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理想的阶梯

小编: :admin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道理,并能从现在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学习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的论证方法,记住名言警句和一些名人的事迹。

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的方法,适当复习排比方式。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围绕中心论点从几个不同方面展开议论,道理讲得透彻,用作论据的事例又充分又恰当。讲析过程中帮助学生先理解论据与分论点的关系,再弄清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难点是选用几个事例作论据时,次序的排列要合理,叙述例子详略要得当。

二、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文并运用已学过的议论

文知识自己进行阅读研习。在此基础上老师再突出讲析重点难点。教师的讲解应采用启发、引导和点拨的方法。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同学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有过多少不同的想法、目标和希望,其中最能激励自己去为之奋斗的就是自己的理想。但要实现理想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分别请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感想后,引入课题。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认真通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注意需要注音和解释的一些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给字词注音释义。2.弄懂课文题目的含义,弄清是什么短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找出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层次。

三、研习新课。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遮挽(wǎn)翱(áo)翔鞭答(chī)废寝(qǐn)忘食笔耕不辍(Chuò)怨天尤(y6u)人攫(jué)取

2.解释下列词语。

遮挽:拦住挽回。翱翔:鸟在天空回旋飞翔。比喻自由自在地邀游。鞭答:用鞭子、竹板之类抽打。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力于某件事。笔耕不辍:长时间不停止地写作。怨天尤人:受了挫折或出了问题后,只是一味怨天,归罪别人。

(以上预习后,请同学到黑板上做,集体订正。)

3.学习、分析课文。

(l)本文的题目“理想的阶梯”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阶梯”的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题目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阶梯”指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作者以比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实现理想必须像登阶梯那样,坚韧不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

(2)认真读课文,理解什么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并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弄清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认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以下的内容都围绕它来展开阐述。

(3)“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文章的第1段能否略去不写?为什么?

明确:作者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谈起,指出青年中普遍存在的三种现象,并针对三种现象提出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观点。

文章的开头一段不能略去,因为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谈起,才能引起青年们的阅读兴趣,达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的效果。

(4)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论述部分与课文第2段有什么联系?

明确:作者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要求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三个方面论述的中心句)三个方面分别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排比段落。各方面的第1句是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三个方面既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结为一个整体,共同为中心论点服务,阐述论证了中心论点。另外,这三个方面又是与第2段中三个“有的……”相对应的,因此三个分论点又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提出来,它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阐述了“奋斗”的内容。

(5)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分论点部分的论述层次,概括层意。

明确:本段分为三层。第一层(第①句);提出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第二层(马克思为……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展开论述,列举事例,说明杰出的人物是沿着理想的阶梯刻苦勤奋取得成功的。第三层(今天……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激励青年们刻苦勤奋,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6)集体朗读l一3段,请同学简述马克思和诺贝尔的故事。

4.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研习新课。

1.集体朗读5、6段后思考:作者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个观点后,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明确:作者先从正面阐述,文中列举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鲁迅、巴尔扎克、爱迪生。鲁迅对时间是“惜”如生命,巴尔扎克是如痴如狂地不肯浪费一刻时间去“拼”,而爱迪生则是“挤”时间,“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甚至三十六小时”。

再从反面阐述,作者先算了一笔时间帐,说明“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然后引用朱自清的一段话说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常理,指出有的人至今不知珍惜时光。最后是小结,扣住上一段开头提出的观点,把“有无理想”和“是否珍惜时间”联系起来说理: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然不知珍惜;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2.让学生默读第7段,在分析第一、二两个分论点的基础上,与同桌分析第三个分论点部分的内容。

讨论明确:文章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一观点后,作者分两层论述。首先阐述如何对待困难。以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为例进行论证,详写高尔基,略写伽利略、布鲁诺。第二层主要论述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否有成就。这一层列举了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事例,阐明“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成功”这一道理。最后激励“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要怕困难,要迎难而上,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3.提问:结尾部分是怎样总结全文的?

明确:最后一段从上文三个方面的分析阐述归结出“奋斗,是改变现实的强大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的结论。这个结论,与第2段提出的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相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谨严。这个结论,紧扣中心,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联系实际对中心论点进行具体的阐发。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尾提出了极具感召力的言词:让我们在向四化进军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三、总结全文。

我们学完了全文,懂得本文开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列举了大量事实进行论述;结尾第7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列一个结构提纲。

如图所示:

一、引论部分二、本论部分三、结论部分

提出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展论述总结全文

这种先总后分再总的结构,可以使人获得概括而清晰的整体印象,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

四、布置作业。

1.在课本上做“揣摩·运用”六,进一步领会第7段的内容;用笔记本做“记忆·联想”七,落实“教学目的”三。

2.字词练习。

(l)给下列字词注音。

磋跎坎坷巅汀棘(答案:cuōtuókǎnkědiāntīngjí)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饱尝艰辛②严于律己③奋笔疾书④笔耕不辍

⑤艰苦卓绝⑥凌云壮志

(答案:①充分②约束③迅速④停止⑤不平常③高出)

3.指出下列句子各是什么复句。

(l)有的青年虽然有理想,但刻苦勤奋的精神不足。()

(2)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3)既然普洛河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4)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有才华而又年轻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

(答案:(1)转折(2)因果(3)因果(4)转折)

(赵强)

附:《理想的阶梯》答疑

1.《理想的阶梯》这个标围的含义是什么?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展开论证的?

《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实现四化这一理想比喻成一座高峰,要攀上这座高峰,就一定要架设起一架阶梯,人们踏着这架阶梯往上攀登,才能达到理想之巅。这架阶梯就是奋斗。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①②

本文的结构可以图示为:(一)(二)

③④⑤⑥

(三)。(一)是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二)是本论部分,把中心论点剖分为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部分的意思是说,奋斗这座阶梯有三个梯级,一个是刻苦勤奋,一个是珍惜时间,一个是迎难而上;奋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地说,做到了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就是实行奋斗。(三)是结论部分,重申和深化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论部分三个分论点是从三个侧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的,这三个分论点没有先后之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因此,我们说本文的结构形式是“并列开拓式”。

2.《理想的阶梯》本论部分三个分论点中的事实论据能不能互相调换?

三个分论点中都举出了事实论据。第一个分论点讲勤奋刻苦,举了马克思、诺贝尔废寝忘食、刻苦奋斗的事;第二个分论点讲珍惜时间,举了巴尔扎克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爱迪生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甚至三十六小时的事;第三个分论点讲迎难而上,举了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他们却迎难而上的事。

三个分论点中举出的人和事可不可以互相调换呢?我们先看第一个分论点中所举的马克思和诺贝尔的事,这两个人的事中有没有珍惜时间、迎难而上的因素呢?当然也有,但是作者所强调的是马克思把座位下的水门汀地面磨掉了一层和诺贝尔废寝忘食整整四年做了几百次试验的事,这样的事只能证明他们刻苦勤奋,并没有说明他们珍惜时间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同样,第二个分论点中举出的人和事,虽然也有刻苦勤奋、迎难而上的因素,但作者强调的是珍惜时间;第三个分论点中举出的人和事,虽然也有刻苦勤奋、珍惜时间的因素,但作者强调的是他们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所以,按作者现在这样取材的角度,三个分论点中的事实是不能调换的。

当然,如果改变角度,三个分论点中的事实是可以调换的。如果用第一个分论点.“刻苦勤奋”中所举马克思和诺贝巨尔的事去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珍惜时间”,那就麻当写他们加何抢时间,每天工作多少小时.连续下作多少小时,不肯浪费一刻时间,视时间如生命的事;如果用第二个分论点中“珍惜时间”中所举巴尔扎克的事去论证第一个分论白“迎难而上”,那就应当写他如何废寝忘食、如痴如杯她奋笔疾书的事;如果用第三个分论点“迎难而上”中所举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等的事去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珍惜时间”,那就应当写他们如何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在和常人同等的时间内取得了常人所不可企及的成果的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事例可以从几个不同的侧重点论证几个不同的论点,关键是要找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因果联系,把论据与论点统一在一个角度里,使其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学生初学写议论文时,常常只在论点后随便写上一个事例,而不注意这个事例与论点的结合,出现论点与论据错位的毛病,通过对这一个问题的解答,我们便知道这一毛病出现的原因和今后在写作中怎样才能避免这一毛病的出现了。

3.《理想的阶梯》在逻辑推理上有什么特色?

本文引论部分(1、2段)提出的中心论点是:要实现四化实现共产主义,青年首先要有为四化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理想,但是仅仅有理想而不为实现理想去艰苦奋斗,理想也只能是幻想而已;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这个中心论点包含了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先确立的大前提是“只有树立理想,才能实现四化实现共产主义”,接着用“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的规则进行推理,论述青年不树立理想必然不能实现四化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树立理想还只是实现四化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还是不能实现的,要使理想变成现实,还必须艰苦奋斗,所以说“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接下来三个分论点的提出,也都是采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推理形式:刻苦勤奋(第一个分论点)是奋斗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不刻苦勤奋就不算是奋斗,但是仅仅刻苦勤奋了,还不能算是完全的奋斗,还必须珍惜时间(第二个分论点),还必须迎难而上(第三个分论点);只有做到了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才能算是完全的奋斗。

本文采用这种辩证剖析的推理形式,把思想不断地往前推进加深,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把读者的认识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使人感到有一种无可置疑的逻辑美。

4.《理想的阶梯》本论部分三个分论点各用什么方法展开论证?

本文第3段,第一句“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是段首中心句,结构上称为段的“起始部分”,是全文的第一个分论点。“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是这一段的“展开部分”,是对起始部分所提分论点的论证,所用论证方法是科学归纳法中的求同法。“求同法”是以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为主要依据的,具体步骤是“由异到同”,即先分别阐述几个事例在各个侧面的不同点,再归纳起来分析它们在本质上的一个相同点,这个相同点就是论点成立的原因。这一段先分别阐述马克思、诺贝尔各自所从事的不同事业、所作的不同努力、所取得的不同成就,然后总起来分析阐明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不仅都有崇高的理想,而且都有刻苦勤奋的行动,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就可以得出结论:刻苦勤奋的人是能实现理想的。最后两句是这一段的“终结部分”,联系当前青年的实际,对起始部分提出的论点作了重申和深化。

第4、5段是对第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的论证,第4段仍然用“求同法”展开论证,第5段改用了“反证法”。“反证法”就是在展开论证时,提出一个与论点相矛盾的判断,并阐明这个判断是虚假的,然后根据排中津(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推知论点的真实性。这一段首先提出“要珍惜时间”,然后提出一个与之相矛盾的判断“有人不珍惜时间”,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是“没有理想”,是“不懂人生的意义”,接着断定:这样的人是不能实现理想的;反之,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努力奋斗,就能实现崇高的目标。

第6段第一句“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是全文的第三个分论点。“奋斗的必要……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论证的展开部分,采用了“选言排他法”。所谓“选言排他法”就是在段的起始部分确立分论点以后,在段的展开部分首先构成一个包括论点作为一个选言肢的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然后根据不相容选言推理中“否定肯定式”,论证其他选言肢都是假的,从而断定论点的真实。这一段是这样论证的,首先构成一个包括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作为一个选言肢的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遇到困难以后,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以“客观条件差”为借口,遇难而退;有的人以“岗位平凡”为理由,回避困难。然后在展开部分,根据不相容选言推理中的“否定肯定式”,论证论点以外的两个选言肢的虚假性。这样,在终结部分就有充足理由对论点加以重申和深化: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迎难而上的人,必将取得令人欣慰的硕果。

总之,本文三个分论点在论证过程中,都运用了准确的概念、真实的判断和无可置辩的逻辑推理,充分揭示了理想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不仅使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在思想上得到了启发,认识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情感上得到激励,使人产生一种为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渴望。这是本文在理论论证上的最大成功之处。

(王胜忠)

一四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

一、深入领会并运用名言和事例作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学会围绕中心论点从几个不同方面展开论述的写法。

二、通过学习本文,懂得“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和“生命的意义在于事业”的道理。激励同学们为自己的理想,为祖国的繁荣而珍惜时间,勤于拼搏,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引用名言和事例作为论据和用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根据这一重点,围绕课文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所学到的知识,温故知新,培养自读能力。

二、这两篇短文是自读课文,文章浅显易懂。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后,在书上画出要点并作笔记练习。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诣(yì)熹(xī)怠(dài)拙(zhuō)蟊(máo)袤(mào)惘(w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1)造诣: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

(2)建树:多指事业、功绩的建立

(3)无垠:没有边际。

(4)广袤:广,指宽度;袤,指南北间距离的长度。形容宽而广的意思。

(5)通宵达旦:整整一夜到天亮。指不分白天黑夜地连续学习或工作。

(6)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二、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说“勤”》,思考、分析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明确:“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开篇就引用“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俗语和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话“业精于勤”作为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根有据,开门见山,易为读者理解和接受。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阐述论证的呢?

明确:作者在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第2段对“勤”的含义作了详细的阐述。从第3段起,列出两个分论点“勤能出成果”和“勤能出智慧”展开论述。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按下列图表填写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具体内容。

列图表如下:

引用俗语、名言:“一勤天下无难事。”

(l)提出中心论点“业精于勤。”

(第1段)

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三、归纳小结。

要求学生把讲读课文《理想的阶梯》与本文《说“勤”》加以比较,说说两篇文章在结构上,引出论点和阐述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讨论明确:相同点:1.两篇课文都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行文谋篇,显得有条理,层次分明。2.两篇文章都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列出分论点展开论述。各分论点之间又都是并列关系。3.两篇文章都主要是选用事例为论据。叙述有详有略,合理排列,恰到好处。

不同方面主要有两点:1.《理想的阶梯》作者是从青年们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谈起,根据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三种现象而提出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中心论点。而《说“勤”》则是开头引用名言、俗语来提出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2两篇文章在论述时都引用了名言俗语。但前文引用朱自清的话主要用于证明分论点,后文引用韩愈、高尔基、卡莱尔的话主要用于提出问题和归结全文。

四、自读课文《事业篇》,编写阅读提纲,同学们讨论订正。

列图表如下:

提出论题:探索人生永存的秘密。

(第1段)

(l)引出论点:生命的意义在于事业。

(第2段)

分论点①: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

(第3段)(设比喻、讲道理论证)

分论点②: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2)(第4段)a.文学家孔子、司马迁、鲁迅的事例。

b.爱国者屈原、岳飞、郑成功的事例按先后

概括列举c.革命领袖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的事例分类举

d.科学家家蔡伦、毕升、祖冲之的事例论证

(3)进一层阐述: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人生“将洋溢着永久的光彩”。

(第5、6段)

激励新一代青年“胸怀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脚踏实地为之奋斗。”

五、课外作业。

1.把本单元课文中的名言警句、俗语分类并摘抄到日记本中。

2.完成课文练习四、五题。

(赵强)

单元检测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蕴()含潜()藏开拓()

坎()坷翱()跟蹉()跎()

鞭答()造诣()蟊()贼

二、根据下列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时间白白的过去,事情没有进展。()

2.原指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比喻酒色财气等浪费宝贵人生的东西。()

3.整整一夜到天亮。比喻不分白天黑夜地连续学习或工作。()

4.放倒军旗,停敲军鼓。比喻停止改革进取。()

5.原指道路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不平。()

6.指受了挫折或出了问题后,只是一味抱怨天,归罪于别人。()

三、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废寝忘食()笔耕不辍()严于律己()奋笔疾书()艰苦卓绝()堰旗息鼓()

四、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

2.改革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定型的模式可依,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践,去探索,去开拓,一去创造。()

3.奋斗,是改变现实的强大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4.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状元”。()

5.戴维谈到自己获得成功,就说过:“我的那些最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五、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什么复句。

1.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2.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

3.王老师虽然很瘦,但是精神却很饱满。()

4.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过一生,不如壮烈地去死!()

5.由于一两个零件没有完成,耽误了一台机器的出厂时间。()

六、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有人说:“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这是有道理的。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法拉第,正是由于不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经过近十年的艰辛努力,才终于使磁铁产生了电流,开拓了电磁学的新领域。欧立希也以惊人的毅力,在失败了数百次之后,才成功地制成了药品坤见纳明。无怪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获取诺贝尔奖金时深有感受地说:“回顾……最后通向发现(量子论)的漫长曲折的道路,我对歌德的话记忆犹新。他说,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

1.这段话的论点是:

2.这段话的论证方法是()。

A.正反对比B.摆事实讲道理C.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

3.这段文字的论据有()。

A.两个B.三个C.四个

4.“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这句话的含义是()。

A.要犯错误才会找到真理。B.害怕犯错误就寻找不到真理。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错误中包含着真理。

5.“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这句话的含义是()。

A.凡是有追求的人都要犯错误。B.犯错误的人都是有追求的。C.在追求的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

6“这是有道理的”句中的“这”指代()。

A.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

B.有人。C.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障世。

答案:一、yùnqiántuòkǎnáocuōtuóchīmáo

二、跎蟊贼通宵达旦偃旗息鼓坎坷怨天尤人三、停止停止约束迅速不平常放倒四、1.设问2.排比3.比喻4.对比5.引用五、1.递进2.转折3.转折4.选择5.因果六、1.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2.B3.C4.B5.C6.C

(起强)

附:五课型作文教学方法谈

二十个春秋的教学生涯,我深深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留意研究作文教学,摸索出了五课型作文教学法,即指导观察型,下水作文型,启开思路型,佳作欣赏型,深情批阅型。我获得了一点粗浅体会:只有“奉出教师力和爱”,才能“赢来学生趣与勤”。

一、指导观察型。这一课型是我刚走上讲台不久,碰到难题后建立起来的。一跨进教师行列,就听同行们谈到一个教学难题——作文教学。教师苦于辅导,学生厌于写作。常听到同行们“学生习作言之无物,空话连篇”的牢骚话,亦闻学生“老师出题目,我们没着落”的厌腻语。我苦思良久,能怨学生吗?不能,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对客观事物熟视无睹,怎能写出文章!应该让学生去观察事物,获得第一印象,掌握第一手材料,才有东西可写。于是,我利用节假日、作文课,领学生去观察事物,观察什么就写什么。如,春日朝阳,秋天晚霞,盛夏荷花,隆冬飞雪,风中树,雾中山等,凡能直观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兽,都让学生去观察,留意研究景物的声、形、貌、色、味等,让他们去发现美、领略美、描绘美。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景物变化,如时令变化,地域转换等,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写作文。这样一来,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再不愁老师出题目,学生没着落。如1987年我教的那届初一年级62名学生,人人写了两本厚厚的观察日记。学生有东西可写了,但习作总是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便构思了第二课型:下水作文。

二、下水作文型。即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观察的基础上,同时动笔写作,并将教师的作文在全班同学中朗读讲解。如1989年教的那届初一,学了《北朝民歌》中的《敕勒歌》后,生根据诗歌描绘的草原风景,将“风吹草低见牛改成一篇短文,要求在观察写作的基础上进行合情一合理的想象描写;同时我和学生一起动笔写这篇作文。初次下水作文并不容易,写浅了、简单了,学生听了乏味,哪还有写作兴趣?写得深刻些,又恐学生望文兴叹。怎么办呢?我努力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遣词造句不咬文嚼字,凡运用的文字都是学生熟识的,词语是学生理解的。经细心琢磨,反复推敲,六百多字的短文半个小时与同学见面了。当我边朗读边讲析时,同学们如饥似渴的听着品评着,我趁机热情地鼓励他们,相信他们的文章会比老师写得更精彩。同学们跃跃欲试。于是我又酝酿着第三课型—一启开思路型。

三、启开思路型。即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思维,列出结构提纲,充实内容。避免出现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如初三上学期的一次作文训练辅导,按教材提供的参考题目《“滥竿充数”的启示》作文,辅导时,先让学生回顾寓言故事,回忆电视台播放的《南郭先生》的动画片,并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维。首先引导学生从批评南郭先生的角度着笔,同学们得出了一系列启示:有的认为滥竿充数坑人害己;有的认为南郭先生钻空子不道德;有的认为冒牌货没有好下场等。继而引导学生从为南郭先生辩白的角度落笔:有的同学认为南郭先生主动“辞职”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有的认为齐宣王应负失察之责,不能全归咎于南郭;有的同学则假设南郭先生后来专心苦练成为上乘竿师而深受清王器重等。进而从批评齐宣王的角度进行探索:有的以“劝君莫学齐宣王”为题,谈了改革开放必须改革用人制度,提出作为领导应深入调查研究,全面考核,知人善任;有的以“打破大锅饭势在必行”为题,强调任务到岗到人,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感到有话可写了。但有话可写,仅仅是写作的第一步。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文章呢?经一番思索,脑海里拟出了第四课型——佳作欣赏型。

四、佳作欣赏型。即挑选班上或各类作文报刊中的优秀习作在班上阅读,从文章审题、立意、结构、布局、内容和材料以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去品评欣赏。每次选择一个角度为重点欣赏内容,让学生有赏有得。如一次欣赏我班刘险峰同学《我和爸爸》的习作,首先找出了“我的爸爸”和“我和爸爸”两个题目让学生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审清文题。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带“和”字的文题不仅要写我和爸爸两个人的情况、个性,还要写父子俩的关系。接着将印好的习作发给学生,并提出“刘险峰同学的习作是怎样来描写人物和表现父子俩的关系的”思考题,让学生来品评,边欣赏边在上面圈点评注,然后老师集思广益,进行综合评析,让学生从中受益。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欣赏兴趣愈来愈浓,还经常请求老师出作文题练习,并请老师批阅,或同学们互相传递批阅品评。进而萌发了我的第五课型——深情批阅型。

五、深情批阅型。即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段、一词、一句,只要是恰到好处,或是用词准确,或是描写形象,或是内容充实,或是洋略得当,或是画龙点睛,我都予以热情赞扬。对文中不足之处,则委婉地指出,尤其是对那些写作基础欠佳的文章,决不出现冷嘲热讽的批语。比如今年我教的初三(6)班孙兰同学的《落叶》习作,开头新颖,别具一格,正文描绘生动,但结尾草率。这个同学的写作水平在班上冒尖,为使她这篇习作完美,我便补上一个结尾,并深情批道:“你考虑一下,补上这几句,能否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你还能想出其他的结尾话语吗?我只不过是抛砖引玉,试试看,相信你能成功!”本子发给她不久,便另结了一尾。这里顺便照录如下:

看到这片片落叶,我忽然想起了清代诗人一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的,落叶一不眷恋高居树枝上的显赫地位,二不留恋美好的往日,而无忧无怨地飘然降落到养育它的大地母亲的怀抱,无声无息地化作肥料去滋补树根,待来春新叶更绿更美。我进而联想到教育我们的老师,不正是这样不计名利得失,为祖国科教事业兴旺,后继有人而甘做园丁,愿为人梯,默默奉献么?我赞美落叶,更赞美具有落叶精神的老师!

二十年来,我的五课型作文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一点成绩。我教过的学生作文兴趣浓厚,他们坚持不懈,勤奋练习,在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中屡次获奖,优秀作文在《天城文艺》报上经常刊登。仅1991年我班学生习作就有十六篇见报。我将继续探索,再奉自己的力和爱,再激学生的趣和勤。

    相关推荐

    理想的阶梯高一语文教案 《理想》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我的阶梯是书 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 语文意识:通向语感的阶梯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春》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2) 《春》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心声》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观潮》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济南的冬天》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背影》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秋天》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化石吟》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我的叔叔于勒》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羚羊木雕》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范进中举》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香菱学诗》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岳阳楼记》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杨修之死》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小石潭记》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金色花》《纸船》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我的理想 《台阶》主题思想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崇高的理想 理想的风筝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台阶》自读理解卷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 想 理想 短文两篇《散步》《金黄的大斗笠》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14* 理想的风筝 我的理想家庭 14、理想的风筝 14、理想的风筝 14、理想的风筝 6.理想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6 理想 理想1 6 理想 6理想 理想2 六 理 想 理想3 《奥伊达的理想》知识梳理 《理想的翅膀》课文 崇高的理想教案 《理想的风筝》重点词语的理解 谈谈你对“理想的风筝”的理解 理想的风筝教案 《理想的翅膀》教案 理想的风筝 教案 理想的风筝 教案 中考语文资源:《岳阳楼记》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理想》赏析 《理想》教案 也谈“理想” 《理想》教案 畅谈理想 理想语文 关于理想的小故事 理想的风筝 说课稿 教学的梯度艺术 《奥伊达的理想》教案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奥伊达的理想》教案 理想的风筝(第十册)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滑滑梯 教案 《理想》说课稿 《理想》感后感 《理想》检测题 《理想》导学案 第六课《理想》 《理想》教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