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山行》名师导学案

小编: :admin

【小编寄语】《山行》名师导学案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该模式能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

《山行》名师导学案

《山行》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

三、教学用时:1课时

四、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儿歌《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学生谈对秋叶和秋天给人的联想。(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黄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也对秋天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

一读:识秋物,赏美景

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听读时在诗中画出)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

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

霜叶

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句子回答)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

停车 驻足

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诗人更心仪的是深秋的红叶!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

二读:品名句,悟情理

7、深入挖掘:(对比引导)

枫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霜叶”改为“枫叶”,比较体会: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怎样的美?

8、小结

至此,杜牧笔下的红叶内涵更丰富了:经过风霜洗礼这后,枫叶更显其红艳和勃勃生命力。诗人激赏的正是枫叶的这种独特的品格。美不美,主要中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丽质,更在于能否经受后天的磨炼。这样,这句诗不仅景中有情,而且景中寓理。这一切的精彩,就缘于作者从司空见惯的事物身上,用凝练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特殊的心灵感悟的,超越常规的立意。

9、正是因为这种超越常规的立意,这句话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成为千古的名句,那么,从写作角度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之后师作结:

好文章,不仅要表现写作对象的特点,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写出表现自己在那一时、那一地特殊感悟的话语,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构建超越常规的立意,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真正的亮起来。反之,光有一些约定俗成套话,文章是没有个性的,缺乏生命力的。

现在就让我们们穿越时空,和杜牧进行心灵上的对话,用现代优美的文字,解读他留给我们的意境:

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经过风霜洗礼的枫叶呀,红得生机勃勃,红得娇艳浓烈,尽显生命本色。

10、理解文章表达情理

作者要表达的情理完全得到彰显,你体会到了吗?

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理:后天的磨炼可以让生命彰显美丽本色。(对生命的感悟,把枫叶经霜喻理)

再读:嚼字词,参妙意

11、学生再读诗作,师作总述过渡:

诗人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的全部利益于诗人的匠心独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两句写景和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景,全是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而后一句写景,是近景,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12、细节推敲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作中炼字的高妙。

(1)“枫林晚”与“枫林美”的区别。(《助学》)

(2)“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不同。(参看《教学用书》)

提示:引导学生去说,切不可直接讲明。

13、小结:让学生用现代汉语描述诗的内容。(见《新教案》)

14、学生背默全诗,教师点评指津。

(四)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

《苏幕遮》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旅思乡愁。上片写游子在途中登楼望远所见景象,下片抒写怀远思乡情怀,层层展开,婉转缠绵。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

六、课堂练习:《助学》学习测评部分题目。

七、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感悟启发。

八、布置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中余下题目。

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视觉

近景:枫林,霜叶

心灵 热爱(情) 感悟(理)

主题 (个性化立意)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山行》名师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相关推荐

    《青山不老》名师导学案 《山中访友》名师导学案 《黄山奇石》名师导学案 名师指导:在山的那边 《北京》名师导学案 《灰雀》名师导学案 《花钟》名师导学案 《看雪》名师导学案 《蜜蜂》名师导学案 《欢庆》名师导学案 《孔子拜师》名师导学案 《玩出了名堂》名师导学案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名师导学案 《掌声》名师导学案 《假如》名师导学案 《小摄影师》名师导学案 《詹天佑》名师导学案 《给予树》名师导学案 《风娃娃》名师导学案 《找骆驼》名师导学案 《我选我》名师导学案 《赵州桥》名师导学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名师导学案 《赠汪伦》名师导学案 《坐井观天》名师导学案 《爬天都峰》名师导学案 航天飞机名师导学案 《中华少年》名师导学案 《秋天的雨》名师导学案 《狮子和鹿》名师导学案 《好汉查理》名师导学案 《日记两则》名师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5 《少年闰土》名师导学案 《怀念母亲》名师导学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名师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3 西师版:山行教学教案 《彩色的翅膀》名师导学案 《纸船和风筝》名师导学案 《陶罐和铁罐》名师导学案 《我们成功了》名师导学案 《蓝色的树叶》名师导学案 《槐乡的孩子》名师导学案 《盘古开天地》名师导学案 黄果树瀑布名师导学案 《唯一的听众》名师导学案 《黄帝的新装》名师导学案 《“红领巾”真好》名师导学案 《清澈的湖水》名师导学案 《草虫的村落》名师导学案 《我不能失信》名师导学案 宋定伯捉鬼名师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含答案) 《只有一个地球》名师导学案 《我要的是葫芦》名师导学案 《矛和盾的集合》名师导学案 《用心灵去倾听》名师导学案 《奇怪的大石头》名师导学案 《听听,秋的声音》名师导学案 《科利亚的木匣》名师导学案 《大瀑布的葬礼》名师导学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名师导学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名师导学案 《浅水洼里的小鱼》名师导学案 《香港,璀璨的明珠》名师导学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名师导学案 《别饿坏了那匹马》名师导学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名师导学案 《小柳树和小枣树》名师导学案 2016中考语文名师指导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名师导学案 《行路难》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行道树》导学案 山行教案 名师指导:材料作文三忌 北师版七上《山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导学案2 《短歌行》导学案1 山行 庐山的云雾教学体会名师 《郭沫若诗两首》名师导学案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名师导学案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导学案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名师导学案 陶行知的名言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名师指点:名师教你学文言文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导学案 《拟行路难》导学案(包含教师用学案和学生用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师说》导学案 《山市》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