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研究课堂提问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编: :admin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在享受思考的过程,试想,当学生不再有枯坐冷板凳听教师喋喋不休的无聊,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我们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吗?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阅读与思维的关系,怎样设计提问才能促进思维与阅读能力的发展?问题提在何处才能激起思维的波澜呢?我的体会和做法如下。。

一、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开拓思路

我们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里目的性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提问就是要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等一看书便知、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有的认为,提问就是引导学生按老师的思路来理解课文。因此,提出:为什么这样?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去猜,猜对了便达到目的。这种设问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既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不能发展思维。我认为提问的目的应是启发学生思维,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在秦王面前,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没有交出十五个城的意思,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宝玉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宝玉就要向柱子上撞。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对比着设计这样两个问题:①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从课文中可以理解为:蔺相如是为了吓唬秦王,保住和氏璧。我认为这个题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理解课文。②如果换上这样一个问题,蔺相如会不会往柱子上撞?情况就不同了,学生的思路拓宽了,理解课文也深了。

有的同学说:“蔺相如不会往柱子上撞。因为他深知秦王很爱这块玉,他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所以才这样说的,这是一种斗争的策略。”

有的说:“蔺相如会撞,因为他在离开赵国时,已做了牺牲的准备,如果秦王不守信用,他就会为了赵国的利益撞死在柱子上。”

还有的说:“这时蔺相如头脑中已有了两种准备。根据秦王的表现,他将决定撞或不撞。但他还是希望不撞,并争取这样做。说明他既有勇又有谋。”

从学生回答中便看出了效果。这种提问激发了学生兴趣,发展了想像,启发了思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看出学生是思之有理,言之有据的。

明确了提问的目的,我们还应找到恰当的提问点。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设问呢?我觉得应在学生思维处在十字路口徘徊时,设计提问起导向作用。在学生思维浮浅、思路狭窄时,设计提问起深化作用。在学生思维爬坡、困惑吃力时,设计提问起搭桥作用。

例如学习《月光曲》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贝多芬是人民的音乐家,他创作《月光曲》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思维达不到这种高度。这就需要用提问的方法去点拨。在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从贝多芬走进茅屋到他飞奔回客店,从茅屋里几次传出钢琴声,弹了几支曲子?第一个欣赏到著名钢琴曲《月光曲》的是谁?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这里的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个问题是开拓思路。通过回答问题,学生理解了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及兄妹俩真挚的对话,他走进茅屋,不但满足了盲姑娘的要求,弹了盲姑娘想听的曲子,而且还即席创作了《月光曲》。世界上第一个欣赏到《月光曲》的是穷兄妹俩,他们不是在华丽的音乐堂,而是深夜在茅屋里听到的。想到这里,学生思维开拓了,感情激发上来了,于是我马上追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他对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还有的说:“他为劳动人民创作,创作劳动人民喜爱的曲谱,说明他是一个人民的音乐家。”

这样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向着纵深发展。

二、课堂提问,设置情境,发展思维

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还应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想像力最佳时期。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面、画面,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去,诱发创造性的思维。

例如《荷花》这篇课文的最后两小节是写作者赏花时的联想。作者站在满池的荷花前,处于物我统一的境地,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与花共舞,与虫共语。

学习这一段,需要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这种成段的联想与想像对三年级学生来讲又是一种新的知识,要让学生体会到联想与想像不是空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它要以实实在在的事物为依据。因此,学习这一段时提出的问题要小,要更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我设计了一组问题写在一块小黑板上:1.作者真的变成了一朵白荷花了吗?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2.是什么引起了他的联想?3.他联想到了什么?这种联想合理吗?

这里的第一个问题使学生知道,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一朵荷花,是眼前的景色太美了,使他入了迷,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了。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联想呢?是作者闻到了荷花的淡淡清香,看到了柔和的花色,优美的花姿,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联想,这时再伴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放一段录像,听一支荷花舞曲,就把学生带入到这美的境界之中,使学生再次产生美的想像。

三、设计问题,品味内容,深化思维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凭借语言文字来进行的。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究语言文字,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感人事例,挖掘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起到点拨、开窍作用。

例如《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里的一个“冒”字很传神。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字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冒”字呢?换一个词行不行,比较一下哪个好?

这时学生找出可以换成“钻出来,长出来,伸出来”等几个词,但是细细品味,这些词都不好,长出来显得平平淡淡,伸出来,有些轻而一举,与前文讲到的不相符合,钻出来有些偷偷的意思,不能表现荷花的气质,通过比较,学生认为还是“冒”好,这不但说明了满池荷叶挨挨挤挤,不留空隙,荷花好不容易才露出头来,与客观实际相符,而且也表现了荷花那种旺盛的生命力与顽强向上的精神。

再如《月光曲》最后一段写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这句话中“陶醉”一词是新词,又是全文的中心词。怎样抓住这个词,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呢?我是分四步来引导的。

陶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学生查字典找出陶醉是完全进入,沉浸在……之中。第二步把词放到语言环境中,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到了入迷的程度。”第三步再追问:“兄妹俩为什么会陶醉呢?”回答这个问题要联系前文,学生经过思考之后,纷纷回答。

有的说:“盲姑娘非常想听贝多芬亲自弹琴,现在她真的听到了,她被贝多芬那种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有的说:“兄妹俩第一次听到了《月光曲》,他们完全进入到了月光下波光粼粼这个境界之中,都入了迷。”

还有的说:“贝多芬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为他们创作了《月光曲》,他们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他们不仅沉浸在音乐声中,而且陶醉在欢乐与幸福之中。”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再看书上的彩色插图,听着《月光曲》的录音,这时学生不仅了解了陶醉一词的意思,而且得到了立体形象。不仅知道了陶醉的原因,而且体会到了陶醉时的感情。第四步,在讲完这篇文章后引导学生应用陶醉一词造句。这时我并没有说谁能用陶醉一词造句,而是这样问:兄妹俩被美妙的音乐陶醉了,除了被音乐陶醉了之外,人还可以被什么陶醉?这个问题是为了拓宽思路,扩大用词面。当学生把手举起来准备发言时,我说:“把你们想好的内容造一个句子,看谁想得广、用得准?”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再次举手,下面是三个学生的造句。

1.我站在北海的白塔上,看见四周绿树红墙,高大的树木,碧绿的湖水,荡漾的小舟,我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2.儿童剧院的叔叔阿姨为我们演出精彩的节目,我们被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所陶醉。

3.六一儿童节那天,许多中央首长来到人民大会堂和小朋友一起观看节目,我陶醉在幸福与欢乐之中。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思路开阔了,由理解到应用形成了一种能力。

以上就是我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所做的教学研究,当然,我的研究在一定程序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我真心希望各位同行能够我提出更宝贵的意见,共同解决好这个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环节。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思维的世界里尽情地翱翔。

    相关推荐

    遵循学习规律,着眼素质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 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聚焦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怎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_语文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教学总结 推广注、提实验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推广“注、提”实验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提高师生学习生活质量 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_语文论文 “虚心涵咏”,提高研读质量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提问三思 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认真抓好语文有效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些认识 搞好阅读教学 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高考语文专项提升:古诗鉴赏10大规律 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习能力_语文论文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发挥电化教育优势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紧扣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质量_语文论文 改进识字教法 提高识字质量 黄高才:不宜提倡研究性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让语文课堂提问有深度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素质 倡导“阅读反思”提高阅读质量 有效组织引导提高合作质量 也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途径 正视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质量_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之新视角 教师如何提高叙事研究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艺术 寻找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总钥匙_语文论文 指导学生创建与利用作文素材库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研究 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 读写结合双轨运行提高小语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_语文论文 反复矫正提高写字训练的质量 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思考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艺术教育质量 教案教学设计 研读课文题目,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要“精、巧、活、深”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发挥多媒体组合功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提问的思考 摆脱简单化——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转化差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_语文论文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堂提问,你会吗?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思维训练 《梦想的力量》随堂练习 提高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 教育质量与教育研究的危机 研究学习策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_语文论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注重语感培养,提高语文素质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提问_语文论文 更新观念 提高素质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之我见_语文论文 语文素质教育基本规律探讨 强化听说训练,提高语文素质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轻松提高孩子的识字量 真真实实教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升语文教学品质 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_语文论文 语文“新课堂”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让提问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论文精品 在阅读体验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雪》问题研究 教师只有善待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 精巧的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论文 掌握规律 抓住要点 提高能力——六年级毕业总复习建议 掌握规律 抓住要点 提高能力——六年级毕业总复习建议 掌握规律 抓住要点 提高能力——六年级毕业总复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