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挖掘科学教材的人文内涵,加强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小编: :admin

安徽省太湖县小池镇中心学校:唐公卿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经历一项项典型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得到了增强,观察、实践能力在逐渐地提升,但是不和谐的音符也常随之出现:为观察叶片不少树叶被采光,为观察小动物农作物被践踏,…...在教学中,忽略了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表现形式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然而,勤于探究、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珍爱生命,关爱自然、持之以恒……这些深蕴人文内涵的内容,恰恰是学生科学知识与能力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予以渗透,以科学探究为手段,力求通过实验探究和亲历实践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及科学素养。

一、勤于探究,增强体验。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主要途径,多作尝试,勇于实践是探究成功的基本保证。教学中,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尝试,深入实践,在尝试和实践中加强探究体验,丰富探究情趣,积累探究经验。长于尝试的人,不光对探究本身有着深刻的领悟,而且也会形成丰富的探究情感和良好的探究习惯,为进一步发现积蓄必备的原始素材。勤于尝试,不仅表现在对于常见的问题的解答和实践活动的参与上,更多地表现在面对从未经历过的事象,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积极参与,用自己鲜活的体验和感受去解释各种问题和现象,主动开启每一扇知识的大门。

如:对于做一个绿豆苗适宜生长在向阳的地方还是背阴的地方的对比实验,可以说简单易行,举手之劳,但有的学生认为问题太浅显了,无需用实验来证实。其实对学生来说并非如此,再简单的事只要亲自去尝试,便会有新的体验和发现。为此,需要老师用制度严要求,保证学生的参与度,这对于个人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重视合作,促进交流。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乐于合作与交流”,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科学教学中可采取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效益。

(1)提高对合作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

知识的建构。教学活动中,可选择教材中观察、实验要求较高的典型活动,设置结构性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如《点亮我的小灯泡》,在学生了解电路原件的基础上,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尝试使小灯泡发亮的方法,并画出电路图。学生有的联电路,有的画电路,有的在查找灯不亮的原因……学生兴致很高,探究效果很好。如果没有小组合作,学生的学习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2)合理分配探究任务。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分工与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使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探究、学习的活动者,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全管,也不能什么都不管。在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要求:本次合作探究的重要性,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怎样完成任务。将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发挥小组长在小组分工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油菜花开了》中一朵油菜花的观察,以解剖油菜花、了解油菜花的构造,完成观察记录为研究目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观察,在小组长主持下进行合作分工: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做解剖员,字写得好的同学做记录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为汇报员,组长自己为组织者,协调组内的各项活动,这样发挥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保证了探究活动的有序进行。

(3)给予足够的探究时间,及时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在每个小组明确探究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助手,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器材,为学生的探究出谋划策,提供给学生一些可行的建议、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等等。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时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注意分工合作,使学生自主愉快地进行探究活动。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学生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问题,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发声音。有的想法让皮筋发出声音;有的想法让小鼓发出声音;还有的想法让小空瓶发出声音等等。在物体发声的同时,注意有什么共同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学生通过在小组、班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得出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教师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增强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4)全班交流中强调小组的整体性。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有机会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探究成果汇报,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小组的探究情况,为进一步探究活动作准备;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互相解疑,形成互动交流的探究氛围。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尝试,积累了合作与交流的实践经验,掌握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正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三、富于创新,形成个性。

创新作为最优秀的思维品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必然是与众不同的探究个性。其独特性一般表现为思维方法和方式的不同及行为活动的差异。有创新才会有进步和发展,教育学生一个人抑或一个社会都不能恪守一成不变的法则,每一个领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都必须创新。创新是一个人最优秀的素质,学生要在学习上不盲从,不随波逐流,不要把知识学死,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法则,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富于创新,形成不同于他人的探究个性。

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时,为了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客观现象,除演示教材中的实验外,还设计一场倒水比赛: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3人一组,每组有一个大水槽,一只大口瓶,瓶口被塞子塞住;塞上装的漏斗,要求学生把水槽里的水往瓶里倒,用最短的时间把瓶里倒满的那组为优胜者。起初,大多数同学端起水槽就顺着漏斗往瓶里倒,但很难倒进去,即使开始倒进去了也是一滴滴地流得很慢;而有的小组好像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于是把瓶塞向外提一提,让瓶口留有缝隙,结果水很顺利地从漏斗往下流;有的小组把瓶塞往上提拉,让瓶口完全敞开,倒水更快了;还有一个小组的同学直接把瓶塞和漏斗从瓶口拔下来,把水槽里的水直接沿着瓶口往瓶里倒,这是最快的一种方法。这一情境的设置是创新,学生的思维和做法更是创新。从生活实际出发,耐心探究、持之以恒,必然使学生形成独到快捷的思维方式和独具创意的行事风格。

四、尊重事实,突破定式。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批判,这在学习和实践中是必备的,也是极为可贵的探究素质,它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尊重事实,敢于批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要盲从于教材和已有的定论,也不要一味地延用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要善于用挑剔的眼光重新审视所面对的一切,对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前,要认真思考,精心梳理,去伪存真,形成更合理更科学的认知结构及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求真务实的思想。

如在观察油菜花的实验中,多数组发现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片,可有一个组说是五片,其他组学生在笑了起来,教师不急于表态,而是将该组的花瓣置于投影仪下,使所有的同学一睹奇景:一朵有五片花瓣的完整的油菜花!我及时表扬了该组同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并让同学们一起概括油菜花的特点,特别强调:油菜花的花瓣一般是四片,也有特殊的可能,比如五片。

五、珍爱生命,关爱自我。

小学科学教材由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部分组成的,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动物、植物和人的生命现象的典型活动:动植物和人的形态、结构、功能、生长发育与繁殖,动植物的多样性,珍稀生物的保护,人的自我保健等。通过各项活动,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孕育发展过程,使他们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自觉地关心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自觉地珍爱自己的生命,萌生出对他人生命的关注与尊重之情。

如在《植物的一生》单元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尝试稻谷、菜籽等植物种子的种植活动,经历发芽、出苗、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进行开垦、浇水、除草、施肥的实践,使学生在了解生命发展规律的同时,懂得植物生长的不易,逐步形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六、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生态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为了保证生物多样性和生动性,使人和生物有一个良好的地球环境,有必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小学科学教材也专门安排了《生物与环境》单元,运用几组典型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明白“我们人类也是生物大家庭中的成员,人类的活动是怎样影响自然环境的?自然环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如教学《建立栖息地》时,教师在学生参观动物园、养殖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制作鱼和蚯蚓的栖息地,分工合作给动物喂食,保持栖息地的整洁,做好阶段性的管理和观察记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对人为环境的适应情况,对天气变化的反应、对人的反应等,讨论:一旦环境遭到了破坏,鱼和蚯蚓将会怎样?为使这类动物能健康地生存下来,我们将怎样更好地保护它们?这样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自觉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情感。

总之,科学课重在以科学探究为手段,力求通过实验探究和亲历实践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及科学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在学生学习科学、亲近科学的行为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学生认识世界,造就和蔼氛围,打开知识宝藏的一把钥匙。

    相关推荐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提高人文素养 加强实验指导 培养科学精神 挖掘有利素材培养想象能力 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探究 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培养语感·发展能力·提高素养——加强古诗教学一得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 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哪里去了 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哪里去了 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写字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应重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_语文论文 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谈语文教学中素质的培养 应注重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 科学教育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 科学教育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下)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雪孩子》时想到的 语文素质的培养是长期的 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原创:贴近实际 挖掘内涵 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加强班集体建设,培养学生责任感 《人生》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儿童思维能力 高考语文试卷“科学性”的基本内涵 语文的创新教育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基础教育的使命 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质 培养兴趣的四个要素 巧设《林海》板书 挖掘思想内涵 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我教《孔子游春》 坚持守正出新,培育语文素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科书介绍 朗读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写作兴趣──《金色的草地》教学随笔 优化作文评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加强综合学习 提高语文素养──《黄河,母亲河》教学案例 加强综合学习 提高语文素养──《黄河,母亲河》教学案例 发掘母语魅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科学阅读提高素养 论文:在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蔡元培语文素养观探析 挖掘教材因素,指导学生练笔 在学习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人文性” 合理挖掘 适度拓展 科学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浅见 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_语文论文 如何培养出勇敢坚强的孩子 儿童绘画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的悟性培养 在学习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人文性” 培养认识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感素质培养浅说 关于作文教学中“人格意识”培养的建议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语文素养论 论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_语文论文 培养你的语文意识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创新素质 落实素质教育 采用科学措施 ,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_语文论文 深入挖掘教材,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素养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的发掘 注重语感培养,提高语文素质 发掘课程隐性资源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培养学生能力──《月光曲》教学反思 激活右脑培养语文素质_语文论文 培养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挖掘审美意蕴 培养审美情趣——《琵琶行》审美教学设想 作文教学中的悟性培养s 培养学生自主学文的初探 要着力培养做生活的有心人_语文论文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培养中学生写作心理素质 凸现人文教育培养美好情操 凸现人文教育,培养美好情操 培育语文素养 促进主动发展 谈谈语文素养 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