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小编: :admin

内容预览: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练习检测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

⑤人恒过然后能改 ⑥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⑦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⑧舜发于畎亩之中

⑨空乏其身 ⑩衡于虑 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⑿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⒀必先苦其心志 ⒁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⒂人恒过然后能改 ⒃池非不深也

⒄委而去之 ⒅故君子有不战 ⒆兵革非不坚利也 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饿其体肤 ②行拂乱其所为

③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⑤人恒过然后能改。

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⑦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⑧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⑨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三、选择题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D.发: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7.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8.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 言而喻

C、国恒亡 马无故亡而人胡 D、行拂乱其所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9.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0.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 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更加) 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振作)

1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1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14.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15.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6.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17.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组是( )和( )(4分)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 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振作)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始龀,跳往助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而后喻 B.国恒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大计亦死 D.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20.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2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 )

A.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

2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23.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 )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上使外将兵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E.多助之至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四、问答题

1.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2.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3.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4、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6.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7、请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词义例句

入①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③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8、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9.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10.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

11.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12.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 这一观点。

1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4.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

15.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16.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17.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18.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

19.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

20.“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

21.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2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23.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①了解,明白 ⑥“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 ⑦奋起,指有所作为

⑧田间、田地 ⑨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或 资财缺乏,即贫困 ⑩通“横”,梗塞,不顺

⑾(被)选拔 ⑿责任(使命、任务) ⒀使……困苦(4)了解(明白)⒁此,这 ⒂经常,常常 ⒃池:护城河。⒄委:放弃。⒅有:或,要么。⒆兵器 ⒇限制 (21)通“叛”,背叛

二、①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

②使他做事不顺。(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

③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关键词:然:这样;后:以后,之后。)

④(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关键词:“所以”译为“用(通过)……来”;“动””忍”,使动用法。

⑤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⑥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

⑦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⑧(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⑨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⑩让老百姓定居不能靠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服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

三、1.B 2. B 3.D 4.D 5.D(过:犯错误)

6.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7.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8.B 9.B 10.B 11.A 12.D 13.B 14.B 15.C 16.D 17.A B 18.B 19.B 20.D 21.C 22.B 23.A B

四、1.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5.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

6.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①在国内 ②映入 ③进入

8、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

9.不同意。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

10.举例论证(摆事实)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答“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亦可)

11.参考答案: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也可)

12.生于忧患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14. 治理国家(意思对即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意思对即可)

15. 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意思对即可)

16.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17.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18.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19.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20.施行仁政的人 君子

21.得道 天下顺之

22.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

23.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

    相关推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九年级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一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我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2 九年级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案例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全文通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范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学案(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文言文复习: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试题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教时教案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两章教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初二语文家庭作业:生于忧患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练习及答案 关于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藤野先生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 高中一年级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俗世奇人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马说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提高练习试题及答案 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富安中学201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及答案 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的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同步训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同步练习及答案 关于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练习题及答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高效导学案3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及答案 关于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九年级关于岳阳楼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诗词五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期中练习题 九年级关于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2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1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4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3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诗词曲五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关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关于高一语文下册鸿门宴精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训练:文言文 关于九年级语文暑期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