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小编: :chenlongji

高一语文上册《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新闻知识。

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3.学会分清新闻事实与背景,理解两者结合交错使用的妙处。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使用】

1.香港回归视频资料.

2.课件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清新闻事实与背景,理解两者结合交错使用的妙处。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导语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复习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1〉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2〉短:消息要求短。3〉快:时效性4〉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5〉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1>标题(正标、副标题)

2〉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3〉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4〉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5>结尾

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感悟(五分钟阅读课文;看香港回归照片。)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2)主体部分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写了哪些场景?请圈点出来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三、精读课文:

1、新闻报道中往往要交代有关的背景材料,试找出课文中运用的背景材料,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文章的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今昔对比,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深化了主题。

2、对比这两句,哪句话更合适,为什么?

①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②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英帝国的太阳在中国的领土上空永远落下了。

①语言的含蓄,英国结束殖民统治,中国人扬眉吐气。

四、合作探究——品析课文精妙

1、哪个标题好,为什么?

①别了,不列颠尼亚

②英国撤离香港,结束统治

①好。(1)句式倒装,更能表达感情。香港回归,中国雪耻。

(2)虚实结合,匠心独运,了无痕迹。“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2、下列两句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①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4时30分: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①从视觉角度、听觉角度去进行描写,更细致生动,更能看出彭定康的失落,中国人扬眉吐气;更能体现香港回归的主题。

五、拓展运用——堂上练习

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

1、描写清新的可视性

细致现实场景的描写生动的可听性

2、语言

含蓄。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

    相关推荐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范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7 《别了,“不列颠尼亚”》鉴赏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之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2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初二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之四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之五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之二 《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教学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练习答案 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语文版《别了,“不列颠尼亚”》《杂交水稻之父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别了,"不列颠尼亚"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平中见奇的佳篇──评析《别了,“不列颠尼亚”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训练 见证历史,演绎尊严──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让史册永记回归的时刻──评析《别了,“不列颠尼亚” 》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案例 2016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重点辅导练习:别了,“不列颠尼亚” 精确·凝练·鲜明·庄重──《别了,“不列颠尼亚”》语言美赏析 2017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重点辅导练习: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及练习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文练习(2) 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推荐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高一上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最新 语文A版《别了,语文课(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别了,语文课教案设计 高一上册《再别康桥》课文赏析 高一上册《再别康桥》教学反思 别了语文课原文赏析 别了语文课教案设计简单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颠》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鸟啼》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雨巷》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渐》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颠》教学设计02 语文A版《别了,语文课(二)》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1 高一语文上册《鸿门宴》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之一 别拿语文不当语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高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之《鸿门宴》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语文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石榴笑了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一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一 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再别康桥》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上学了》教学设计之一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0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6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7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6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9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9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8 一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睡了》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