视 朗读的作用不可忽视_语文论文 不应忽视的几种宾语前置 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 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 不能忽视的礼貌语言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容易忽视的四个暗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实例讲解) 文章课程:不容漠视的存在 桃花源考证种种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阅读最易忽视的四个暗示 08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二:不可忽视半命题作文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 要重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丑”形象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 高考语文知识点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七年级的语文的参考答案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 动态生成的三种现象 理想的语文课不应忽略的特质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秋天:两种不同的现代散文美 布封《马》中的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词语 杂取种种合为一人_语文论文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考复习方法: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初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 语文高一暑假作业答案参考 初一寒假作业语文答案参考 猜读续写——一种开发形象思维的好方法_语文论文 高一暑假作业语文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高一语文开心暑假参考答案 语文教材研究的又一种新视角 《论语》十则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考试试卷以及参考答案 初一语文寒假生活答案(参考) 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羚羊木雕》侧视 高三议论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当“异读”成为一种教学现象 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中的古代语文教材 六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参考 当“异读”成为一种教学现象 高考语文将出现论语题 现代教学手段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_语文论文 《曼谷的小象》教案_语文论文 2015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6初一寒假作业语文答案参考 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5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参考 初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2016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12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写一种自然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考场应对策略:语文忽视分析题目事倍功半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一种现象及对策 2014初一暑假作业语文答案参考 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暑假参考答案及译文 (参考)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2016 重视语文阅读- 论文 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现状与思考_语文论文 创新作文辅导之:——不良现象 快乐寒假答案一年级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浅议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时髦”现象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参考 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_语文论文 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_语文论文 初一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初一上册寒假作业语文答案(参考) 初一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精编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关于高一语文暑假练习答案参考 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2] 2016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初一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参考:语文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2017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考场议论文如何凸现结构美_语文论文 2014年初一暑假作业语文答案参考 2015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同步测试一参考答案(五)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7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 现代文阅读的两种关键性能力:分与合_语文论文 初一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初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初一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初一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初一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初一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指导: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