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

小编: :admin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通过对这个片段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关注点

感受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课前准备

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八、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你们读过《儒林外史》吗?谁能说说这部书主要写的是什么?

2、补充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二)、导入课文

1.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2、我们看看吴敬梓是怎样描写临死地主的?揭示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3.交流:短文主要写了什么?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四)、再读课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师范读课文,生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交流,达成共识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这句,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理想些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派小组同学上台读。老师巡视。

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五)、体会写法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临死前的严监生》两篇短文都刻画了人物形象。前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后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神态描写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要集中笔墨,要面面俱到。

◆要与外貌描写适当区别,注意细致观察,用心揣摩。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得注意如下几点:

1、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3、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六)、拓展

阅读《儒林外史》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临死前的严监生,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推荐

    我教《临死前的严监生》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 《临死前的严监生》课堂实录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1 严监生的心思谁人知?──教学课例《临死前的严监生》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之二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之一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之二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语文:《临死前的严监生》课堂实录 省略号引发的精彩──《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谈 如何解读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 一年级小学生寒假作文:新年来临前 生与死 谷寿夫临刑前作诗悔罪 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之一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之三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之四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之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起死回生教案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薛法根教案——《生死攸关的烛光》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生与死的交响重奏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国子监 生死相随的海鸥 教案教学设计 《临江仙》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质教案设计 《题临安邸》教案 《死海不死》教学简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理解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临江仙·夜归临皋 生命有尊严的存在状态 《尊严》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3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理解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尊严》教案 《尊严》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监考偶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1 《起死回生》教学设计 〈死水〉教案 印度洋上生死夜 壮士一笑轻生死 壮士一笑轻生死 《尊严》教案2 “死生亦大矣”──解读 印度洋上生死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案例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公开课 《尊严》教案1 生死攸关的烛光课堂实录 《生死攸关的烛光》同步练习 生死攸关的烛光习题设计 11起死回生 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印度洋上生死夜 教案教学设计 印度洋上生死夜 教案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答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之三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之二 尊严教学的教案设计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于“生死谜、手足情”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尊严》教案设计 《尊严》精品教案 尊严教学案例 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的思想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之一 《题临安邸》教案设计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苦难中的尊严》学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23 死海不死 死海不死 尊严教学的教案设计二 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