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小编: :admin

作小学教师的都知道,小学生生来就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教学就应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养成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新课标要求。“自主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那么,如何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探究的氛围

探究,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在探究过程中,肯定有错误产生,特别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出现错误会频频发生,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多动手“试一试”,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学生就容易有所创新。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一种试误、一种发现。既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发生便是正常的情理中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形,教师要善待学生,弄清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矫治,而不能不问青红皂白,轻易否定,甚至予以嘲笑、呵斥;久之,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最终,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他们不敢去探究。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实践证明,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探索数学知识的劲头更足,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三袋糖,告诉学生这三袋糖的块数是相同的,要分给三个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个拿第一袋的1/3,第二个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个人拿第三袋的3/9,你们说这三个同学哪个分得的糖最多?学生立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老师让同学们推选三个发言积极的同学上来分糖。“怎样会是一样多呢?”“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学生对眼前的事实不相信,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规律,这样,在宽松、民主、讨论的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我在教“有余数除法”这段知识的时候,注重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抓住学生好玩儿,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创设一个“猜数”的情境。事先把1-20的卡片按照1、5、9、13、17;2、6、10、14、18;3、7、11、15、19;4、8、12、16、20的顺序分成四组,课上发给四个同学。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也1~20任意一个数,我和这位同学学进行猜数比赛,看我们俩谁能又对又快地猜出这个数在谁的手里。几轮的比赛后,老师总是获胜,学生产即对此产生了好奇。教师当即抓住学生的心理,问大家:“我为什么猜得这么快?”学生有的说:“卡片是您事先分好的,您当然知道了。”有的说:“因为您是老师,所以您猜得快。”还有的同学百思不解。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告诉他们:“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规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大家都能掌握这个规律,你也能像老师一样猜得这样快。”听了我的话,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些“规律”的神奇力量,学习欲望一下子释放出来,立刻精神振奋,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进而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整节课当中,学生始终带着这个疑问寻求答案。而教师也正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不忙着揭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研究,使学生在这节课的最后才揭开它的面纱。在这样活跃而生动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参与意识始终是那么强烈、那么饱满,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

三、问题的解决

研究性教学本身注定在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问题,“问题解决”自然而治地就成为研究性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策略,正如弗兰登塔尔所说:“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唯一正确的方法”。“问题解决”就是根据教材特点,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各种情形的能力。例如《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教学中“可以用多少种方法,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探究性,而正是由于这种探究才使学生产生了六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这正是传授式课堂教学中所无法比拟的,这正是研究性教学的成功,也是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成功。

总之,小学数学研究性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相关推荐

    让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开展论文精品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项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识字4》教学案例 一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训练的探讨课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研究 让导入充满智慧,让课堂富有灵性——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之导入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3 《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让学生进入角色 让学生进入角色 资料性研究学习的指导 《离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长亭送别》之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研究性作文的实验研究(2)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1)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4)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3) 浅论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选题原则略谈 《阿Q正传》研究性学习方案 《鸿门宴》教案1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 让作文音像教材进入课堂_语文论文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 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答辩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2 新课引入的时效性探究 《论刘兰芝的性格特征》——《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让生活走进课堂 《泪珠与珍珠》研究性学习尝试 《病梅馆记》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黄高才:不宜提倡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修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瑰宝 让个性教育走进课堂——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个性教育 浅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教师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下)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上) 以备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语文活动教学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雷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节录) 语文教学研究如何深入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上)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开展研究型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下) 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多样性模式初探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小小的船》探究性学习课堂实录 《小小的船》探究性学习课堂实录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研究和发展(4)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小学]以备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语文活动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上)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下) 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3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1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与可行性 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轻重失衡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立足课改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 新课堂──让实验走进课堂 《荷塘月色》研究性教案 《搭石》课堂教学的研究实践 让语文课堂绽放个性 教学微格研究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的入门 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 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 选准研读点:研究性阅读的关键 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小学语文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研究 研究性学习教案——错别字的诊治(初一)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教案 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教学──《愚公移山》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