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不应是“断章”

小编: :admin

【引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读完卞之琳的这首韵味无穷的《断章》,我看到了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相牵连,不可分割的美。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布拉德雷告诉我们,“绝对”是在无数的“相对”中呈现的,谁孤独谁就失去世界。是的,世界是一个完美的存在,我们应该看到树木,更应关注整片森林。由此,我想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的我们深爱着的语文。它应是学习活动的“整个世界”,是各学科的“领头羊”,语文学习不应“断章”于课本、课堂,它应在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课本和课堂之外汲取营养。

一、语文教材——应是“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我们的教材有弊端”,“教材太老了”……这样的呼声,在教学中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地行动起来重新审视教材,或静心静气地去动教材的“奶酪”呢。大家怨过恨过,仍旧是我拿我的旧船票,登我的旧客船。其实大家都知道再好的教材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应当树立新的教材观,使有限的教材(几十篇课文)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和无限的价值来。另外,我们不应老关注教本,一个个有生命有灵气的学生才是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教材”,学生对教材才有真正的发言权、选择权和主动加工权。我们应把课本彻底地放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让教材之树开放出芳香的“梨花”来。

1.“因为爱所以爱”

新学期伊始,当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拿到新书时,我让每位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通览教材,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进行精读。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或读、或背、或讲、或演,学得有滋有味,在疑难处还请求老师或别组同学帮助。当我问起一位一向讨厌背书的学生为什么也背得这样投入时,他的回答是:“因为爱所以爱!”每次上语文课,孩子们都争着向我推荐他们想学的课文。看他们学习的情绪那样高昂,学得那样投入,我也常常沉浸在激动与幸福之中。正如《论语》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挑战无处不在”

新课改下的孩子应是挑战、质疑型的,课堂中敢于向权威、向教材、向老师挑战。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最后一段时,学生认为“……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学生阅读中提出,言灵车之消失而选择“终于”一词不大合适,因为这样好像是我们在期盼灵车早点过去的感觉,不能准确地表达当时为总理送行的人们的心情,应改成“最后”。我接受了学生的看法,并同意他们对教材进行修改。又如,学生在读到“这时,黄继光身负七处重伤……”时,学生提出,黄继光去炸碉堡,最后不是与敌人同归于尽了吗,那么作者怎么会知道这么准确?另外,在当时敌人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作者后来怎么知道那“七处”是“旧伤还是新伤呢?……”我深深为孩子的智慧所折服,欣喜孩子不迷信教材和权威。同时也相信把教材彻底地放手给学生,学生便真的成了研究者和发现者。

3.“走进编辑部的故事”

“回眸文化经典,亲近文学大师”。学生进入高段,不应只停留在课文,更应把学习的触角伸向文学深处,去熏陶,去感染。首先我让学生走进一些文学大师,如冰心、巴金、茅盾、高尔基、马克·吐温等,让学生阅读他们的优秀作品;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中外名著名篇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到报刊上找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装订成册。然后自己制定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最后把自编的教材与全班同学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孩子在经久不衰的古今精品和人生格言警句中漫游、熏陶、汲取养分。让古今中外遗留下来的巨大精神食粮如同阳光一样照彻孩子稚嫩的心灵,让每个学生在健康理想中成长。另外,我还经常与学生共同商定删除文质不美的课文,进行重组教材。

为了放飞孩子的心灵,发挥孩子们的睿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我尝试通过收集资料,重组教材,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空白填补。如《小镇的早晨》第三自然段是通过人多、沿街摆满各种土特产、赶集的农民诉说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写出小镇早晨的热闹的。教学时,我抓住了农民“甜甜地诉说”这一词,再现生活场面,创设交际情景。

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赶集农民,你会如何向顾客推销自己的产品?顾客又是怎样表现的呢?(生思考两分钟,纷纷举手表演)

第一组:

生1:来,看一看,瞧一瞧,不看“虾”一跳,一看就知道,我的鱼虾都是刚捕捞的,鲜着呢, 这位老大爷,你买几斤?

生2:嗯,这虾确实不错,我买。

第二组:

生3:这位老奶奶,来,您老人家年纪大了,要注意加强营养噢,快买只家养鸡,补补身子,价钱好说!

生4:多少一斤?……

二、语文课程——应是“一支红杏出墙来”

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家庭、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家庭小天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来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可传统式教育却人为地互为封闭、互为割裂。生活化的课堂则改变了这种传统模式、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1)了解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情况及学生和家长的生日。在家长或学生生日前,让他们想想该向家长说些什么,或家长会你说些什么;如果你送礼物给家长,你会写什么话;师生合作表演加以训练。(2)每逢节假日,向学生交代,走亲访友或朋友亲戚到你家里去应该说些什么以及怎样说。开家长会时,我特向家长布置“特殊作业”(如,每周带孩子去一趟书店等),要求他们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言传身教”,做好榜样,并不断向学生了解家长完成“作业”的情况。(3)学校举行的一些重要活动、学校的有关通知,我把它当成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向家长叙述、转告,或写成一段文字交给家长。(4)要求家长尊重孩子,民主地对待孩子,家庭中一些事尽量让孩子参与,以商量的语气和孩子探讨,让他们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请孩子以写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话告诉父母。另外,如果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赞许有加。

社会大舞台。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社会上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都可以请进学校课堂,成为学生的师长和学习榜样。工厂、田间、福利院等都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课堂。我们学校把塘下鑫田集团、瑞安福利院、临河公园、人民政府等,作为学生的学习基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认识水平。

三、语文学科——应是“采得百花成蜜甜”

新课标中首次提出了学科间的综合问题,而语文学科是“母语”,是其他学科的“领头羊”,有其自身的优势和责任,理应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主动综合,使各科教学与语文学习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其更具创造性和发展性。

如以低段语文的写话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

1.讲故事、激兴趣

我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了许多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如罗素、华罗庚、苏步青等。他们不仅研究数学,还写了许多数学方面的文章,如果同学们也能坚持写数学方面的文章,不仅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还能把写作水平提高。学生写数学作文的愿望被激发起来了。

2.举例子、做示范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写数学作文,教给他们一些知识,并亲自写下水文。学生逐渐尝到写数学日记的甜头,如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这样写道: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商店买来好多东西,有1箱啤酒,我数一数,一排有6瓶,共有4排,总共有24瓶。我列的算式是6+6+6+6=24(瓶)。爸爸告诉我以后我学了乘法,还可以列乘法来计算:4×6=24(瓶)或6×4=24(瓶)。我看了爸爸给我列的乘法算式,真是太神奇了,我多么希望快点长大,升到二年级。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后,学生不仅消除了畏惧的心理,还喜欢上作文。此外,语文学习还可以跟自然课、美术课找到结合点。

【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是源源活水,不应是一潭死水;语文是精彩的“长篇”,不应是“断章”,唯有这样,当“语文”站在桥上,不仅自己是风景,还欣喜地看到整个靓丽的世界。

    相关推荐

    不断改进应用题教学方法_语文论文 诚实应试文章介绍 文章不平则「名」_语文论文 文章应如何巧设结构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高一语文《断章》教案设计 文章不是无情物——《圆明园的毁灭》导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圆明园的毁灭》导读 《断章》意象解读 语文课应“有所教,有所不教” 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设计 “断章取义”也相宜 应试不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语文常谈》第1章:文字不能超脱语言 《语文常谈》第2章:声、韵、调在文学上的应用 《语文常谈》第2章:不必“谈音色变” 《唐雎不辱使命》文章简介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阅读不应是学生的“功利性”快餐 《语文常谈》第5章:什么是“意义”? “试”而不“应”乃方向 文章课程:不容漠视的存在 19不应该只记得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片断与反思 理想的语文课不应忽略的特质 从“不应这样写”把握“应该怎样写” 语文A版《不应当只记得》教学设计 西藏班语文学科资料“断章取义”也相宜 《语文常谈》第1章:语言和文字也不完全一致 不应忽视的几种宾语前置 《语文常谈》第5章:语言的地面上坎坷不平 乌贼和章鱼是鱼吗? 《语文常谈》第8章:简化汉字只是治标 《“黑板”跑了》教材解读:专心不应只是一种态度,更应成为一种习惯 是“漂浮”不是“飘浮” 用不是而是造句 教师应该是条河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文章主旨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文章主旨 笑声不断的语文课 简简单单的语文课 这不是一篇好课文 评价,应该是多元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文章主旨 说说文章的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谈 这不是一篇好课文 《报任安书》不应该“节选” 《幸福是什么》词语释义与应用 何为会写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断变化的影子 语文教学随笔:“傻”的不是学生 这不是小事! 不应当只记得教案设计 《语文常谈》第3章:汉字为汉语服务并不尽善尽美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文章思路 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 作文 我不是个好儿子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与想像 《游园不值》片断赏析 《论语》十二章译文 自由表达:不仅仅是策略_语文论文 高考文言断句考点解析及应对策略 人文不是空谈出来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 文章的哪几自然段是谜面,哪几自然段是谜底? 《论语》两章 《论语》两章 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不!是乐谱错了 不是输掉了汉语,而是输给了考试 巧借词语做“文章”_语文论文 雨,不是长长的 不!是乐谱错了 文章背景 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中年级应以片断训读为重点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见难不纠缠应试作文重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原文 “不是……而是……”表示什么关系? 《论语》二章 为何不是“不尽长江滚滚去”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文章结尾“五法”_语文论文 不为人知的2016-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应试技巧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断章取义又何妨——《秋水》的寓意赏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废气教案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中学语文应试教育的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_语文论文 教师写不好不是最可怕的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论语》十二章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楷模 《我是什么》片断赏析 《我是什么》片断赏析 3《不是为了分数》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