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⑵

小编:

一、复习导入

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师简单点评)

二、潜心会文感受人物形象

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7——22自然段,勾画相关句子,在文章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句子一: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依据学情,扣住“一座山”重点感悟:

1、镇静如山: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 读1~3节课文,顺句子,比较句子:

⑴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⑵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那句描写让你感觉到洪水的可怕?为什么?体会到比喻句的作用,感受洪水肆无忌惮。分男女生读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引导体会比较语言表达简洁精练的特点。

⑵ 找出描写人们惊慌的句子,读,联系语境,想象画面。

⑶ 再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对比读,理解词语“淌、不说话、盯”,感受老汉的镇静。

2、威信如山: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 读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拥戴”。

⑵ 补充资料:农村党组织建设及党支部书记的职责。

⑶ 老支书可能帮助乡亲们解决过那些困难呢?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想象。再次理解“拥戴”。

3、父爱如山: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 读句子:

①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② 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思考:这两个句子的“吼”含义一样吗?

⑵ 教师引读,回答:老汉爱自己的儿子吗?,感受父爱如山。

三、领悟写法升华人物形象

1、老汉是一座山,作者是怎样把这座山在我们的眼前立起来的呢?找出文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的句子读读,你发现了什么?作者还运用了那些手法?把这些句子集合起来,反复诵读体味。

2、师配乐朗诵最后四个自然段。老汉亲手把已经挣脱死神之手的儿子又拉回了地狱,读到这儿,你有何感受?多么出乎意料,多么震撼人心,文章结尾才道破这层关系,此时,你对老汉想说点什么?

3、肆掠的洪水冲垮了木桥,桥没有了,但是这座桥永远架在老太太的心中,因为在这窄窄的木桥上,她失去了两个最亲爱的人;这座桥永远架在每一位乡亲的心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五、拓展运用

选做下列题目中的一题:

1、文章运用了很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肆掠时的危急。请你试着把这句话分别改写成拟人句和比喻句:溪水静静地流着。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老太太站在河边,桥已经没有了,望着流淌的河水,望着曾经夺去了丈夫和儿子生命的河水,嘴里喃喃地说……老太太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接着写下

【我的反思】

通过两轮课堂教学设计对比,我发现,之所以两轮课堂前测和后测的结果迥然不同,是因为教学设计在整体感悟和局部感悟的策略上发生了很大的观念变化,具体说来,第二教的感悟策略的实施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用整体的思路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正先生指出:“阅读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可见学生在阅读时应遵循这种认识规律,结合整篇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整篇文章的背景下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理解和把握。赵老师两次执教第一课时,这两次执教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二教注重了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老老实实读课文。没有了第一教与教学重、难点关联不紧的课件牵引,没有了第一教书未读顺而匆匆切入品词品句环节的急切,也没有了东一句西一句的零碎感悟。第二教用整体法,整合思路,整合问题,把教学设计成四大版块:

1、谈话导入,切题,埋下悬念。

2、初读课文,正音,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梳理,理清线索。

4、带问读思,聚焦,初步感悟。这四大版块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这样的教学设计,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进行阅读对话的“脚手架”,从四个方面立体的把握了文章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道”:“桥”在文中是指哪座架在小河上的窄窄的桥吗?如果不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引发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思考。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一次次正音、读顺的过程中,学生大体弄清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线索:课文哪些地方是写老汉的?其他地方写了什么?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重点:我们来默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很深,用笔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受很深。这几个“整体把握”,搭起了一个比较完整有机的文本概念支架。抓住重点,抓住要点,抓住亮点,把全文浓缩在记忆中,为第二课时抓住细节,深入钻研,尽得其精华,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如果教师还关注一个“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调”,教学效果会更好。即可以借助媒体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氛围。如选择一些和文本类似的故事、录象片段等,在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对老汉的敬佩。

二、用“依存”的思想训练

设计三的主体设计思路是抓住老汉的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来揭示文章的内容主题。在研读阶段,是按文章展开的情节采取推进式阅读。教学结构很有层次。但过多关注了情感教育的主题以及内容的分析与拓展。比较突出的表现在:

1、过多的导语,甚至老师陶醉于精心设计的导语中,这些以为能推波助澜的课堂语言实际上在教学中显得苍白、无力,老师激情四射,学生大多“习以为常”。强调情感熏陶,这无疑是正确的,有益的,但也有矫枉过正的苗头,在感受情感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要落实语言的基础,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在落实语文的工具性的基础上发展语文的人文性。

2、拓展主题,提供两篇补充材料,并组织学生阅读交流:

拓展与文章的主题有联系,但和文章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况且处理的时间很长。挤占了文本学习的时间。语文教学多做点扎实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比什么都好。有虚无实的设计要谨慎。感悟策略运用偏颇处有:

⑴ 对于文章的表达特点从课文中剥离出来,孤立的进行传授。应该与形象的感受、情感的领悟相互渗透。

⑵ 感悟“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涉猎的感悟点多,庞杂无重点,无层次感。第一教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第二教中均得到较好的解决。第二教采用“依存式”的语言文字训练方法,同时接受体验感悟与科学的语言训练,即强调内容和情感的体验感悟,又强化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具体做法在下文阐述。

三、用“聚焦”的眼光取舍

每篇课文都要感悟多方面的内容,而每一方面内容都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悟,如过眼烟云总不会有什么效果,因此应步步聚焦,突出重点,加强整合。例如,第二教中,感悟“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主题教育时,屏弃了第一课时“感悟洪水──感悟群众──感悟老汉”教学思路,而直奔有着强烈的视觉效应的人物描写,这样更符合学生实际感悟和阅读体验。而在“感悟老汉”人物形象时,改变了第一教时对老汉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一股脑抓的现象,聚焦在关键词“一座山”上,采用“前后勾连,层层剥笋”的感悟策略,首先是勾连到“疯狂的洪水,乱哄哄的人们”,对比体会老汉“镇静如山”;接着读到“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运用想象法──“老汉平时可能帮助乡亲们做过那些事?”,立体解读“拥戴”一词,从而感悟老汉“威信如山”;当读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段时,比较这次“吼”和前面的“吼”有何不一样,感悟出“父爱如山”。这样,扣住“一座山”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老汉的形象在学生眼前逐渐高大起来。

又如,本文重点要感悟的表达方法和表达特点有三: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这三方面在教学中都需要平均使用力量来感悟吗?从第二教中明显感到,老师把感悟的重点放在第三点上,对于表达特点一,老师很巧妙地渗透于课文理解中,让学生有所了解;表达特点二,老师采用反复诵读的感悟策略,感悟简短句、段的表达效果;表达特点三,无论对于理解课文内容,还是从语言的训练上都是一个训练重点。但是,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修饰手法的句子多如牛毛,老师是怎样体现学习的层次性的呢?第一步,找出重点句“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把此句改成“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通过读比较:那句描写让你感觉到洪水的可怕?为什么?体会到比喻句的作用;第二步,将文中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手法的句子集合站队,读读,背背,说说,与老汉面对愈加肆虐的洪水的镇静形象联系起来,进一步感悟其表达效果;第三步,通过把句子“溪水静静地流淌着”改成比喻句、拟人句,迁移运用。学生从理解到积累到运用的过程很清晰,并且和“洪水的无情,老汉的形象”的领悟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相关推荐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⑴ 个性化阅读及语感训练的有效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聚焦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方式策略的案例研究 阅读教学中感悟策略的灵活运用──《桥》教学案例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虚心涵咏”,提高研读质量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构建“略读自主阅读模式”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论文 聚焦外貌 仔细研读──《一面》教学片断 《桥》整体阅读感知 如何提高课文阅读的有效性 校园文学大课堂实践策略研究 探究2017年文言文阅读策略 选准研读点:研究性阅读的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探究性阅读的前奏:写出原初感悟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攻略 精读课中“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 教略而学不略——听略读课《卡罗纳》感悟 浅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 自主阅读 整体感悟——《小珊迪》案例分析 研究学习策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_语文论文 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课例研究方案 课程整合中几种教学合作形式的研究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聚焦“三次命令”研究课教学设计 有效朗读-有效阅读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依托课内阅读开展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思路的雏形(下) 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思路的雏形(上)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从一节课看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模式 [小学]促进学生感悟的策略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枫桥夜泊》探究感悟 读写结合实效性 研究性学习选题原则略谈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略论阅读教学中“美”的有效教育 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凡卡》学点聚焦 品读 感悟 研究 发现——《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上)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下) 《小读者》探究感悟 个性化阅读的基本特征及教学策略 “‘读’占鳌头”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品读 感悟 研究 发现——《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听自主模式研究课《月亮湾》有感 《黄河大合唱》探究感悟 新课引入的时效性探究 教研员献2016高考语文高效复习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品读 感悟 研究 发现——《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 引导扮演角色构建感情桥梁──“语文与感悟”研究 有效的朗读预约课堂的精彩──听俞老师的《桥》有感 《乌鸦喝水》阅读课后研究活动 《乌鸦喝水》阅读课后研究活动 抓人物特点让个性鲜明 ——提高写人习作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研究型语文教师自我培养策略 《简笔与繁笔》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讨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有整体才有生命——有效教学目标整合之我见 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多样性模式初探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自主探究学习,发展个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及教学策略 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案例《感悟艰苦》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语文课堂的主体性教学策略 《检阅》 整体阅读感知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及教学策略 《熟读精思》探究感悟 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开放性发言的策略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策略分析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见了,亲人》有感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研究性作文的实验研究(2) 有效阅读: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