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最后的长春藤》教案教学设计24

小编:

一、导语

如果说一滴水能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那么,我相信,一片小小的叶子也能映射出人间的真情。今天,这片最后的常春藤叶就为我们讲述了它与三个艺术家之间的感人故事。走进故事之前,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ppt)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结尾写法之妙

2.探讨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之美

三、再现故事、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引导学生从三要素角度概括)

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狭窄、阴湿、穷苦)

人物:贝尔曼、琼珊、苏艾、医生——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情节: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

示例:在华盛顿广场的一个狭窄破旧的小区里,住着三个艺术家,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染上了肺炎,生命垂危。她固执地认为窗外飘零的藤叶就是自己生命的昭示,当最后一片叶子掉落,就是她生命终结的时刻。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之夜画出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使她重燃生活的希望,绝处逢生,而老画家却因风吹雨打染上肺炎而去世。

四、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之美

四天的时间里,三个社会底层的穷艺术家,一片小小的常春藤叶,共同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1、了解琼珊的命运转变。故事开头就告诉我们,琼珊得了肺炎。

(1)医生是怎么说的? (希望只有一成)

(2)她自己觉得呢? (自己快要死了)

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琼珊的这种感受?找出来,带上感情读一读。

(见文中①②③④句)

(3)小说的最后告诉我们她活了下来,表现精神好转的语句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

2、讨论交流:是谁挽救了琼珊?

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染上肺炎,从一开始的心灰意冷、数叶等死到最终的重新振作,点燃生活的希望,真让人感到欣慰。欣慰之余,我们静下来考虑一个问题:到底是谁挽救了琼珊?(小组讨论2分钟。)

(1) 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希望,鼓舞她活下去。

(2) 苏艾。室友,萍水相逢,不离不弃。一位善良、具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姑娘。不仅在生活上给生病的琼珊以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给她精神上的鼓励。

(3) 医生。尽力医治,意味深长的提醒。

(4) 琼珊。 在琼珊得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说“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虽然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作用很大,但是琼珊再见如果真的不想活下去的话,即使有这片叶子也无济于事。琼珊的康复仅有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

(5) 周围的这几个人。都给了她力所能及的关爱。

(6) 最后的常青藤叶。(是谁创作的?归根到底还是贝尔曼)

小结:

是啊,琼珊的生命奇迹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既需要她自己坚定的信念;也需要医生精心的治疗、意味深长的提醒;需要苏艾危难之中不离不弃的耐心呵护、热情的鼓励;更有老画家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的藤叶的作为精神支持。

教师:贝尔曼、苏艾、医生,这些人是琼珊的亲人吗?(不是)

教师:你从他们共同救助琼珊的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一列同学依次用一个词概括:爱、善良、真善美、无私、崇高等)

教师:刚才有同学用了“崇高”“伟大”的字眼,一般都用在英雄身上,而用在小人物身上合不合适?(合适)

教师:为什么?(伟大来自平凡)

爱心,不是英雄的专利,伟大往往来自平凡。社会底层的贫苦人自身能够生存下去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自顾不暇,很多人往往会自扫门前雪。而文中的这些底层的平凡的人们在苦难来临之时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甚至付出生命代价,让我们感到了底层的善良,人性的高贵。)

3、琼珊的精神支柱。

这些人中,谁起了关键的作用?(贝尔曼)

(1)贝尔曼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前后左右合作分析讨论一下。文章总共几次写到贝尔曼?(三次,先明确哪三次)

①第一次描写出现在哪一节?请一生读第30节。

第一次见面你对这老头的印象怎样?

一个相貌丑陋、酗酒成性、性格暴躁、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

②贝尔曼的第二次出场主要是跟苏艾的对话,我们请两位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看看这第二次出场同学们对他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观?

第二次见面,大家对贝尔曼是不是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呢?

贝尔曼关爱他人、善良、富有同情心。让我们觉得这个老头还是有那那么一点可爱的地方的。

③贝尔曼的第三次出场是通过苏艾之口侧面描写的,齐读最后一段。

这次贝尔曼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心灵的震撼,通过医生和苏艾的话,得知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的。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每次读到最后这一段,我的心都被强烈的震撼着,我觉得他小鬼般的身体在我的面前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只是有些不明白,这最能展现贝尔曼崇高精神的场景,作者却没有正面细致的刻画出来,而是在小说的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才借助他人之口转述了一下。这个情节他是忽略了?还是有意的安排?如果让我们展开想象,来把这个场面补充完整,应该怎么描写?不要凭空去想象,找到想象点,即末段的提示,注意合情合理。用好动作、语言、面貌、心理、细节等手法进行评价。年老、体弱(小鬼似的身材)、天黑、风雪、高墙、颜料易被雨水冲掉,贝尔曼一定遇到了不少麻烦。写出波折才不失真。大家可以用一两句话说说你讲注意描述那些细节,集体合作设计场景。教师再展现一段成品,如果将场景描写放在文中,让大家比较优劣。引出欧亨利式结尾。

作者的巧妙的构思技巧。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在结尾高潮处戛然而止,使人恍然大悟。使小说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是艺术留白,令人回味无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苏联有位作家曾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欧亨利小说擅长在文章结尾时让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营造审美的刺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老贝尔曼在凄风冷雨中战斗了一夜,终于画成了最后的藤叶,而他也因此染上了肺炎,并很快的死去了。而他留给琼珊的珍贵的礼物——最后的藤叶却风雨中傲立,成了光秃秃的墙上的一道绝美的风景。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

(2)最后的常春藤叶(生齐声朗读ppt上的内容)

①贝尔曼为何不把叶子画成翠绿的颜色?一是不真实,时令在深秋,饱受风吹雨打。二是人与叶有相似之处,饱受风雨侵蚀的叶子如同经受病魔摧残的琼珊,同病相怜。

②叶子对琼珊来首,意味着什么呢?最后一片叶子是希望的象征,生命的寄托,是支撑琼珊活下去的精神支点。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最后的常春藤叶”,历经了几天几夜秋风秋雨的侵袭依然是深绿的、傲然地挂在枝头!竟战胜“秋风扫落叶”的命运,象征了生命在凄风苦雨中顽强的生存,它是生命的象征,是美丽的象征,是诗意生活的象征,象征着生命的信念,象征着精神信念可以战胜一切磨难。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启示,生的希望。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觉得那些字词需要用重音来强调,从而突出最后的常春藤叶顽强的生命力?(仍旧、深绿、傲然、依旧、仍在。再齐声朗读。)

五、藤叶内涵,主题探究

1.贝尔曼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他的杰作到底是什么?(最后的常春藤叶)

为什么这样说?(1)从画技方面来分析,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她们,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2)从体现的主人公精神方面来分析,这片藤叶是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它给予琼珊生的希望勇气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展现了贝尔曼高尚的人格和善良的品德,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这是一幅人性世界的千古名画,是在二十五年的画布上描绘了真善美的青丹。

法国雕塑家罗丹:“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作一个人。”只有先做好一个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善良,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奉献了绝世的杰作,生花妙笔绘就了世上最浓的生命之绿。这片叶子也不再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叶子,它承载了太多的精神元素,有希望,有爱,有人性美的光辉。(ppt一片绿叶,上面闪烁着几个红字)我相信,贝尔曼会因这片世上最美的叶子,永远活在人们心灵的上空。

2.这篇小说的题目其实有几种不同的版本,比如《最后一片叶子》、《两个病人》、《绝处逢生的琼珊》,你觉得那一个更好?为什么?

【明确】常春藤叶的象征意义

“常春藤”在以前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植物,象征忠诚;在希腊神话里,“常春藤”代表酒神,代表欢乐和活力,同时也象征着不朽和永恒的青春;而尼采又将酒神作为音乐艺术的代表。

“常春”二字有着深刻的含义。这片叶子是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是崇高的爱心的付出,是自我牺牲精神的体现,是真善美的丹青,更是人生最精彩的杰作!它维系着两个人的生命,它是一个人生命的寄托,更是一个人生命的奉献。生命固然不能永恒,但绿色是永恒的,人类的真善美的精神是永恒的!而其他题目都不能体现这么深的含义。

3.常春藤叶的故事讲完了,现在大家合上课本,根据你的阅读和理解,你认为本文是一篇关于谁的故事?它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启示?

(1)关于琼珊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活着要有精神支点,要热爱生命。

生命需要信念支撑,信念决定生命质量。人在遇到挫折和不幸时如果丧失了对于生命的信念,就会走向衰竭,甚至死亡;而一旦坚守对于生命的信念,就会转危为安、柳暗花明。

一个人在挫折困难面前要有不息的战斗精神,要有信念去支持自己的人生大厦,哪怕在最最危难的时候。不可轻言放弃,放弃是一个闪念,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生命的奇迹往往属于那些有着坚强信念的人,有着在危难时刻懂得自救的人。让我们也记住海明威的那句话“一个人尽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信念、精神等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这样的精神。

    相关推荐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24 高一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4(苏教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16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设计3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6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8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9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2 最后的常春藤叶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5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7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6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8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4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9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3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4 《最后的常春藤叶》精品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8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苏教版]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6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优秀教案25 《最后的常春藤叶》续写 《最后的常春藤叶》简介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及练习 《最后的常春藤叶》赏析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3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3(表格式)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剧本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本剧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教学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教学设计15(苏教版必修1) 《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7(苏教版必须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4(苏教版必修二)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1 《最后一课》导学案24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9(苏教版必修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教案 24 最后一分钟 长春版《最后一片银杏树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案24 24*最后一分钟教案二教学反思 24*最后一分钟教案一教学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苏教版必修二] 高一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实践新课标的一节课——《最后的常春藤叶》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 一叶一世界——《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教学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二) 24* 最后一分钟(1篇) 长春版《一年以后》教学设计 《长亭送别》教案24 长春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练习二教学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案设计 24*最后一分钟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24*最后一分钟练习一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长文短教] 24《最大的麦穗》 《最后的淇淇》教学设计 《最后的辉煌》教学设计 《最后的淇淇》教学设计 24* 最后一分钟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最后的辉煌》教学设计 《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 《最后的辉煌》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长春版《和小鸟最相亲爱》教学设计 《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 长春版《祖国的春天》教学设计 长春版《送春》教学设计 长春版《春芽》教学设计 长春版《送春》教学设计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