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建构校本研训新机制,提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小编: :admin

一、校本研训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教师的爱护和有力鞭策,也是所有学校、所有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而以校为本的校本研训,对广大教师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和教育教学技能,树立开放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意识,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并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无疑是极为有效的。

教师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体现,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又是教师观念更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制度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包括三个方面:即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可见建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培训机制是一项多么迫切的工作!

二、校本研训内涵界定

校本研训就是利用学校这个教师工作、成长的职场,把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训,以训促研,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模式。以校为本,即研训的主体是本校教师,提高的对象是本校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就是研训的课题,以研导训,即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素质,确保培训提高的专业方向性、问题针对性和工作适用性,以训促研,就是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建立研究队伍,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导向功能。校本研训是研训一体,互生共荣,在研训中工作,在工作中研训,这也是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三、当前学校校本研训存在的问题剖析

当前许多学校对校本研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一:校本研训随意性强,缺乏通盘考虑。许多学校在开展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没有长远的规划,没能建立一系列的校本研训制度,开展研训活动时想到哪儿做到哪儿,爱搞一些零敲碎打,没有固定的培训时间,培训的内容缺乏连贯性、科学性,随意性很强。

问题二:校本研训与教学实践“两张皮”。即研训内容缺乏解决教学具体问题的针对性,培训效果难以迅速地转化为教学效益。

问题三:缺乏专业引领。校内同层级教师的横向支援缺少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课程改革发展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理念如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在同一水平反复。

问题三:缺少行为跟进。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在反复讨论中做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而许多教师在参与校本研训活动时,“听时激动,下去不动”,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自觉性不高,自主性不强。未能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校本研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我们现在以及今后的校本研训应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这既是对以往工作的追问,也是对正在进行和将持续进行的校本研训工作的提醒。追问引起反思:我们到底怎样搞好校本研训工作?

四、我校改革校本研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建立校本研训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第一,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所以建立校本研训的制度是落实校本研训的保障。因此在深入学校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通川区七小教师校本研训规划,健全了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管理制度,以制度为保障,落实校本研训过程。通过这些制度对研训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确保校本研训工作每个环节都不落空、不掉链。

第二,明确规定学校校长是校本研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们把校本研训列入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要求校长在课改中首先得到成长,因为校长是靠教育科研指挥课改的,因此,校长必须把校本研训作为教学成绩增长点的“催化剂”。

第三,为了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使校本研训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成立了以学校校长石强亲自任组长的校本研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指导校本研训工作。还成立了以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研训指导小组。

第四,加强校本研训的档案管理。我校建立了教师校本研训档案、把参加校本研训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对没有完成规定培训任务的教师实行经济处罚,且在评先、评优、晋级时实行一票否决。

第五,建立校本研训的长效机制,形成教师参与研训活动的自觉性。校本研训是滋养学校成长的源泉,而且还应该说学校是靠校本研训谋求发展,教师依靠校本研训得以迅速成长。所以,我们把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研训,让教师把参与研训当成一种自觉行为和内在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为,只有契合了教师内在需要的研训,才会有市场,而有市场的研训才是大众的研训。这样才有持久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如何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这个叫了几年的新概念演绎为现实的根本所在,抓住了这个根本方能造就一批复合型、特长型、科研型的教师。

(二)营造研训氛围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应该有“学习”的素质,要以学习的精神感染学生,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己任,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本身,只有教师把自己看作是专业发展的主人,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开展校本研训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动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以确保培训的成功和高效。

1、转变观念,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动机。

人们不仅需要学习,而且还必须想要学习。在参加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触动教师“我要学”的学习动力,而不是“要我学”。即使在实际的过程中存在“要我学”的情况,也必须通过培训来改变这些思想。人们可能是因外在因素而产生学习行动,如争取工作表现更出色、晋升、加工资、学历文凭等,但促使学习更有效的则是人本身内在的动机──获得自尊、更多的认知、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成就感等。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活动很多,只有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些自主学习活动就可能更容易进行和得到保证。

2、参与过程,调动教师主动学习的责任感。

“参与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对自我学习的负责,这一点尤其适合校本研训中教师的学习。教师是成人,成人的心理学定义是“一个达到了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自我概念的人”。所以,我们在校本研训过程中突出教师的参与性,以促进教师个体的主动学习。

3、关注个性,满足教师主动学习差异性。

教师培训以教师为本,是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基本理念,这在校本研训的过程中同样适合。因此,我们制定的校本研训计划,充分考虑到学校中每个教师的需求,使每个教师都能参与到研训之中。我们每学期两次的教师分层座谈、讨论以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了解每个教师的发展需求,与教师一道共同制订个体发展的目标,并将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融合到整体的校本教师研训之中。校本研训在本质上就是学校中每个教师发展的学习计划的统合,教师个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教师个人的内在努力,也就是主动的学习,因此,我们校本研训的框架体系中应包括适合教师个人的发展计划。这样,校本研训才能更好地满足学校中每个教师个体的需要,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意义和最大化的效果。

(三)精选研训内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我校对教师的研训,在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更强调实践的过程。如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我们进行了教案精备辅导、“说课”辅导、“评课”辅导、教学基本功训练(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通过学校编发的《七小科研》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培训,定期向教师下发“现代教学理论学习材料”,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我们依据理论联系的原则,要求教师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运用于课堂实践,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同一教材集体备课活动,共同分析研究、共同执教,撰写教学反思。这一过程让教师群体成为一个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共同体;这种校本研训模式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很多执教教师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使他们在教学知识面和教学能力上有很大提高,从这一点来说,研训一体的探索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关注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实施分层培训是我们校本研训的另一个特点。例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我们坚持分层培训原则,采取分A、B班的办法。A层班主要是针对中老年教师,我们着重于基础知识,主要是会运用WORD、及EXCEL,进行普通的编辑、文字处理、网上信息的浏览、下载、收发邮件等;B层班主要针对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青年教师,对这些教师我们注重对他们进行FLASH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

(四)灵活研训方式,关注教师岗位特点

1、常规性教师培训,关注教师整体性。

我们的常规性教师培训是依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总结传承校本的优势经验,结合常规的教学管理,以及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老师明确实际操作的抓手。这一层面的培训主要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训方式每双周五下午4点至5点为全体教师的集中业务学习时间,每单周二、三的下午第一、二节课分别是语文和数学教研大组的学习时间,单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是艺体、计算机、外语组大的业务学习时间。

教研组是学科课题实施、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我们特别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教导处分管主任为教研组大组学习活动第一责任人,以确保教研活动的教研性和实效性。期初分管主任负责指导教研组长依据教导处制订的工作意见和教师的需求拟订内容具体,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的学习组织性和纪律性都非常强,学习有严格的点名制度,学习过程中要求做到教研资料有积累,活动过程有记载。每学年校长室和教导处将对教研组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出年度先进教研组。

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除了对教师进行共同的培训外,还根据各教研组特点,挖掘教研组的研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训。如数学教研组,根据教研组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小学数学的教学知识点整理出来,由高级教师分别担任不同知识点的讲师,培训青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又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确认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教学方法的小课题研究。青年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对教材教法的把握,更有助于形成他们的教学个性。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导处每个学期都组织实施“人人一堂好课”活动。“人人一堂好课”活动中有骨干教师的“创新示范课”(如我们的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有课改一线教师的“课改展示课”、有课题组的“带课题上课”、有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青年教师挂牌课”、有我们各学科组组织的“中心教研组集体备课抽签上课”以及我们大队部组织的“班队活动课”。一堂“集体备课抽签上课”的课,各学科组的每一个成员将经历集体备课,个人承担,最后再回归集体进行“微格分析”这样一个历程,最终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每一种课型结束后,将由教导处或者学科组结合六个课型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人人一堂课”的分层实施让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与研讨中提高,也让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得自主,学得轻松。

对教师的听课学习我们也分层次进行具体要求,教导处分管主任听课不少3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20节,新进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其中确保跨学科听课节数不少于3节。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教研组长点名并做好记录。

每个学期结束时,都由教导处和教科室共同结合教学常规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学校行政依据考核的等级给予奖励。

2、跟踪式培训,关注教师的发展性

跟踪式培训中跟踪的对象是具有“可塑性”的青年教师。对这部分教师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锁定目标,强化训练”。例如,学校青年教师杨琦,刚进我校的时候,是学校年龄最小的教师。工作主动,基本功扎实,教导处第一次听她的上岗课时,明显地感觉到课堂教学缺少历练。针对她的特点我们首先在师徒结对活动中为她聘了师傅,然后由教导处和她的师傅一起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给她开出了一份“跟踪”菜单:每周商议一份精品教案、每月互听一节课、互评一节课、每学期合作一节汇报课,外加教导处的“推门课”。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的“跟踪策略”在小杨老师身上产生了可喜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成长与历练,杨老师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前不久,她执教的语文录像课《全神贯注》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重点跟踪,各个击破”的策略,我们还尝试着在这样一个群体中运用——对工作不冷不火,永远处于一种“温和”状态的一部分老师。我不回避我们学校存在这样一个小的群体,相信在其他的学校也同样存在。同样的策略在不同的教师身上运用的时候,我们在操作方法上相应做了调整。首先我们从生活上进行关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寻找“燃点”。例如:这个群体中有一位教师,今年已经35岁,已经在学校工作十多年了,为人很不错,也有能力,曾经是区教坛新秀,但是结婚以后,注意力发生了转移,他在教学方面就不再有声音了。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们开始对她的注意力进行“蚕食”!他是数学学科的教坛新秀,所以我们首先从参加课题实验开始,敦促他学习;从“人人一堂课”开始压担子,从他拟订教学方案开始,我们的分管主任就开始了主动出击——“跟踪”培训,用我们自己的敬业精神去感染他;拉他进校“人人一堂课”数学学科的听课组成员,提供参与的机会;催他参加各种活动,给他展示的平台。比如让他参加市教科所的“优质课”评比活动,我们主动与他交流,与他一起商讨教学设计,组强全体数学教师听他的课,对他的课“吹毛求疵”,帮助他不断改进,后来他在评比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觉得,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在原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也需要给予关注、给予赏识、给予机会!我们在教师中进行有目标的“跟踪式”培训,推动了教师个人的成长,激活了整个教师群体的工作氛围,师资力量呈阶梯式可持续发展状。

3、结对式培训,关注教师的互助性

“赢得青年教师就赢得未来。”这几年我校新进较大数量的青年教师,他们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校今后的发展。学校一贯重视新教师的成长,这既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主要通过“良师益友”结对的形式来进行,并具体落实新进教师上岗要求,建立业务档案。要求师傅从基本功、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进行结对式培训,学年结束对新进青年进行综合评价。老教师的经验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老教师是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的一支生力军;青年教师有着鲜活的思想,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因此,学校采用老、中、青教师结对的形式,来促进各个层面的教师共同提高。如在新教材的实验中,每个学科成立由教研组组长、学校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各个层面教师组成的研究、实践队伍,形成定期的备课、研讨制度,老教师与实验教师结对帮带,确保了课改理念的实施。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名师带教”、“学科带头人带教”、“骨干教师带教”等多种形式的带教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学科教研组自研自训的落实。“教师知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实践性,教师实践知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以语言的方式加以传递的。要获取丰富的实践知识,只能躬行于实践,在实践中多体验、感悟和反思,才能获行这种实践智慧。”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新教师在工作中向老教师学习的必要性。

4、专题式教师培训,关注教师的需求性。

专题式教师培训可以理解为目标式培训,是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需求,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培训。我们的做法是:明确主题,骨干先行,广泛互动,专家点评。力争做到一题一得。

以几年前新课程的培训为例:学校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全体教师参加的培训的基础上,以抓好一年级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将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贯穿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全过程。为了迅速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首先做的是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头脑风暴”行动。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上,我们精选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向大家诵读;我们收集、筛选、翻印学习资料,为教师提供比较前沿的理论支撑;我们组织教师看光盘,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拓展多种渠道,让教师们接收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引导教师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思想准备。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走进新课程”为主题的教师月学习汇报活动,组织教师人人撰写教育教学格言,并在学校教师风采栏中进行宣传,督促教师走进新课程,以过好“更新观念”这一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道门槛。

5、课题式教师培训,关注教师的拓展性。

课题式教师培训旨在通过对科研课题的研究,突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都有所突破。促进教师在教学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成长为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研究课题产生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

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我们本着“抓好一点,带动一片”培训指导思想。多次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聆听了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考察了成都一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观摩了这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示范课例。然后依托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这一领域的的实践引领作用,推动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五)评价方式多元确保研训发展动力

校本研训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将为校本研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学校评教师

学期初,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制订校本培训计划书,同时制订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学期末,学校依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从教育理论学习情况、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及教育创新、培训成果等方面对教师参加校本研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教师自评

校本培训之所以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其原因在于它立足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是校本培训评价的主体。

我们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变行政的“硬性”管理为人本管理,让教师有自我评价的主动权。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材料“堆积器”,也不是放在学校展室里的展览品,它是教师个人成长轨迹的有形载体。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内容有:我的学习、我的班级、我的课堂、我成功的教学设计、教学闪光点、教学启示、教学遗憾、点滴录、我的成绩等栏目。学期末,在全校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从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找寻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比较中找准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从而顺利实现教师的自我评价。

3、教师互评

同伴交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的互评同样是对校本培训效果的一种检验。为避免教师互评中产生的消极因素,我们设计发放了《教师教研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1)、本学期你们在互相听课中,谁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一些?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2)、在评课活动中,谁的评课运用所学理论较多?理念较新?哪位教师的评课比较准确,对你今后的课堂教学指导作用更大一些?

3)、在日常交流中,哪位教师经常给你启迪?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4)、你认为哪种教研活动对你的启发最大?

4、学生评教师

校本研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其目标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从这一意义出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反映也是一种参照。

为此,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作为校本培训评价的一个维度,让学生参与对教师校本培训效度的测量,使评价体系相对更加完善。我们主要通过座谈会直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主要问题有:这一学期,老师有哪些变化?你喜欢老师如何为你们上课?等等。例如,一个学生在回答教师有哪些变化时说道:“老师表扬我的次数多了”。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教师的理念在发生变化。重视鼓励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也正是新课改所要求的。

(六)两点思考

校本研训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又是每个教师教育生涯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实践工作来看,我们认为有一些经验值得分享:

(一)校本研训必须重视“师德培训与业务培训并重”的思想。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包括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还应当包括职业信仰、师德修养等多方面的内涵。因此,校本研训工作的开展应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特点来推进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有力地保证校本研训工作在一个较高的思想认识平台上开展。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声势浩大的“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我们通川区七小正借此东风,进行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主题的师德校本培训,我们是实实在在地做这方面的事情,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无处不在,研训也无处不在。校本研训,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学校应该努力创设适合本校特点的研训文化,让研究在工作中、让研训在生活中、让学习在管理中。我校围绕课改抓学习,围绕学习抓培训,重视抓好校中心组学习和教师学习制度,以中心组骨干学习带动年级组、各科室的学习,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工学习制度,开设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论坛”,开展了“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网络与教育创新”、“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班主任工作创新”等主题交流活动,使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校本研训作为一种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的培训模式,能有效地整合本校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它在建设一支既有团队精神,又有实战能力的教师队伍的过程中的作用显的极为重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夯实校本研训,提速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我们将不断探索,继续前行!。

    相关推荐

    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强化教师持续发展模式建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学习型组织 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 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 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 建构“活学乐用”的教学机制 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一) 如何构建校本课程 重视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二) 提升教育理念 深入本校实际 以学生为本 师生共同发展----校本师资学习体会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学校文化建设:一种生存与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面临发展机遇_语文论文 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课程文化:现代学校发展的新命题 个人生活史与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中国教育科学繁荣发展新平台 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样态与基本结构 学校课程的文化功能及实现机制 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 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创新 “活动发展”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作用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机器人的发展 构建“没有教师的课堂”拓宽学生的发展时空 构建没有教师的课堂拓宽学生的发展时空 以教师为本位的校本课程开发 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与评价策略 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与评价策略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师生共同阅读,构建书香校园 校本课程《庐陵文化》开发方案 高速火车发展历史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高速火车发展历史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立足学生发展 构建体验作文体系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语文新课程校本培训总结 校本培训“本”该在哪? 校本研修,促我成长 语文校本课程网络资源库的构建设想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巧用生字,培养习惯-----校本研修新妙招 富师,强校之本 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文本解读,话题建构 “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模式构建_语文论文 走校本研修之路,浇三新强校之花——三新现场会交流材料 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 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教师专业化的新境界 教育发展需要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快速作文综合训练之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 扎实训练 着眼发展 扎实训练 着眼发展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 文本解读的有机组成——文本拓展 浅谈首席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打下扎实基础,促进主动发展——六年制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建议 校本研究离我们有多远? 高考快速提分法:语文复习五大制胜点 抓住时机巧评价激发潜能促发展 构建师生互动关系展现语文课堂魅力 快速作文综合训练之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 专家总结2017年高考快速提高语文成绩的基本方法 新词新语的发展规律 谈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文本补白――说写训练的契机——《燕子专列》教学有感 促进教师隐性专业知识显性化 校长发展重在形成教育智慧 我们伴随校本教研成长——湖南湘乡育段示范学校语文组校本教研教学故事集锦 句型变化专项训练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构想 快速作文综合训练之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 快速作文综合训练之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 朴实的语言发展训练 发展韵语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在课改和创新中构筑语文教学特色 从阅读教学发展轨迹看研读 从阅读教学发展轨迹看“研读” 文本──从解读、建构到超越 假如可以重新来过:教师职业生涯设计与未来发展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研究和发展(4)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明确发展趋势,探询兴校之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武器事业发展纪实 小学语文文本研读专题研讨会反思 《九色鹿》与语言发展训练 从学生需要出发 以学生发展为本 六年级教案:快速作文综合训练之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