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五)

小编: :admin

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文化论著研读”课程就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开设的。它充分反映了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突出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革新。

(一)“文化论著研读”的总体要求和教学内容

目标第1条:“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

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这一条目标是从总体上提出本系列选修课的要求。

语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要求学生主要阅读各类实用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在接受教育、感悟人生的同时,也从中学习和掌握一些有关语言学、文章学和文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而“文化论著研读”则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各类文化论著,在开拓视野、认识世界的同时,也从中学习和掌握一些有关文化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领域的扩展,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的影响。

语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文化论著研读”则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各类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所谓“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它与过去已经学过的“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整体上看,“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它具有综合性、研究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人们自学和独立钻研、主动获取新知的重要手段。切实掌握研读的方法,提高研读的能力,就等于拿到了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可以随时打开人类文化宝库的大门,探求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语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切实加强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而“文化论著研读”则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中外古今文化论著进一步加强科学精神和全球意识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有助于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本选修系列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

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词,内涵丰富,定义繁多。据说对它的不同解释至少有160多种。有的涵义非常广泛,如“凡是经过人类创造的事物都可以叫做文化”。有的涵义比较狭窄,如“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我们根据一般人通常的认识,确认:“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它的核心内容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青年团的任务》)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应该尽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能够掌握尽可能多的文化科学知识,这就需要通过“文化论著研读”课,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阅读各类文化论著的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探究、主动获取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为他们日后自学成才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文化论著”?顾名思义,就是“有关文化方面的论文和著作” 。由于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不同,所以对“文化”所指的具体内容及其分类也各不相同。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把“文化论著”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部分。并建议“文化论著研读”课的内容,以“社会科学”(包括“哲学”在内)为主,以“自然科学”为辅。“社会科学”部分,主要可以选读“文字学”、“语言学”、“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 “教育学”等方面的论著。“自然科学”部分,主要可以选读“科普作品”、“科技说明文”、“科技论文”等方面的论著。

为了拓宽文化视野,尊重多元文化,更好地从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中吸取营养,“文化论著”的选读应该是包容古今,放眼世界。即不但要选读古代优秀的文化论著,也要选读现代优秀的文化论著;不但要选读中国优秀的文化论著也要选择外国优秀的文化论著。这样就可以使“文化论著研读”课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璀灿斑斓的文化图景,吸引他们自觉地走进世界文化宝库的大门,并为他们的自由选择提供了更为广大的空间。

“文化论著研读”课程内容的组织要灵活多样。可以是综合型的论文选编,如《中外文化论著选读》、《中国古代文化论著选读》、《中国现代文化论著选读》等;也可以是分类型的论文选编,如《先秦诸子哲学论著选读》、《中国古代文艺论著选读》、《外国文艺论著选读》等。还可以是专著型的篇目选编,如《论语》选读、《人间词话》选读、《歌德谈话录》选读等。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师资和设备等条件,确定开设适当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特长等条件,选修自己最喜欢的课程。

(二)研读文化论著的基本要求

第2条目标:“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文化论著”不同于一般实用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文化论著研读”也不同于一般实用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的阅读。前面说过,“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进行这种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文化论著研读”活动,目前还缺乏比较成熟的系统经验。

近年来,一些实验学校在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过程中,曾经就“文化论著研读”的方法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他们在研究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理论时,从典籍中发现了这样一段很有意义的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学”,二“问”,三“思”,四“辨”,五“行”,虽然只是古人对如何做学问的经验所做的概括和总结,但对我们今天如何搞好“研读”,却有不少的启发。实践证明:要研读一篇论文或一部文化著作,大体上也需要有这样一个“学、问、思、辨、行”的过程,所不同的是我们要有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要有更为合理的方法步骤,要有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实验学校的教师,把“研读”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加以概括,大体上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①通读与博采(整体把握,拓宽思路)

②质疑与设问(发现疑难,找出问题)

③比照与思考(比较对照,深入思考)

④推理与辩证(逻辑推理,辩证论断)

⑤实践与检验(以理服人,行之有效)

这些做法,经过初步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供大家参考。但是“研读”的具体方法还很多,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学习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选择,灵活运用,不要拘守某种固定模式,生搬硬套,简单从事。

研读能力的提高,不但需要各种阅读方法的熟练掌握,还有赖于知识领域的开拓和理论修养的提高。因此,在注重研读方法指导的同时,更要注意知识的扩展和理论的教育。只有把方法的指导同知识的扩展和理论的教育紧密联系起来,研读能力的提高才能有保证,“文化论著研读”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阅读文化论著,重在整体把握,领会精神,抓住要领,突出重点。要学习一些必要的文化常识,比如各类文化论著的特点和研读各类文化论著的方法等。如文中涉及一些专门化和知识,只要大体理解即可,不必过于深究。如研读先秦诸子论著,可选学《论语》、《孟子》、《庄子》等,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了解中华文化精神,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阅读论著应选择合适的注释本,自主细读文本;在研读过程中可采用交流、讨论、辩论等方式,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可以对论著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对其中的主要观点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重点研讨。研读不必面面俱到,一些比较偏僻的知识和艰深的内容可以从略。

(三)研读文化论著的思想方法要求

第3条目标:“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在上述基本阅读要求的基础上,这一条强调,是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反

思精神,是学好文化论著的关键。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了反思精神,才能做到敢于提出独立见解,与人交流,共同提高。要特别注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疑点,对一些疑难问题应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深入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讲解或辅导。

重研读方法和过程的指导,帮助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研读。从某种意义上说,研读的过程与方法比研读的结果更为重要。因为研读的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多元的,也是可变的;而过程与方法却可能反映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学生真正熟悉了研读的过程,真正掌握了研读的方法,才能具备独立探究的能力,也能鉴别研读的结果是否靠得住。即使发现偏差,也能自行纠正。

检验阅读文化论著的成效,主要是看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某些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四)文化专题研讨的要求

第4条目标:“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

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理论的学习须用以指导实践。学生应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问题和现象,形成文化专题,如民俗文化、旅游文化、流行文化、大众传媒、网络文化等。学习用文化论著中正确合理的观点、思路和方法来作出分析和解释,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提出对策和建议,参与到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去。

具体做法上,可引导学生关心并学习调查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探求其历史根源和演变轨迹,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可根据本地区历史、民俗、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设计专题内容,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做调查研究。还可在城市或农村展开社区文化的调查,对社区中市民或村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文化演变等进行分析讨论。

文化专题研讨应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与参与传播建设相结合。阅读有关书籍,了解关于文化及社区文化的知识和资料;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方式,向社区干部、中小学生、市民或村民等进行调查,整理分析资料,写成调查报告、社区建设的建议书等。

“文化论著研读”是在语文教学改革新理念指导下推出的一门崭新的课程,它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认真学好这门课,将会对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在教改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成功之路。但是,在初创阶段,要求不能过高。考虑到目前高中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文化论著的选文,门类不宜过繁,数量不宜过多,内容不宜过深,难度不宜过大。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区别对待,逐步提高。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四)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二)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三)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一)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困难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普通高中必修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上)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目录 高中“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选用指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设计 〖李其龙〗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实施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选修课设置的思索 对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思考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五)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二)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一)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课的实践 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 聚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聚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目标”的思考与实践 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高中语文任意选修课体系 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高中语文任意选修课体系 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高中“小说与戏剧”课程目标的问答 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反思 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4(必修)》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3(必修)》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编写说明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改革的历史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 高中语文:《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教学设计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李其龙〗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关于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关于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二)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四)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一)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三) 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 唱好主角提高效益——阅读课实施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的几条建议 新课程实施中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高二语文课教学实施计划 关于高中语文必修课选修课的思考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简介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上)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简介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简介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下)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对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课的解读与实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模块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教案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总结教案精选 半个世纪以来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文化类”选修课程的比较 高中语文:《王选的选择》课堂实录 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施 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 “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新课标”语文课程性质观下的目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述略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历史沿革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主权 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 一种建构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 课程实施中的文本探究──也谈《成长的烦恼》 谈选修课时代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中的点滴思考 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分析与思考 ──从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