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渔父》教学设计

小编:

《渔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文本在本教材所处的位置及专题教学目标

《渔父》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的第一板块“生存选择”中,本板块还选了《报任安书》。这两篇文本在内容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它们是“生存与毁灭”的选择问题,有较强的互补性。

本专题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作品,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学生能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辨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学生能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积累经典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整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2、文本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与文本展开对话”和“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结合本专题教学目标和文本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学生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②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③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

④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前三点侧重知识和能力目标,第四点侧重德育目标。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文言知识的积累应该是首先要解决的,此外,认识与渔夫的对话而表现出来的屈原的人格是探讨本板块核心内涵“生存与毁灭”的矛盾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将教学目标①②④定为教学重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体现的是抽象的人生哲学,文本是如何体现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而将教学目标③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问题探讨

相对而言,这篇文言文在文字上较浅显,翻译理解的难度不是很大,因此重点在问题探讨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问题探讨”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

三、学法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更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以四人为一小组,明确发言人,小组内成员讨论,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的发言基础上可以补充阐释,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强化学生的文本意识。如对屈原与司马迁不同的人生选择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紧扣这两篇文本本身,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任作评价,不能架空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面对人生的生死抉择,有人忍辱负重,隐忍苟活,就像司马迁一样,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他坚强地选择活下去;可是,也有人选择死,比如屈原,那么,为什么这些人的生存选择是如此的迥异?对于他们各自的生存选择,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渔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个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1生朗读,教师正音;

渔父(fǔ)淈(gǔ)餔(bū)歠(chuò)

醨(lí)汶(mén)枻(yì)濯(zhuó)

2、齐读全文,读准字音。

(三)结合注释,学生自由读,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活用字,并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明确】

古今词: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至于(到)、可以(可以用来)

词类活用:鼓枻而去(鼓,名词用作动词,敲打)

特殊句式: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

屈原既放(被动句)

游于江潭(状语后置)

是以见放(被动句)

行吟泽畔(省略句、状语后置)

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

自令放为(被动句)

(四)疏通文意

1、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补充指正;

2、学生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

(五)问题探讨

【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明确发言人,小组内成员讨论5分钟,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回答的基础上可以补充。

1、本文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

【明确】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渔父规劝屈原“不凝滞于物”,要“与世推移”。当“世人皆浊”时,他开导屈原“淈其泥而扬其波”,当“众人皆醉”时,他规劝屈原“餔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举”,渔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此外,当屈原表示不赞成他的处世态度时,渔夫只是“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不复与言”,也刻画出他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塑造这一形象,对屈原来讲,具有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屈原坚持理想、坚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反问(强调人物的坚定决心)

(六)比较阅读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不愿随波逐流,“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选择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七)师生齐读,再次感受屈原的伟大人格。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古今词、活用字、特殊句式)。

附:【板书设计】

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人生哲学

渔父——明哲保身

比喻——形象化具体化

说理方法

反问——强调坚定的决心

    相关推荐

    渔父教案(苏教版必修五) 《渔父》教学设计 《渔父》导学案4(苏教版必修5) 《渔父》教学设计10 《渔父》教案教学设计8 《渔父》教案设计6 《渔父》课堂教学实录3(苏教版必修5) 《渔父》教案 《渔父》教学案2 《渔父》教案教学设计11 《渔父》教案3 《渔父》学案 《渔父》教案9 《渔父》教案12 《渔父》教案5 《渔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渔父》导学案 《渔父》学案3 《渔父》学案5 《渔父》教学实录2 《渔父》导学案6 高二《渔父》教案7 《渔父》课堂实录 苏教版《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南开大学教授评析《渔父》 《渔父》课堂实录4 《报任安书》《渔父》教案及练习 教科版第九册《渔童》教学设计 湘教版《渔翁和魔鬼》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沪教版第二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2021 渔家傲教学设计一等奖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渔港基隆》教学设计 苏教版《草》教学设计 教科版《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案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 教案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 教案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教案设计 渔舟唱晚教案反思精选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湘教版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 教案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翁和魔鬼 教学设计 长春版《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北京版二年级上《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说茶》教学设计 教科版《父爱的高度》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古诗二首《风》《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说茶》教学设计 苏教版《青松》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片段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之一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 《望江南》《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1 《西沙渔人》教学片段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之三 《望江南》《渔家傲》教学设计 30渔翁和魔鬼 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2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之二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之三 古诗《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之二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之一 《西沙渔人》教学片段设计 公开课《渔歌子》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导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苏教版《识字8》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