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小编: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该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改变逐段讲解的方法,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合作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感悟、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式的构建】

这节课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来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

通过复习的提问导入,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各个景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哪一个景点就重点研究哪一个景点,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这是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然后,分小组汇报,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环节。学生不是按照老师设计的顺序来理解课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和品读课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动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谁都可以尽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和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把课文中提到的各处景点的图片做成课件,配合学生的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都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句子,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2、扩展训练、培养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参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扩展开来,放开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设计了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颐和园的其它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内容。

仅仅这样的延伸是不够的,接着,我给学生们放一段录象,让学生们尝试做小导游,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又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展现他们的个性风采。在这样的训练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它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

美、大

2、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他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美、大呢?

生:作者是按照游览路线的顺序介绍的。他去了长廊,接着去了排云殿、佛香阁,然后又到了昆明湖边,踏上了十七孔桥……

板书:

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自读感悟、交流体会

1、师:颐和园有这么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

生读课文,自由汇报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学习:

师:好,请大家合作学习,喜欢同一个景点的同学你们前后桌几个人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去学习那一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临时指派组长。)

师: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

课件出示导学提示:

自读、感悟、交流、朗读

⑴ 读读课文: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

⑵ 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 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生进行合作学习,读课文的语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3、学生汇报:

汇报──补充──朗读。

师引导(配合出示课件):

重点抓住以下语句,感受特点,进行朗读感悟:

⑴ 长廊:

很长、很美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运用数字写出了长)

②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写出了长的特点)

③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感受美)

⑵ 佛香阁、排云殿:

华丽、华美,金碧辉煌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⑶ 昆明湖:

清、静、美

①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很静、很清。从中也说明昆明湖很美。)

②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一片葱绿。

(说明昆明湖很美、很宽阔。)

⑷ 十七孔桥:

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数量多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4、师:好,同学们感悟的真不错,老师问你们,游览了颐和园,你有什么感受?

生:颐和园真美呀!

生:修建颐和园可真不容易!

师小结:是呀,颐和园是我国的名园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颐和园的什么情感?

生:赞美、喜爱……

三、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1、师:同学们,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几处景点,其实老师告诉大家,它还有很多美景,课文并没有写全,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给补充一些呢?

生自由谈自己掌握的资料。

2、导游介绍: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还从来没有去过颐和园呢,在座的许多同学也没有去过。你们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领大家去参观参观呢?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一段录象,你们先跟着录象练习说一说,当然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选出最优秀的导游领我们去游览。

师放录象,参与指导。

生练习说。

选一、二名小导游,运用口头语言,自然讲述。

3、小结:

师:你们讲的真好,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颐和园的美景之中。同学们,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好,但愿颐和园的美景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相关推荐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颐和园》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12第二课时 《颐和园》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11第二课时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颐和园》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二课时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4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4 《颐和园》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一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三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12第一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语第七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1 《颐和园》教学设计之二 18.《颐和园》教学设计二 《颐和园》说课设计 《颐和园》说课设计 《颐和园》说课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课文 《颐和园》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教案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2 《颐和园》教学设计7 《颐和园》教学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9 《颐和园》教学设计3 《颐和园》教学设计13 《颐和园》教学设计6 《颐和园》教学设计8 《颐和园》教学设计8 《颐和园》教学设计6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10 《颐和园》教学设计3 《颐和园》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