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乡情

小编: :admin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立春、灶节、除夕、春节、元宵节,了解这传统节日中的传统美食。

2.走近作家笔下的美食,“品尝”名吃,阅读隐藏在这“吃”的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国的烹调文化。

3.从名家之作中学习叙述有条理,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元宵节的传统美食——元宵。

二、教学重点

走近作家笔下的美食,“品尝”名吃,感受中国的烹调文化;从名家之作中学习叙述有条理,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传统美食——元宵。

三、教学准备

将名家之作制作成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一)聊聊节日

1.今天,是我们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昨天,大家还在放假。在这个长长的假期里,我们过了哪些传统的节日?你能说说吗?

1月11日 腊八节

2月4日 立 春

2月6日 灶 节

2月13日 除 夕

2月14日 春 节

2月28日 元宵节

2.教师相机补充交流:

(1)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立春大于年”的说法。

(2)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

(3)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二)聊聊美食

1.夏丏尊先生在《谈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说起新年的行事,第一件在我脑中浮起的是吃。回忆幼时一到冬季就日日盼望过年,等到过年将届就乐不可支,因为过年的时候。有种种乐趣,第一是吃的东西多。

——出自夏丏尊先生《谈吃》

注释:

行事:行为。

2.在这样的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美食呢?

1月11日 腊八节 腊八粥

2月4日 立 春 春 卷

2月6日 灶 节 糖 瓜

2月13日 除 夕 饺 子

2月14日 春 节 饺 子

2月28日 元宵节 元 宵

3.有一位作家叫梁晓声,我们曾经学习过他写的《慈母情深》,他就曾说过:“什么叫文化——吃东西也是文化。”一般说来,人们谈吃,只谈它们的好吃与不好吃,但是文学名家谈吃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仅是在谈吃,而是目光更多地放在了由吃而引发的情感上面,让读者不仅享受了美食,还获得了心灵上的共鸣。

(三)品味美食

1.先给大家上一碗腊八粥,自己“尝一尝”吧。

腊八粥

舒乙

腊八这天,要煮粥喝粥,叫做腊八粥。本来年底一切庄稼都收获了,好像要刻意展览一下全年收成的丰富多彩,便发明了这么一种腊八粥。往粥里放大米、小米、菱角米、薏仁米、高粱米、玉米;各种豆,包括红豆、绿豆、黄豆、花豆、芸豆;各种果仁,有核桃、栗子、榛子、松子、瓜子、花生,还有葡萄干、桂圆、大红枣,各种果脯。这么一锅粥,还得了吗?香啊,多彩啊,好玩啊,闻着看着便令人垂涎三尺。腊八粥是家家都要熬的,一熬就熬个通宵,全家都帮着剥皮,包括花生仁皮和那费事的核桃仁皮。小孩子一边剥一边吃,吃得多剥得少,其乐无穷。粥熬得了,按老年间的规矩,要分送给朋友们,间或还有比赛显示的意思。其实,原本佛教早有腊八熬粥供佛的规矩,用大锅熬,装数石米,供佛之后施舍给远近的穷人。皇帝还有赐粥百官的习惯。传入民间,更具欢乐性,一年辛苦之后来个庆丰收大锅熬,岂不欢快,挺好。

(节选自漓江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大爱无边》中《老北京的春节》。)

注音:

菱(líng)角米

(1)在写“腊八粥”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何为腊八粥;腊八粥的原料[米、豆、果];熬制腊八粥,最费事的是剥皮;与朋友们分享腊八粥;熬制腊八粥,供佛、施舍穷人;皇帝还有赐粥百官的习惯。)

(2)哪句话让你会心一笑?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作者笔下的文字融入了自己心中的情感,如“香啊,多彩啊,好玩啊,闻着看着便令人垂涎三尺”。作者的那颗童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孩子一边剥一边吃,吃得多剥得少,其乐无穷。)

(3)阅读了名家之作,不仅使我们在视觉上“品尝”到了各地的名吃,同时我们还能看到隐藏在这“吃”的背后的一个个小故事,不禁让人赞叹,这才是真正的名家之作。

2.再给大家上一个春卷,自己先“品尝”。

春饼

舒乙

春饼最好吃,烙小面饼或蒸小面饼均可,薄薄的,又称薄饼,切葱丝蘸甜面酱,炒菠菜粉丝,炒黄花木耳,炒豆芽蒜黄,摊鸡蛋切丝,切酱肉成丝,切小肚成丝。食时各样都夹一点,放在饼上和在一起,卷而食之,顿生奇效,其鲜,其美,可天下没有第二种自制食品能超过它,堪称食之王。

(节选自漓江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大爱无边》中《老北京的春节》。)

注释:

上元:元宵节。

(1)读完了这段话,你知道作者最想告诉我们什么?它就隐藏在了这段话之中?(春饼最好吃。)

(2)从哪看出春饼最好吃?作者在介绍原料的时候,运用了一种形式的句式?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一是薄薄的,这也是薄饼的由来;二是食材全,不下于八、九样;三是味儿美,可谓是天底下绝好的美食啊!)(作者在表达时,形式又是那么相同,这是一种美,阅之,形式美;读之,音韵美。)

(3)开头的一个“最”和后面的哪句话紧紧地呼应?

(天下没有第二种自制食品能超过它,堪称食之王。)

(四)介绍美食

1.昨天,是什么传统佳节?(元宵节)谁吃元宵了?哪买的元宵?什么馅的?你爱吃什么馅的?

2.有没有同学知道元宵怎么做?

制作元宵小贴士:

原料:

面粉、糯米面、白糖、核桃仁、金糕丁、瓜子仁

制作方法:

①将核桃仁、金糕丁与面粉、白糖、瓜子仁一起放入盆中加入适量凉水拌成馅,再制成见方的馅块,放在通风处晾二十四小时。

②将馅块过凉水,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再在凉水中蘸一下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如此四次,使糯米面全都沾在馅块上,即成元宵。

③把水烧沸,元宵分批下入沸水中,用勺沿一个方向在锅底推动,待元宵漂起后改用微火煮,并向锅内洒一些凉水,等元宵涨起,馅心煮化即成。

3.如果请你也来写写这传统的美食——元宵,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内容?

4.拿起手中的笔,让美食元宵跃然纸上。

(五)作业

1.继续完成随笔——介绍元宵。

2.搜集作家笔下的其他美食。

    相关推荐

    颗颗游子心 浓浓思乡情 画画说说 情趣浓浓 “浓浓的年味”主题阅读 让习作课情意融融,语文味浓浓 香是浓浓思乡情——《桂花雨》赏读 香是浓浓思乡情——《桂花雨》赏读 淡淡紫丁香,浓浓师生情 抓住词句训练 体会浓浓的亲情 “语”味浓浓,胜似槐香——《槐乡五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课》 浓浓情细细品真正活--《日月潭》教学构想 浓浓的春意动人的故事_语文论文 阅读心法: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理有机结合 2017年小学六年级个性寒假作业:“年味”浓浓 让语文味浓一些,再浓一些──我教《白鹅》 2016年小学六年级个性寒假作业:“年味”浓浓 淡淡清香 浓浓幸福──《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情意浓 2017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幽幽端午,浓浓诗情 浓浓情 细细品 真正活──《日月潭》教学构想 《梅香正浓》课文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课》教学实录 在浓郁的语文味中徜徉 梁实秋晚年散文情更浓 口语色彩浓厚──平谈有味 《吆喝》地道的京白,浓郁的特色 血浓于水的思乡曲——余光中《乡愁》诗鉴 象棋谚语:浓缩人生哲理 《梅香正浓》教学反思 《梅香正浓》教学实录 《梅香正浓》教学教案 象棋谚语:浓缩人生哲理 浓墨重彩描绘春──教《春》点滴谈 营造浓郁的课堂文学氛围_语文论文 “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是因为? 听沈浓老师《伯牙绝弦》有感 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句中“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资料 抹浓自主学习的色彩──《鸟的天堂》教学片段及评析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母爱无言秋正浓 语文六年级上册《梅香正浓》教学实录 导入方法──媒体导入,景真趣浓《威尼斯的小艇》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课(有评点)(本站论坛稿) 抹浓自主学习的色彩──《鸟的天堂》教学片段及评析 母爱无言秋正浓——《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教学设计3 浓妆淡抹各相宜──王熙凤、林黛玉肖像描写比较谈 寓言三则——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浓烟和烟囱 乡下好年味 《乡愁》的意境和韵味 《乡愁》的意境和韵味 乡情 评《孙权劝学》的语言情味 吴敬梓的恋乡情结 《乌蓬船》的故乡情思 浅谈《故乡》的抒情线索 浅谈《故乡》的抒情线索 《天鹅的故事》:品之有味 读之有情 《乡土情结》简案 绝望中的希望──鲁迅《故乡》的情感主题 《乡土情结》教案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 品味景中情──由《我的叔叔于勒》说开去 《乡土情节》教案1 《乡土情结》教案3 《乡土情结》说课稿 《乡土情结》教案1 《乡土情结》教案7 《乡土情结》教案5 秋天的况味 《社戏》的意味 秋天的况味 情感体味先于理性阐释 怎样让语文课情味十足 《乡土情结》导学案 《乡土情结》教案2 《乡土情结》教案6 《乡土情结》教案4 童话的韵味…… 《乡土情结》课堂实录 《乡土情结》相关诗词 读中体味 升华感情──《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片断 细品滋味识清欢 ——解读《荷塘月色》的感情基调 《乡土情结》片段练习 论《故乡》:我的老屋,我的故乡 永恒的旋律:故土情结——“月是故乡明”课外情感体验拓展 《乡土情结》预习学案 《乡土情结》教学反思 《乡土情结》教学设计10 茶乡的孩子──学《槐乡的孩子》 《家乡的桥》 诗的教育 趣味的教育 何以寄乡情——《月是故乡明》专题回顾 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 家乡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