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编: :admin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不仅能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以后的主体发展和学会自能读书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眼看口说,激起参与。

刚入学的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根据年龄特点,知道他们思维具体形象,又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所以我尽可能运用生动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激起参与学习的欲望。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大多配了一些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学生喜爱的图画,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据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就能参与到其中。如教学《北京天安门》这篇课文时,我利用教材上整整一页的插图,让学生较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始,我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说话。“图上画了什么?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句或几句话。”此时,学生通过观察,纷纷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其中一位同学说:“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上有许许多多的白鸽飞向蓝天。一大群的气球升上了天空,有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说:“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飘扬。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高高地挂着毛主席的像,两边各有四盏大灯笼和四面红旗。”学生观察得多么仔细,说得又那么精彩。

在教学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从多角度提供相关资料,创设表达的机会。可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清晰的投影片,让学生充感知图片内容,帮助理解、积累、感悟语言。可提供图片、模型、实物等,如照片、动物标本、小手帕,让学生观察。进行表达训练。又可指导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少儿节目、动画片,看后伙伴之间交流一下,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的眼睛能使唤了,嘴巴能说话了。难道他们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吗?

二、动手动脑,引导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据此,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这样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习,努力提高参与质量。

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中乌鸦怎样喝水的过程,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小组准备了瓶口较小的玻璃和许多小石子,且瓶子里的水有多有少。当课堂中读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这个句子时,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单位,学着乌鸦做一做。顿时,课堂沸腾起来了,你放一颗,我放一颗,水果然慢慢升高了,真正理解了“一颗一颗”和“慢慢”这两个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突然,一个同学通过动手观察后说:“乌鸦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左做右思。随后,有的学生感悟到了,马上取来水试起来了,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实践、思考,明白了:瓶子里的水不能够太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但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

又如,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玉米、桃子、西瓜,让学生演一演文中的站猴子。在表演中,教师随时指导,动作示范一下,语言提示一下,帮助理解“掰、扛、摘、扔、捧、追”这些动作词,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求知,学会思考。

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多玩玩、多做做、多演演、多画画,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就会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体验。

三、给予时间,拓宽空间,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呢?我想: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学生在认知、思维等方面得到应有发展。

为了让学生干一点他乐意干的事,学一点他自己想学的学问,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教《北京天安门》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最喜欢的有关天安门的剪报、图片、画册、照片等,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去收集,趣在其中。上课时,尽量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大胆地想象,无拘无束地表现。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教师一边放欢快的音乐,一边动情地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然后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一篇课文上完后,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春风吹》这首儿歌后,我激励学生去找春天,唱春天,画春天,赞春天。其中一位学生创作了儿歌:“春风吹,春风吹,吹得花儿红又红,吹得柳树绿油油……吹得太阳暖洋洋,大家快来播种子。”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坐自己的位置上,老是面对同学的后背,成了一种习俗。如果教师有意改变一下位置,变成“马蹄式”、“圆桌式”的位置,在空间上进行改换,适应儿童要求平等的心理,容易确立主体意识。让学生合作学习,找一个好伙伴评一评作业,互相读一读,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走动,学生了有自由的空间,放开了手脚,学习效果会更理想。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孤立起来运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又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主体发展的意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努力为学生营建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就能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就能让每一节语文课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推荐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孩子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说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 走进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 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 让课堂成为师生的情感场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构建自主的新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让美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学生成为学习拼音的主体 说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中心稿) 让学生成为学习拼音的主体 让课堂成为催生创新的舞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流淌的地方 让学生做课堂主人的方法 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 让小学生成为学习拼音的主体 让课堂成为创新的阵地 让学生做课堂中的学习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一节宋词欣赏课-教学教案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关于《春》的教学思考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场 让课堂成为五彩的世界 让“错误”成为生本课堂的一道风景 培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语文成为放飞生命的天堂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于自主创新教学的思考 让学生成为真的学习主人──《爬天都峰》教学随感 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第一步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壁虎借尾巴》课堂纪实感悟论文精品 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 教案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文本的主角──由《荒岛余生》想到的 让课堂成为“学堂-小学语文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 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让“问题”成为课堂运行的动力 让生成资源成为教育的良机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学教案 让孩子成为识字的主人-小学语文论文 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自己去吧》教学案例与反思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自己去吧》教学案例与反思 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后谈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让课堂成为五彩的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让语言为学生的人生点灯 让小朋友成为识字的主人──《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让习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场所 让“教案”成为“学案”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英英学古诗》教学评析 让课堂变成孩子的快乐天堂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厦门市初中语文“自学自主命题”的实践与探索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角——《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及评析 让课堂变成孩子的快乐天堂 让自主学习成为课改乐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让阅读成为“悦读” 让作文成为乐事 让阅读成为校长的一种生活方式 让教案成为教师成长的载体 让课堂活跃 让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及评析 生成性课堂教学摭谈──以《童趣》为例 孩子是班集体的主人——让孩子成为集体中的积极分子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让我们成为孩子成长的助跑器 谈课堂生成的魅力 插上创造翅膀,让作业成为课堂延伸的快乐天地 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去年的树》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学生自主学习 让课堂回归生活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 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让新教材成为创新的摇篮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色彩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让课堂充满民主-教学教案 让不同的生命在课堂中成长、绽放──《生命生命》教学片段赏析 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 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 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 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课本剧表演《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课本剧表演《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 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 学生乐于写作文,不要让作文成为负担 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 课堂预设与生成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课本剧表演《福楼拜家的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