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编:

【设计理念】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更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更是这矿藏中的瑰宝。读诗能使人灵秀。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庐山瀑布风景课件。草堂春景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谈话激趣,导入释题

1、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游览过庐山。结合介绍李白(你了解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诗吗?)

李白游览庐山后题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5、读题,解题:

读题,理解“望”的意思(远看)。再一次带感情地读题。

二、初读全诗,解字词,明诗意

1、学生自能读诗,自学生字,并结合课前预习自主释疑,就有疑惑的字词质疑问难。

2、正音:(紫、岭),字形:(瀑、庐、炉)

说说自己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些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3、交流理解部分词句的意思,初步理解诗意:

遥:远,与题目中的“望”相呼应。银河:天河。 九天:天的最高层。

三、品字词,谈感受,诵诗句

1、引导学生分组品味诗中写得好、写得美的重点字词,并指导朗读。

⑴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⑵“挂前川”的“川”指的是什么?“三千尺”是不是准确的数字“三千尺”?

⑶“疑”字我们在李白的哪一首诗中也学到过?(疑是地上霜)背背《静夜思》结合旧知理解“疑”。

2、学生吟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赞美庐山瀑布: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3、扣住重点字词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展开想象,谈谈感受,体会诗歌意蕴及诗人倾注的情感。

四、返读全诗,熟读成诵

1、再次播放课件,帮助背诵全诗。

2、指名背诵全诗,直至全体熟读成诵。

五、书写生字

炉、银、烟、窗、绝。

“炉、烟”的“火”在字左边,捺变点。

“银”字有两个竖提,金字旁的竖提高,右边的竖提略向下。

“窗”字字形复杂,注意小撇不能丢。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他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你知道本诗的作者吗?学生介绍,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讲作补充。

这首诗是唐代又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写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草堂附近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4、课件展示草堂外的春景。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受美

1、感受节奏美:

⑴引导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好节奏。

⑵指名读:

对有关字进行正音,识记字形后通过范读把握好诗句节奏。

2、感悟意境美:

⑴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图,边读古诗边想,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小组同学研究?

⑵引导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引导生质疑,梳理出重点问题。例如:诗人为什么用“含”?

三、自主探究 深入体验美

1、明确方法:

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⑵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查资料、讨论,合作画简笔画,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词句练习写话。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______。柳树______。黄鹂______,白鹭______。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

2、引导探究,初步体验美: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继续深入学习这首诗,把合作作画的一个小组请到黑板旁,提示小组画前商量该怎样画?为什么这样画?

3、突破难点:

⑴你认为他们画得怎么样?

⑵引导理解“西岭”。

⑶理解“含”:

课件出示“雪山”图,后在此图上出现“窗框”。“窗框”逐渐变化到恰好成为“雪山图”的画框。看图,感悟雪山的壮丽。

⑷理解“万里船”实际上说明什么?

生看图,感悟作者的心情。

4、自主开放,深入体验美:

补充资料:借助注释自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一步感悟杜甫回草堂时的兴奋。

引导学生为画起名,加深体验。

让学生面对图,回味古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古诗。

四、诵读古诗,活化表现美

美读古诗:

1、再现古诗,要求想象生动活泼画面,感情朗读,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2、引导背诵。

3、表演诵读:

模仿古人吟诵之势,根据自我感受看图,表演诵读。

4、补充诵读:

早发白帝城绝句(迟日江山丽)

五、书写生字

鸣、吴、含、泊、流、柳、岭

仔细观察“鸣、吴、含”的共同部件“口”,区别它们的不同点。(“口”在左边高又小,“口”在上下小而扁。)

泊、流:三点水中三点的形态不同,但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岭:形声字,右边表音是“令”。

柳:看字形,想象柳条下垂的样子,记住一撇别忘记。


    相关推荐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