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

小编: :admin

【教材简析】

虽然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可课文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圆明园的“辉煌”。描述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激起人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描述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人们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无比仇恨。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设计理念】

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略显苍白和无力。因此教学中依托适量的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于一体,烘托渲染,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朗读。而且通过创设“悬念”式的情境,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鉴宝质疑──与宝物零距离

1.课件显示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图片,教师介绍:这十二生肖兽首原来是圆明园内的珍品,如今在首都北京的保利艺术博物馆里只珍藏着其中的五件,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而且这五件宝物还是一些爱国人士在拍卖会上花了一亿多元才买回来的。

2.同学们,这些本就该属于我们中国的宝物为什么会跑到国外去呢?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想)好,那就赶紧打开课文好好读读。

(设计意图:创设悬念──以圆明园十二兽首的昂贵以及含义深刻的疑问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在心里产生疑问:为什么?从而激起阅读的欲望,迅速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二、精读探秘──与历史零距离

1.初读课文,从文中去寻找原因。

2.找出英法联军的暴行,从“掠、搬、毁、烧”来想象英法联军侵略的嘴脸,并且抓住“闯进、统统、凡是、任意、灰烬”等关键词进行朗读体会。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我们该怎样来表达对侵略者罪行的控诉,自由朗读这一段。(板书:恨)

4.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变序教学,直奔学生最关心的事──失宝原因。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到侵略者的疯狂抢掠的可恶,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慨。)

三、精读赏园──与圆明园零距离

过渡:被侵略者掠夺的,烧毁的仅仅是十二兽首吗?

1.指读第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多媒体课件观看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体会两点:A.小园多;B.景色美。指导读出自豪之情。

2.默读第3自然段:

(1)用“有……也有……”说说圆明园中有什么。

(2)品读、体会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的含义。

(3)采用引读的方式读出欣赏、赞美、自豪的语气。

(4)再次朗读,学着背诵这一段。

(5)指名背诵这一段。

3.指读第4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4.用“是……也是……”把“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合成一句话

5.齐读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体会“圆明园为什么会被世人称作‘万园之园’、‘世界园林之王’的”?

(设计意图:运用了大量的图像资料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的文物三个方面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四、情境朗读──与文本零距离

1.是啊,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当时也没能逃离英法联军的魔爪,那么英法联军当年在圆明园内是如何抢掠烧杀的呢?想看看吗?播放英法联军当年在圆明园内抢掠烧杀的场景录象。

2.再次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引读: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课件显示)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

3.是啊,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全体静默,放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无声录像半分钟。)

(3)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4)所以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4.齐读第一段。

(设计意图:观看录像,看着无数珍宝被侵略者抢夺一空,看着无数珍宝倍付之一炬,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学生已经透过影像与文本融为一体,有一种痛彻心扉、恨之入骨的感觉。)

五、拓展延伸──让我们的心灵零距离

1.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已成一片废墟的圆明园前,想象着昔日的辉煌和灿烂,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写下来。

2.课下我们还可以再次收集图片和资料,了解旧中国的贫穷和今天的强大,并开一个交流会。毁灭了昔日的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作为我们中国人的自省与自信(擦掉“毁灭”)。

(设计意图: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此时,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已经跨越了时空的距离,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万园之园化为灰烬

爱──不可估量──恨

由流失海外的国宝引出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抢掠,然后去切身感受圆明园的美,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通过美与丑的鲜明对比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地升华。

屡次设“悬”让学生入境悟情

──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樊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围绕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走进文本,同时又引其跳出文本,让学生在听看中生疑,在读中释疑,在说中表情。从设计的流程与环节来看,樊老师不断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巧妙地运用课件,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通过读来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激起了学生的爱与恨。具体体现在:

一、一设悬念,直奔“毁灭”

课的伊始,樊老师通过介绍圆明园中的珍宝──十二生肖兽首导出:同学们,这些本就该属于我们中国的宝物为什么会跑到国外去呢?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教师这一“悬念”的设置激起了学生想赶紧读读课文的欲望。然后,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再引导学生直奔第五自然段,通过让学生以读促说,以说促悟,使学生初步领悟到侵略者的可恶,也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之请。这种以质疑开始、经释疑结束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而且实事求是地选择了教学内容,避免了“逐句讲解”“一问到底”的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

二、二设悬念,回看“辉煌”

樊老师引导学生初步品读“毁灭”后,又设悬念:当年,我们中国被侵略者掠夺、烧毁的仅仅是十二生肖兽首吗?如果不是,还烧毁了哪些宝贵的东西呢?如此巧妙地引学生学习2-4自然段的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自然流露出真情实感呢?樊老师借助于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语言文字训练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分析训练,同时也是语言表达训练。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大量的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将语言文字的分析训练和表达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培养虚弱上的语言能力,也让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凸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主要形式,也是“以读为本”的最高层次。樊老师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还有机地安排了背诵一环节。在这里樊老师所要求的背诵不仅体现了积累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性特征,还强调“背下来的目的,就是让圆明园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同时也是对英法联军的控诉”。

三、三设悬念,再品“毁灭”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也没能逃离英法联军的魔爪,那么英法联军当年在圆明园内是如何抢掠烧杀的呢?想看看吗?播放英法联军当年在圆明园内抢掠烧杀的场景录象。

通过创设这一“悬念”使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憎恨油然而生,透过语言文字再现丰富的视觉形象。此时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较开始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此时学生的情感是180度大转弯,由开始对圆明园的辉煌产生的爱转为对英法联军无比的憎恨。樊老师顺势接着引读: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课件显示):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如此辉煌的圆明园被毁灭了,不仅对我们中国来说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且对整个世界来说也是不可估量的,由此引导将学生学习第一段便水到渠成了。

在本课教学中,樊老师能充分挖掘教材已有的内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构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的平台,抓住一个“爱”与“恨”字将教材进行了重新组合,不仅便于学生阅读情感的激发,而且让人感觉到这样处理教材更有价值,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相关推荐

    生活情境让口语交际与学生零距离 “零距离”交流的质 零距离的感动——家访手记 7 距离产生美 《触摸春天》文本链接 张中行:言文距离 阅读指导课《我和童话零距离》教学设计 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阅读: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文本链接 心灵的距离最重要——也谈赏与罚 预设与生成的距离有多远──《草船借箭》教学课例 “距离”产生美──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接受美学与文本解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距离”产生美 与大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让学生跟文本相爱 多接触 多快乐 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教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反思 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教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反思 人教版《与童话亲密接触》习作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翠鸟》文本链接 《太阳》文本链接 《荷花》文本链接 你距离爱有多远——读《古诗十九首》 参与文本对话 触摸文本灵魂——《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珍珠泉》文本链接 《画杨桃》文本链接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让学生走进文本──《雪》教学反思 拉近与天堂的距离,用心去感受──《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 《西门豹》文本链接 七年级语文教案《只有横街口的距离》 中考作文:第一次亲密接触 让小学生作文回归儿童本位 别让"鲜花"凋零——谈学生耐挫教育的培养 《自然之道》文本链接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 让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链接 《燕子专列》文本链接 《中彩那天》文本链接 《花的勇气》文本链接 《全神贯注》文本链接 《惊弓之鸟》文本链接 《古诗两首》文本链接 《寓言两则》文本链接 《月球之谜》文本链接 《寓言两则》文本链接 《触摸春天》相关资料链接 温家宝:让农村学生都接受现代文明教育 《文成公主进藏》文本链接 让学生轻松参与交际 《普罗米修斯》文本链接 《路旁的橡树》文本链接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触摸春天》教后反思 《蝙蝠和雷达》文本链接 《夜莺的歌声》文本链接 《渔夫的故事》文本链接 关注生本,预设与生成-小学语文论文 充分挖掘文本 让阅读与习作同步 一年级教案:多接触 多快乐 让学生成为文本的主角──由《荒岛余生》想到的 细节中有真教育之理想的距离──《尊严》教学一得 《鱼游到了纸上》文本链接 《卖木雕的少年》文本链接 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到写作的真谛 《一面五星红旗》文本链接 《离骚》与《楚辞》 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多接触 多快乐教案 《太阳是大家的》文本链接 《大自然的启示》文本链接 让学生在探索与争鸣中学习语文 语文中考复习:课外名著题中考早接触 近距离观察丁肇中:为何“不知道”是最好的答案 细节中有真教育之理想的距离──《尊严》教学一得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文本链接 释离、离离、离骚 与文本对话 点燃生命激情──《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与文本对话 点燃生命激情──《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一面五星红旗》案例分析 中考语文复习不要脱离课本 让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文本链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本链接 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一面五星红旗》案例分析 让学生享受语文 让学生乐于作文 让学生“读”起来,让文言“动”起来 语文“课本”从“书本”到“生本” 质疑课题,触摸文本——《蚕姑娘》教学反思 让语文课改远离“浮躁”的四点思考 让语文课改远离“浮躁”的四点思考 让语文课活起来 让学生乐起来──《比尾巴》教学案例与评析 文本与人本──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