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文学教育对人文思想的践行

小编: :admin

文学教育在当代的处境,已被过度地讨论,以至形成一个难以判定是非的说法:文学教育日薄西山,现实意义甚少。

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类认知、审美形态,对它的传承、研究,当代真地面临着困境吗?或者说,文学本身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时代悲剧?

文学教育既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大凡文学经典,内在的审美精神必然隐含有深刻的人文思想。人类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对人文情怀的崇尚与培育,已经成为人类存在的一种根本意义,促使人类获得了进步与正义。在这个层面上看,文学是永恒的,文学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那么,一个可以推论的追问是:文学教育的具体方法能不能适应当代社会?文学教育有没有实现其应有的对于人文思想的责任?

文学教育的方法,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中国的文学教育从基础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采取的多是知识加阅读的“文本教学法”,无论知识传授,还是审美培育,都以特定的教材选文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与讲解中认识文学,了解作品,熟悉内容。文本成为学生的认识中介,也是文学教育最为基础的平台。从小学的古诗词文本,到中学的小说戏剧文本,再到大学的广义文学文本,都是文学教育的成规,诵读文本,解释文本,欣赏文本,成为文学教育的基本手段。中外古今的名篇佳作,给学生以至美的薰陶,至真的教诲,至善的理想。

不过,接受文学教育的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久而久之的文本接受中,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把作品与社会区分开,让文本从事件中独立出来,文学教育事实上仅仅成为课堂教育,在学生的意识中,文学是远离生活的精神活动,与人生现实没有多大关系。这就成为文学教育的大痛,十年寒窗的学子培育,最终养成的是他们的课堂文学观念,而不是社会文学,更不是跨越时空的人生文学。

这或许就是文学教育的痼疾吧。

记得当代文学史家陈思和先生曾有过这样的感叹:中文系的学生接受文学教育,却没有审美能力,没有文学所赋予的精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本读得太少,悟得太浅。其实还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文学教育方法造成的对于文学的隔离。文学已不是真正的文学,而只是孤立的文本,只是为了成绩而读的文学,只是一种无关社会人生的文学。这样的文学,学生不必去多读,更不可能会悟得太深了。

传统儒学有很好的关于文学教育的方法。

沐风而行,在自然里体悟文学的妙处,是为文学的自然教育法。

孔子领头,弟子们簇拥而游而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这是孔子的理想,也是孔子的自然教育法。

大自然的新风与清丽,师生的融融会谈,文学在春天里被心灵阅读,志趣相合者浴水临风,纵歌而回,那是怎样的将文学置入生命之中的境界啊!

时时温习,处处领略文学之美、文学之尚,是为文学的日常教育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将“学而时习之”的喜悦,与“有朋自远方来”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之境界等量齐观,可见老夫子对温习之看重的程度了。这里的温习,表层上,可以理解为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深层上,则是对所学知识的日常性强化,包括对文学的日常性感悟。生活之中的温习,不仅巩固了知识,关键的是,知识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文学进入了丰富的人生。板结的知识在日常温习中变成了情趣盎然的生活,岂不乐哉?

以所学之诗,论所遇之事,评所感之物,是为文学的社会教育法。

文学之“用”,比不得日常物品,没有实在的考量标准。其实,文学很难以“用”来讨论。然而,文学是有益的,故必有可显之处。《论语》所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子贡问了一个很实际的社会问题:贫困时不谄媚,富有时不骄横,很好吧?孔子说最好是贫困时也追求道德的完美,富有时也看重寻常礼节。子贡由此想到《诗经》也有类似的话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性修养有如骨器、玉石一样,仔细地切磋琢磨,才能臻于完美。诗之美,于社会问题的解答,也是恰到好处的。

传统儒家的几种文学教育法,比照当代中国的文学教育法,其优其乐,可见一斑。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好的启示,可以有效地推动当代的文学教育改革。

 

    相关推荐

    对思想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文化反思 “立诚”是做人与作文的理想境界──学习实践叶老作文教育思想的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实践 对思想教育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文化反思 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 陶行知思想与“后进生”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对现行素质教育考试模式的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育的一点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教育理论的属性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功能 陶行知“新师范教育”思想述评 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实践性思考 简论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 《管子》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荀子的教育思想 践行思想 磨练个性──《蝙蝠和雷达》教后反思 巴金:毕生实践“爱人”的伦理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践行新课改——我的语文教学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石方:胡适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笋芽儿》教学实践 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教学思想_语文论文 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_语文论文 实践活动:老师,我想对你说! 陈思和:人文教育的危机 重视实践活动,凸显人文思想──《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谈 对课外延伸的实践与思考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语文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思考——与一中学老师关于语文课改的对话 实践活动:老师,我想对你说! 作文讲评要突出思想教育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语文论文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对教育的一点反思?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浅谈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_语文论文 “大语文教育”教改实验及教学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人文教育”——兼谈杨明明老师的教学思想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初探_语文论文 特级教师思想录对优化语文教学结构的思考_语文论文 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试谈《笋芽儿》一课的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 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渗透之我见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 中学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实践活动:老师,我想对你说! 我对《穷人》教学的几点设想 我对《穷人》教学的几点设想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对阅读教育中讲、读、练的思考 论教师的教育思想现代化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对话与发现──中小学写作教育断想 特级教师思想录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_语文论文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_语文论文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 践行生活教育理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语文实践活动《我也来对对子》教案1 教育随想——我的梦想 《琵琶行》主题思想 《隆中对》主题思想 行走在教育前头的爱-小学语文论文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_语文论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扬长避短促进生命升华——对建设人生化语文教育的思考 浅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对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从双语教育的迷思看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对话与发现──中小学写作教育断想 标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语文论文 试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顺天致性——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话与开放体验与感悟 孔子伦理思想的人文价值 对美国初等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学生作文-爸爸,我想对您说教学反思教学 学生作文-小向,我想对你说教学反思教学 语文教育中教法、学法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2 “对对碰”出火花——对称思维活动实践案例(教师中心稿) 对农村作文教学的思考 语文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