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第十册《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小编:

第十册《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

5.熟记成语。

4、学会修改病句。

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描红好的同学的字,并进行表扬评点。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弄清题目要求。

(先要看图,了解象形部首字的演变情况,然后分别写出疏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出示马的图片。

(2)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马呢?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部首也是如

(3)由图画上的马演变成文字“马”,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4)用以上的方法教学其他三个部首。

(5)教师小结:“马”、“牛”、“羊”和“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这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读一读。

2.指导。

(1)这是一首对韵歌。指名读第一组。

(2)让学生找出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

(3)板书:

来——往去——回

雨雪——风雷松梢——竹叶

马会

草舍——柴扉

(4)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

(5)指名读第二组。

(6)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两行第三行),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7)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3.练习。

(1)指名个别读。

(2)齐读。(读熟)

4.反馈。

(1)同桌同学互查。

(2)指名朗读。(教师及时矫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找出病因,然后着手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出示第一个病句:

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①找出病因:“脸上”与“洋溢……心情”搭配不当。

②应改为:同学们的脸上现出愉快的笑容(或表情)。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修改其他三个病句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学生个别汇报修改病句情况。

第二句:“数量”可以“增加”,但“质量”不好”增加”。应改为:这几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了。

第三句:“两千年前新出土”说法不通。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

第四句:“基本上”与“完全”互相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词语。

(2)及时纠正学生中改错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同桌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不一定要按成语的顺序说,可以由自己挑着说)

(5)让学生想想每组的两个成语有什么关系。(意思相近)

例如: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练习。

(1)自由练读。

提示: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X天X地”,读起来押于熟记。

(2)同桌的同学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一部分内容时说给学生听。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介绍世界名城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选择一座世界名城,②听老师讲有关材料,③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指导。

(1)你知道世界上的哪些著名的城市?

(2)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可相互补充)

(3)听老师给大家说说有关X X城市的情况,可作点简单记录。

汇报所列提纲,大家给予指导。

自己准备口述。

组讨论。

组选一代表作汇报。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第七题(略)

    相关推荐

    《第十一册练 习2》 《第十一册练 习2》 《第十一册练 习2》 《第十册练习2》 《第十册练习2》 《第十册练习2》 《第十册练习2》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册《练习6》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册《练习3》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册《练习4》教学设计之一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练习7》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练习6》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练习4》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练习3》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练习3》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练习7》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练习6》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二册《练习4》教学设计之一 浙教版第十二册《练习2》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2》教学设计 第十册《练习3》教学设计之二 《第十一册练 习1》 《第十一册练 习1》 《第十一册练 习1》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第十册《习作2》教学设计 第十册基础训练 2 第十册基础训练 2 第十册基础训练 2 第十册基础训练 2 第十册基础训练 2 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册《练习1》教学设计之一 第六册《练习7》教学设计之一 第六册《练习3》教学设计之一 第六册《练习4》教学设计之一 第十册《综合练习4》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习作2》教学设计 练习2[第九册] 练习2[第九册] 浙教版第十册《练习7》教学设计 浙教版第十册《练习1》教学设计 练习2[第九册] 练习2[第九册] 《第十二册练习1》 《第十二册练习1》 《练习2》教学设计之二 《第十二册练习1》 人教版第十册习作训练一:----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7》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3》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6》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4》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二册《练习2》教学设计 浙教版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浙教版第四册《练习2》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5》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1》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十课《惊弓之鸟》练习设计 练习2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一册语文复习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案:《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二年级教案:《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沪教版第十册《综合练习6》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五册《单元练习5》教学设计一(2) 人教版第十册习作训练一:----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五册《单元练习7》教学设计一(2) 2《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十一 《习作2》教学设计之一 《习作2》教学设计之一 《习作2》教学设计之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设计2(附答案)教学练习 第五册《练习4》教学设计一 一夜的工作练习设计2教学练习 人教第十册《忆江南》教学设计之一 冀教版第十二册《综合练习3》教学设计 冀教版第十二册《综合练习5》教学设计 冀教版第十二册《综合练习1》教学设计 冀教版第十二册《综合练习6》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冀教版第十册《综合学习一》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