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课程实施的核心是主体参与

小编: :admin

>一、主体参与是现代课程场的关键因素

现代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内容,而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动态场。传统课程论一般都是从静态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析研究的,这严重影响了课程实践的丰富性、生动性。课程一旦发生,就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生动活泼的课程形态是由理解、沟通、主体参与、互动这四个活性因素构成的。它们既是形成课程机制不可或缺的因素,又是课程形态的基本内容,同时,它们也是对现代课程的一个总体描述。(1)理解。课程的运行是建立在对意义符号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理解贯穿于课程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课程的一切形态。意义不通过个体的心理实现个体的内化,就不能达到课程主体对它的理解,课程的指令、反馈、调控、评价等也将无从发生。理解发生在课程主体的自身内部,它是单个主体在课程运行中的心理行为,是课程实施的心理学前提。(2)沟通。只有个体的内显的理解行为,课程还是不能发生的。主体际的信息、情感的交流,即沟通是课程的发生学前提。这是因为没有沟通,主体际的理解就无法实现相互传达,课程也就不可能发生。沟通是理解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理解相互转换的重要机制,它实现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际交流。其实,从主体性的角度理解课程,课程就是意义在师生、生生中创造与分享的一个过程。(3)主体参与。课程作为一种发展性活动,必须人人主体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参与是课程实施的起源性机制,个体如果不参与课程,课程就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影响。课程运行中的主体参与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显学生个体在课程运行中的地位、作用才能使课程变得更具人文关怀,更具有效性。(4)互动。互动指主体行为的因果性、依存性、共振性,课程就是主体间多元互动的结果。师生、生生互动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场。现代课程强调每个课程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一个学生的游离都不利于互动的形成。

只有学生主体参与于课程系统中,才会有他们对课程内容、对活动等的理解;沟通是个体以主体参与为基础,在活动中的一种交流;互动首先需要个体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在理解、沟通、主体参与、互动这四个因素当中,主体参与居于核心地位,它是课程场产生的根本。

二、主体参与创造现代课程的理想境界

课程在运行时,由于参与程度与参与性质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境界。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学生与课程内容一样处于缺乏主体参与的客体地位,这样的课程是一种较低境界的课程。以活动为本位的课程,由于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往往会表现出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弊端,也不是理想的课程境界。以主体参与为本位的课程,由于学生身体—心理—精神的高度投入,他们会有一种生命的体验,这才是现代课程观所认为的理想课程境界。

以主体参与为本位的课程可以表示为:“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生命体验”。主体参与过程中的课程内容不单是教师与学生关系之介体,而是作为社会类主体的代表与课程主体的生命和情感沟通。师生在主体参与活动中与教学材料相遇,必然融为一体,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不是简单对立的主客体关系,而是具有鲜明的主体间性。在这个系统中,学生通过对课程运行中一系列活动的参与体验着一种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他们是用这种活动诠释着生命的价值,表达着生命的激情。因此,主体参与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不断获得发展自己的动力。主体对生命的体验有感性与理性两个层次,如果学生可以从这两个层次体验课程的生命乐趣,他们就会成熟得较快。只有体验才能使课程运行中知识经验的掌握具有很强的生命性特点,而且体验本身还具有激活知识结构的功能。在体验中,现代课程强调主客二体的自然融合,物我两忘代替了主客分离。

>

三、主体参与蕴涵现代课程的重要理念

首先,主体参与蕴涵着现代课程的基石——活动。主体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它昭示着人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为性。活动不会自动地产生在主体面前,正是人的主体参与才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主体参与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表征着学生个体对课程实践的一种态度与方式。主体参与是对活动的创造、运演,它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以及结果,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建构性。参与是前提,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参与是过程,决定着活动的质量。现代课程所提倡的就是主体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

其次,主体参与蕴涵着现代课程的重要保证——民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基本上有两种:一是间离的,一是和谐的。间离的关系,即师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有一定的心理对立、对抗。主要表现为:态度分歧,即态度很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兴趣背离,教者与学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兴奋点。师生关系民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主体参与,师生关系必须是民主性的,否则,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体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

再次,主体参与蕴涵着现代课程的重要策略——自由。马克思认为,只有充分具备自由发展的条件,才可能实现每一个人自由人格的发展。自由必然意味着一种力量,一种每一个人想做任何事情的或满足人们希望的有效力量;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自由就是个体自主地把握自我的状态,即个人对他人或组织的强制性影响的摆脱。在课程实践中,我们感到,那些让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师,必然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课程参与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地学习的一种状态,它可以分为内在自由与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指在课程运行中教师允许学生随意走动,相互交谈,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做的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内在自由指学生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自由。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课程实践就必须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内在自由。自由意味着权力与责任,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课程主体,他们应该有自主性参与课程的权力。学生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他们自主性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同时,学生在课程运行中要主体参与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权,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没有自主权,就不会产生主体参与;没有责任,主体参与就失去了效果。自由不等于自流,不是没有任务,没有目的,不受教师的指导等。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现代课程观认为,学生的权力表现在他们可以选择课题、选择研究方法、选择合作对象等方面。

    相关推荐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主权 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 一种建构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如何依据文体施教 找到教学的核心价值 《桃花心木》心育设计与实施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中的点滴思考 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异变的原因与对策* 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 教师的心灵参与是教育的“根”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下) 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体验快乐 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反思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上)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困难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唱好主角提高效益——阅读课实施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的几条建议 〖李其龙〗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实施 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实施新课程应处理好几个瓶颈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从《端午的鸭蛋》教学谈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美育实施 课程实施中的文本探究──也谈《成长的烦恼》 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 普通高中必修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上) 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改经验总结————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语文课改经验总结——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新课程实施中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新课程背景下的“因材施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主题队会教案 真正的施主教案 2016主题班会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心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班主任心得和体会 主题班会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建立小学作文三化教学体系实施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优化教学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五)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四)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一)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实践美术课程新标准的几点体会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二)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三) [小学]作文教学中尝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目标”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施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七律 长征》教后记(简述实施过程)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精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落实主体 启发想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实施 活动体验式教学案例——《十八岁和其他》教学实施过程节录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语文素质的核心是吸收和表达素质 让绿色充盈心灵——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十八岁和其他》教学实施过程节录 落实主体 启发想象 20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让绿色充盈心灵——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落实主体 启发想象 《核舟记》参考译文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 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的定位与教学策略 《核舟记》参考译文 主体意识与宿命抗争 落实主体 启发想象 实施学案导学几点做法和体会 《核舟记》教学参考 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中考文言文学习的核心不是技巧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的好载体 班主任的心境与教育效果 关注学生主体加强自主实践 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优秀班会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真正的施主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