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别离》导学案(苏教版必修5)

小编:

 

 

《别离》学案

【学习目标】

1、 把握意象的内涵,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 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掌握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学法建议】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叙事情节,应从意象入手,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一、 自学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降生( ) 耘耕( ) 晤面( ) 轮替( )

2、“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个比喻句的意思是什么?

二、作者简介

冯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有《昨日之歌》、《山水》等。他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由27首诗组成,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其《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40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征候,它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

三、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别离》和其他十四行诗一样,均作于1941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他虽然离开了闹市,身居茅屋,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专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作为友情颂歌,它宛如熊熊跃动的火苗,暖人肺腑;作为精神营养品,它又好似澄明晶亮臻于纯青的炉火,逗人思索。

(2)名句分享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费尔巴哈

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哥尔斯

友情为人生之酒。——杨格

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四、文本研习

1、层次结构

全诗共四个小节:

第一节先具体描写“ ”,诗人感到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了两半。于是,一股悲凉的情绪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但是,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分别使他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感受。

第二节承上把别离看成是“ ”,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

第三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

第四节,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只要怀着感恩的心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那么,友谊常青,人生不老。

五、艺术特色

(1)新颖的形式

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歇咏比较永恒的主题。作者借这种形式充分表达了 。

(2)严谨的结构

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

(3)内在的情绪 深邃的哲理

这首诗从“ ”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代,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是“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

六、问题探讨

1、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有现实依据吗?为什么?

 

 

2、这首诗是一首“沉思的诗”,诗人抒写友情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请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一、自学评价

1、jiàng yún wù lún

2、诗人是借这个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

二、文本研习(此中答案仅供参考,大意对即可)

1、“招手” “降生”

2、对生命的体验和对友情的感悟 “招手”

三、问题探讨

1、参考意见:

诗人的这种奇想,是有现实依据的。因为彼此工作都很忙,再加上相距遥远,相聚的机会就更少了。

2、参考意见: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叙事情节,表达的是幽眇迷离的人生感悟。写的是别离,又不仅仅是别离。因而,不能强求统一。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阅读理解。

冯至十四行诗,受德国现代主义作家里尔克的影响,表现了对于永恒,对于自然,对于流逝中万物的体验和思考。没有急躁,担当风雨,忍受艰苦,默默地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诗中“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各自把各人的世界耘耕”等,就表达了这样的人生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包含着时间意识。生长、死亡,独立不移,以感恩的心情,与万物融为一体,获得永恒。冯至把这样的人生体验融化在诗歌的后两节诗境中,表现静默深邃的情怀。“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到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相关推荐

    苏教版必修5《长亭送别》导学案5 苏教版必修五《箭与歌》《别离》教案 《渔父》导学案4(苏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 《箭与歌》学案(苏教版必修5) 苏教版必修5《斑纹》学案2 苏教版必修5《论厄运》表格式导学案4 《斑纹》教案5(苏教版必修五) 学案____《离骚》[粤教版必修一] 《离骚》教案教学设计20(苏教版必修3) 长亭送别·教案(苏教版必修五)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5(苏教版必修5) 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 必修二《离骚》学案 《老王》导学案15(苏教版必修三) 《旧日的时光》学案(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 《长亭送别》教案26(苏教版必修五) 《安妮日记》教案5(苏教版必修2)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苏教版必修一读本《再别康桥》教案 《北方》教案教学设计5(苏教版必修3) 《离骚》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粤教必修二]《再别康桥》导学案 离骚(粤教版高一必修) 《想北平》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1) 《离骚》(人教版高一必修)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5) 《离骚(节选)》学案[粤教版必修一] 《苏州园林》导学案2(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老王》导学案7 《窃读记》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必修5《报任安书(节选)》表格式学案5 苏教版必修5《物种起源》绪论·学案4 《我心归去》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1) 《兰亭集序》导学案13(苏教版必修五)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5[苏教版必修五] 识别病句、修改病句练习学生版(苏教版必修二) 识别病句、修改病句练习教师版(苏教版必修二) 《幽径悲剧》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五) 《前方》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1教案设计) 《我的五样》教案教学设计5(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雨霖铃》导学案3 《离骚》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必修二离骚教案 《奥林匹克精神》导学案(苏教版必修四) 《雨霖铃》导学案4(苏教版必修4教案设计) 《渔父》课堂教学实录3(苏教版必修5) 离骚(节选)(粤教版高一必修) 《再别康桥》导学案5(教师版) 《劝学》教案15(苏教版必修1) 《劝学》教案20(苏教版必修一) 《别离》教案 渔父教案(苏教版必修五)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5[苏教版必修四] 《劝学》学案8(苏教版必修一)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9(苏教版必修二) 《师说》学案11(苏教版必修一) 必修二《诗经》《离骚》 复习学案 《登高》学案3(苏教版必修四)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 苏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学案 《老王》学案12(苏教版必修三) 《前方》学案2(苏教版必修1) 秋声赋教学案[苏教版必修四] 《望海潮》教案5[人教版必修四] 苏教版必修三《秋水》教案20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 苏教版《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教案 《春》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复习学案 《奥德赛》教案(苏教版必修四) 《老王》教案40(苏教版必修三) 《师说》教案19(苏教版必修一) 想北平·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老王》教案43(苏教版必修三) 《离骚》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 雨霖铃教案(苏教版必修四) 六国论·教案(苏教版必修二) 《祝福》教案25(苏教版必修2) 《师说》教案21(苏教版必修一) 《我的四季》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赤壁赋》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秋水》教案19(苏教版必修三) 《发现》教案7(苏教版必修三) 《鸟啼》教案14(苏教版必修2) 《前方》教案7(苏教版必修一) 《赤壁赋》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 苏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苏教版)《离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案设计 《离骚》课堂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晚游六桥待月记》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一读本教案)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教案合集 《前方》教案4(苏教版高一必修) 苏教版必修一语文教案合集 必修5:陈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