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哥哥”从何而来

小编:

“哥”就是兄长,或是对同辈男性的敬称,现在常叠称“哥哥”。然其初义却不是兄长,也不是称谓语。《说文·可部》说:“哥,声也。从二可。

古文以为謌字。” “謌”是“歌”的异体字,所以“哥”的初义就是“歌”。“声”为“发声之语”(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就是歌声。“可”字从反ㄎ,ㄎ读若呵,“反ㄎ者,气舒也”(桂馥《说文义证》),是说舒气以成声,则“二可”就是两口唱和之意。

所以,“哥”原是两人唱歌的会意字,是“歌”的本字。古书中有许多实例。如《史记·燕召公世家》的“民人……哥咏之,作《甘棠》之诗”,《汉书·艺文志》的“哥咏言”,晋傅玄《节赋》的“黄钟唱哥”,以及《宋书·乐志》的“前汉有虞公者,善哥”等,都是以“哥”为“歌”的。 杨树达先生《积微居小学述林》卷五《文字中的加旁字》说:“哥训声,歌训咏,或作謌,按二字义同,知哥为初文,歌謌加形旁欠与言也。

”所以,“哥”就是“歌”的初文,“歌”是“哥”的加旁字(以“哥”为声符,加张口出气之“欠”为形旁)。

此类加旁字是汉字形声字生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很常见的。 翟灏《通俗编》卷十八《称谓》说:“哥本古歌字,无训兄者。《广韵》始云:‘今呼兄为哥。’则此称自唐始也。

”所以,“哥”原来不是称谓词,用“哥”或“哥哥”来称呼兄长的用法是唐以后才出现的。之所以形成于唐,或与李唐王室的鲜卑血统有关。 唐以前,我国对哥的称呼只是“兄”,鲜卑语中“兄”却是叫作“阿干”的。《晋书·西戎传》说:“吐谷(yù)浑与弟分异,弟追思之,作《阿干之歌》。

”又《晋书·四夷传·吐谷浑》说:“鲜卑谓兄为阿干,(慕容)廆(wěi)追思之,作《阿干之歌》。”《魏书·吐谷浑传》也说:“若洛廆(吐谷浑弟,即慕容廆)追思吐谷浑,作《阿干之歌》,徒河(复姓,吐谷浑之姓)以兄为阿干也。” 魏晋以后鲜卑人进入中原,“阿干”就随着传了进来,只是被谐音转称“阿哥”了。“阿哥”又简称“哥”,或叠称“哥哥”,就成了汉语的称谓语。

但最初所指却并非只是兄长,还兼指父亲等,内涵比较复杂。 《旧唐书·舒王元名传》:“此我二哥家婢也,何用拜?”这是唐高祖第十八子李元名说的话,所说的“二哥”是李世民,为唐高祖第二子。所以“哥”在这里指的就是兄长,和现在用法完全相同。 《旧唐书·棣王琰传》:“臣实不知有符,恐此三人所为也。

惟三哥辩其罪人。”这是唐玄宗儿子李琰回答他父亲的话,所说的“三哥”是父亲玄宗。玄宗排行老三,所以称三哥。这是儿子对父亲的称呼。

这种用法和现在完全不同。不只是唐,元朝也有此用例。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写李千金儿子端端说“我接爹爹去来”,结果碰到了尚未谋面的爷爷。李千金的唱词是:“接不着你哥哥,正撞见你爷爷。

”这“哥哥”就是“爹爹”。 “哥哥”也有写作“歌歌”的。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引《搜神记》田昆仑条“其田章年始五岁,乃于家啼哭,唤歌歌孃孃”解释说:“‘歌歌孃孃’即阿耶阿娘。”并说“现在浙江武义还有管父亲叫哥哥的”。

可见此类称谓在某些地方还延续着。

不只是儿子称父亲为“哥”,父亲对儿子也自称“哥哥”。《淳化阁帖》卷一《唐太宗书甘泉帖》:“省书潸然,益增感念。善自将爱。遣此不多。

哥哥敕。”这是唐太宗写给儿子高宗的一封短信,自称“哥哥敕”。清梁章钜《称谓录》卷一说:“父对子自称哥哥,盖唐代家法如是。” 还有称儿子为“哥”或“哥哥”的。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四“哥”条引赵氏曰:“王荆公谓雱曰‘大哥’,赵善湘语子范曰:‘三哥甚有福。’三哥谓第三子葵。此父之称子也。”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也有:“我将这小的放在这空桑里面,妾身回家去。

哥哥也,你活也自活,死也自死。”这是母亲称儿子为“哥哥”。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的《民风二》中说:“父母呼子曰哥哥,呼女曰姐姐。” 此外还有称弟为“哥”的。

如上条《日知录》所引赵氏曰就有“宋钦宗卧太后车前,曰:‘传语九哥。’九哥谓高宗,则兄之称弟也”。还有称小孩的(如《西游记》中悟空称红孩儿为“哥哥”)。还有称丈夫或情郎,称主人或年龄差不多男子为“哥哥”的。

总之,“哥”或“哥哥”用作称谓语之初,多为表示一种亲切或敬重的意思,至于所指对象,是完全不固定的。 大致在明朝以后,“哥”或“哥哥”才逐渐缩小范围,基本固定为专指兄长,替代了原先的“兄”。但也和“兄”一样,经常用作敬辞称同辈男性,如近来媒体所说的“托举哥”和“大衣哥”之类。与“兄”相比,“哥”的称呼显得既敬重而又亲切。

    相关推荐

    19 哥哥的心愿 《哥哥的心愿》探究感悟 19 哥哥的心愿 勇气从何而来 哥哥的心愿 教案教学设计 《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 哥白尼 哥白尼 《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 《哥哥的心愿》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哥哥的心愿》练习题(上学期) 小学二年级寒假日记:哥哥过生日 《赤壁赋》的悲音从何而来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哥哥的心愿》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哥哥的心愿》教学设计 《傻二哥》教学设计 傻二哥教案设计 聪明猴哥的烦恼 小哥俩智救大熊猫 《表哥驾到》教学设计 《哥伦布竖鸡蛋》教学设计 《傻二哥》教学反思 2016年四年级语文《哥哥的心愿》练习题(上学期) 食物从何处来 食物从何处来 哥白尼一句话简介 食物从何处来 食物从何处来 食物从何处来 食物从何处来 《哥伦布竖鸡蛋》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辅导题:哥白尼练习题 哥伦布竖鸡蛋教案设计 毛驴和牛大哥阅读答案 《食物从何处来》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哥白尼简介 《背影》有关资料:《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背影〉琐谈》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鹅大哥出门》说课稿 2016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傻二哥同步检测题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表哥驾到》练习题:上册 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何而生 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食物从何处来 中考语文辅导题:食物从何处来练习题 “华而不实”的来历 知从问中来 短文两篇——《序》《我为何而生》 《我为何而生》一文的另类教法 刘绍棠缘何从北大退学 从《小狗包弟》说开来 从“教案”到“学案”如何转变? 短文两篇——《〈鲁迅诗稿〉序》《我为何而生》 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 “包身工”为何能卷土重来 《短文两篇》有关资料:早晨近而冷、中午远而热的原因何在?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外来物种为何能成功入侵 外来物种为何能成功入侵 如何按课文内容来解词语 从文章中来到写作中去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短文两篇(《〈鲁迅诗稿〉序》、《我为何而生》)教案 曹操为何不用“火”箭——《草船借箭》学而有疑 短文两篇(《〈鲁迅诗稿〉序》、《我为何而生》)教案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他从火里跑出来教学案例 来个“单句大解放”,何如_语文论文 31 他从火里跑出来教学设计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本色语文,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湘教版《水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一声“我来”,让我从课改中惊醒 秋季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学习 从抽考结果看如何改进阅读教学 如何利用口语交际使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堂要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这里为什么用一个‘探’字而不用其它字?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教学设计 过来人教你如何中考语文拿高分 如何使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教育该何去何从?——访北京四中特级教师李家声 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 教学设计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 语文论文:如何让高年级作文“活”起来 从批改作文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案教学设计 从统考历史存废看高考未来变革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如何从容备考语文 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_语文论文 随遇而安 我们从迷茫与困惑中慢慢地走出来…… 写作系列讲座之一:想象力从哪里来 让学生从“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我们为谁而创新──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得 我们为谁而创新──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得 华而不实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学习语言,以文学来感悟生活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如何理解这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