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不读书,怎么教

小编: :admin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充满着矛盾又蕴含着无限生机的教育界,形成读书与教书相伴的职业状态,是一种持续生长的生存状态,也是一个趋向美丽人生的过程。

可是,在教学岗位上,有了一定所谓资历,是不是真的会得心应手?有同行很感慨地说过初出茅庐,足迹天下;碰壁十年,寸步难行,我深有同感。

不读书,怎么教?

大学毕业,教了十多年物理课,用中学的行话说好几轮下来了,而当再次走上高一物理讲台时,一种强烈的不安与恐惧袭来:难道自己一生就这样在一轮轮的重复中走向终点?即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某种成功的做法,那也不过是经验主义老太太的套路,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疑难杂症,不知如何去解。再次以学生身份坐在教育硕士的课堂中,喜悦 之情至今难忘。更让我感受到幸福的,是从那时起,我知道,更重要的是自觉地读书。我一本又一本地、如痴如醉地去读老师们推荐的书籍。在课后有限的休息时间里,我在专业资料室,在图书馆,就自己关注的某些主题,翻遍所有的装订期刊。就是在这样集中读书的盛宴中,我一步步地从困境中突围,摆脱了精神的苦闷。

读书带来的是渴望实践的冲动,每个学期或每轮新的教学,我都会给自己定下一个或几个主题,围绕主题大量地阅读。在物理教学中对我影响最深、并始终激励我的是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写的科普书籍,如 A'爱因斯坦和利•英费尔德著的《物理学的进化》、B'霍夫曼著的《量子史化》、C'伽莫夫著的《从一到无穷大》、D'费曼著的《费曼讲物理学人门》等。他们的著作几乎没有或少有数学方程,他们总是用平易简练的语言、巧妙的类比,揭示深刻的内涵。我从中明白这样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对所教的对象理解越深,我们所借助的工具就应当越简单;我们与科学巨匠的差异,是理解能力上的差异,也是教育艺术和教育境界的差异。作为教师,对理解的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

十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追踪教育最前沿、与教育热点同步思考的习惯。我习惯在《中国教育报·科学时报》的读书专版和《文汇读书周报》中找自己喜爱的书籍的踪影;我每月要到书店看书和买书,否则心里会不安。读书,让我的教学成为一个深度开放的过程,与读书相伴的教书,每三年的重复和循环,都会因为新的元素的介入而表现出新的价值。

只有在读书中才能获得新的感悟。

最近在读北京人大附中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上海中学唐盛昌的《终身的准备与超越》和北大附中张思明的《用心做教育》等等。我深切地感悟到,每一个时代做教育的人,都需要面对那个时代的教育难题,也许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难题,但做教育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而更让我百读不厌的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

当一个家庭把孩子交给你,就是把这个家庭的幸福托付给学校。第一次看到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我被深深地震动。这平实而包含真谛的语言,叮嘱我们珍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都是在艰苦条件下办学的,办学条件与他们对教育的贡献形成鲜明反差,他们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奉献与他们的人格伟力相映成辉。

作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他们是坚守教育现场的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在帕什雷夫中学提出三个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他花了几年时间,对帕什雷夫中学三千七百多位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家庭及发展状况作了3700多页的记录。他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同旅行,30年如一日。他每天都要用两个小时去听教师的课,对一位教师总是接连听十多节,并且对每节课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整体剖析,使教师清楚自己上课的优点和不足,获得改良的建议;他还给教师们布置不同的作业,要求他们钻研教育理论,多写学术性文章。帕什雷夫中学的每位教师都得到他这样的帮助。他对帕什雷夫中学教师的教学特点了如指掌,说起来如数家珍。作为最了解教育现状、最了解学生和教师的人,他总是能够最先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节律,给其准确地诊脉,做出合适的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倡导并亲自实践的思维课,穿透历史,与现代时尚的有效教学等智育教育思想相遇。他强调思维课要启发和培养学生愿意和善于进行脑力劳动,教师要创造性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化;他提出阅读、观察和动手实践,如不及时将相应的思维引向深入,就会沦为单纯为阅读而阅读、为观察而观察、为动手而动手,从而失去了在阅读、观察和动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事物、现象和问题本质的功效;他一再声言,必须通过思考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深化思考。他的教学观,给了我极深的影响。

而陶行知的糖发完了、谈话也结束了的故事,让我反观并要求自己,从以指出学生缺点为主的教育方式向以激励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苏霍姆林斯基的玫瑰花与小女孩的故事,则时时提醒着我,在特定教育事件中,实事求是、富有爱心的教育比规则的教育更重要。

有了读书的积累,有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历史与现在、实践与理论的殊途同归,让我建立起一种信念,不管工作如何困难,我都能看到狭长隧道尽头光明的出口。而揭示物理思维教学、数学思维教学、语文思维教学、历史思维教学甚至是英语思维教学的书籍,则好似一道道划破隧道的手电光, 尽管微弱,但足以让我在黑暗中前行。广泛的阅读犹如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让我呼吸新鲜的空气:思考与研究拉开遮蔽在眼前的帷幕,常常令我豁然开朗。

这些天,我案头的书是《有一种美丽叫教育》。作者引用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混沌学等最新原理,来解释现代教育中的非物理现象,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教育、理解教育的新视角,读来十分有趣。 就这样,伴随着实践的阅读,使我像一个在未知世界跋涉的好奇的孩子,不断学习新知,收获愉快。

    相关推荐

    “分叉”的“叉”怎么读 朗读教学该怎么做?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分叉”的“叉”怎么读 怎样读中国书 “吐蕃”的“蕃”究竟怎么读 《选读》的第一课怎么上 《我怎么想就怎么说》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 怎样做好读书笔记 “挑促织”中的“挑”该怎么读──《夜书所见》教学有感 我想干家务,妈妈不让,怎么办 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 语文要怎么“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 “衣锦还乡”的“衣”该怎么读 该怎么办 你怎么“画画” 该怎么办吧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设计 “好读书,不求甚解” 知识:“分叉”的“叉”怎么读教学体会 我该怎么办 你怎么看新教材? 读书不仅仅增加知识──傅雷教子读书 读书不仅仅增加知识──傅雷教子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说课设计 读一读书上描绘少年儿童多的语句,想想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教材分析怎么写 教你怎么猜灯谜 晴字怎么组词 “圣经”二字为什么不加书名号? 未来教师怎么当 “圣经”二字为什么不加书名号? 这课教什么?怎样教? 《回顾•拓展》怎么教 中国的教师为何不读书?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雾失楼台──略谈学生怎样读书 《该怎么做》教学案例 该怎么办教学设计 知识:“吐蕃”的“蕃”究竟怎么读教学反思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诗歌是怎么来的 学生上网怎么办?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怎样做好读书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该怎么做 我该怎么办 教学设计 《我该怎么办》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反思怎么写 该怎么办 教案教学设计 “二”、“两”到底该怎么用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怎样读诗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 怎样朗读、默读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压岁钱怎么用》教学设计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口语交际《该怎么做》 被蜜蜂蛰了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口语交际) 中考语文该怎么复习 在教学中以读书为主线的阅读过程怎样进行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秋游怎么组织》教学设计 分叉的叉怎么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我们的语文教育怎么啦?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不为什么 《读书再读书》教案 湘教版《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趣闻故事:“小鱼儿”的“儿”怎么读? 2《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三顾茅庐”是怎么回事 怎样算真正爱书 小升初语文训练题: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附答案 教材之争:语文教育怎么了? 《秋游怎么组织》教学设计 该怎么办吧 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学设计 阅读,读什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 求甚解》教案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原文阅读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孩子,我该怎么向你说 2、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被蜜蜂蛰了怎么消肿 海伦却要“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书写”甚至“摸出了血”才能学会阅读、书写、算术。从这儿你又想到了什么? 《好读书,读好书》教案 教科版第四册《怎样填写读书卡》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2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1 该怎么做精品教案一案例 老舍先生是怎么一个人 小学课改:语文该怎么学 老舍先生是怎么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