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今别离》讲课稿

小编:

《今别离》讲课稿

一.课前的话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就要开始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写的《今别离》。

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是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为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所做的主题曲《AwaysWithMe》,久石让的音乐真的是太有日本风格了,纯净、简单、唯美,听他的音乐,让我们产生对日本悠远的联想……

日本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它与我国文化上的联系异常密切。春天到了,暮春时节,到日本著名的城市神户看樱花,那简直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我为什么在讲黄遵宪的诗歌之前讲关于日本的事情呢?

因为他跟日本有着非常深切的关系,他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任驻日外交官——驻日参赞。在日本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日本国志》,被日本史学界评为“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

黄遵宪是在日本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结集成为《日本杂事诗》。这部诗集不仅在我国非常著名,在日本也非常受欢迎。

这里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他是怎样受日本友人看重的。

1880年,日本友人源辉声先生在征得黄遵宪同意后,把《日本杂事诗》的部分原稿,埋藏在东京墨江畔的家里,由黄遵宪题写了“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九个字,刻石竖碑,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永久友谊的象征。

碑石上还刻着黄遵宪的两句诗:一卷诗兮一抔土,诗与土兮共千古。同时还有源辉声先生和的诗:诗有灵兮土亦香,我愿与丽句兮永为邻。

源辉声先生逝世后,安葬于东京都北部的平林寺,诗冢也被迁到该处。这件事成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

关于黄遵宪与日本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进入正题。

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单了解黄遵宪的诗歌创作理念;

2.对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做一些介绍,重点介绍里面的四副对联,加深我们对黄遵宪的了解;

3.解读课文《今别离》的内容;

4.分析一下《今别离》的艺术特色;

5.概括介绍黄遵宪诗界革命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6.课外拓展:拿黄遵宪的《今别离》与当时被誉为晚清诗坛巨擘的王闿运所创作的同题作品《今别离》进行比较,来加深对黄遵宪诗歌创作特点的了解;

7.布置课余作业——一道简单的诗歌理解题。

明天星期四与星期六对调,休息,我准备了一套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择题发给大家,作为周末作业,最迟下周一公布答案,大家也可以在网上自己找答案校对。

二.黄遵宪和他的诗界革命

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假如你去梅州旅游,或者你是梅州人,到了梅州,建议你去黄遵宪故居人境庐看看,可以直观地加深你对黄遵宪的理解。

他著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喜欢把新事物写进诗歌里,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他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主张“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杂感》),提倡诗歌创作要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他的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他的《人境庐诗草》风格清新,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

黄遵宪对我国诗歌体裁的革新贡献非常大。我们讲《今别离》目的就是要通过这首诗,看出黄遵宪在变革旧诗歌,开创新境界上做出的贡献。

三.介绍人境庐里面的四幅对联

人境庐是黄遵宪的故居,他非常用心地营建这所建筑风格独特,明显带有西洋建筑特色的别墅、花园,在那里度过他的晚年。

人境庐的门匾是日本友人,著名汉学家和书法家大域成濑温先生题赠的,这又一次看出黄遵宪在日人学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人境庐的得名来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大家都很熟悉,这很能看出主人的人生情怀。

它大门的对联“结庐在人境,步履随春风”是集前人诗句而成的。进一步向人们表明了主人的情趣。黄遵宪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在政治上他不遗余力,促进变法;他又是一个很懂得生活的人,被贬斥后,他安居故乡,整理典籍,创作诗歌,以诗人的情怀对待生活。“步履随春风”,大概就是这种生活的写照。人境庐吸引了很多人去那里参观。

这是人境庐里面花园边的一个亭子,取名“息亭”,有点归去来兮的味道。陶渊明对黄遵宪的影响看起来是不小的。亭柱上有一副对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从这幅对联可以看出花园环境的优雅,以及主人情怀的幽雅。

“五步楼、十步阁”出自《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百步长江”是指相距百步远的长江——梅江,梅州的母亲河。

这个楼房是著名的无壁楼,最能看出黄遵宪对西方建筑的借鉴。它四面没有砌墙,全部装上玻璃窗,这在清朝末年是很难想象的。单单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黄遵宪对西洋文化、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那是非常深的。

无壁楼有两副对联值得了解:第一幅是黄遵宪自题无壁楼联:万象涵归方丈室,四围遍列自家山。它虽无壁,却能够包含万象,主人心胸异常宽广。“方丈室”,大家可以联系一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中的典故,黄遵宪都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准确、生动地表达了他的情怀,非常了不起。

无壁楼另有一幅对联,是黄遵宪的同乡,梅州蕉岭县人丘逢甲撰题的:陆沉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这副对联运用了很多的典故,表现了丘逢甲对黄遵宪遭遇的不平,内容极其丰富。如何深入理解这副对联,这里我不做讲解,大家可以课后看我提供的课件。

丘逢甲:1864——1912年,黄遵宪同乡,广东梅县蕉岭人,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著有《岭云海日楼诗抄》,梁启超称他为晚清“诗界革命之巨子”。

上联含蓄地表达了对居室主人黄遵宪被罢归遭遇的同情。“陆沉”比喻隐居。典出《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借舟”,用《南史·张融传》“权牵小船于岸上住”的故事。一个“权”字,运用准确,将作者与主人对时局的无奈一泄无遗。

下联以黄遵宪喻屈原,因为政治理念而遭放逐,满腔悲愤无处倾诉,想写下他的质问,却没有墙壁可以承受。

王逸《楚辞章句》:屈原行吟泽畔,见楚先王庙堂所绘天地山川、神灵圣贤、怪物行事的壁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写下了《天问》。作者以古讽今,替黄遵宪抒愤懑,“无壁”二字,体现了失意人心头郁结的愁怅感情。

联语语出惊人,想象奇特,思接千载,巧妙化用旧典而赋予了丰富的新意。作者洞悉书房主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报国无门的痛苦,所以言语之间,充满了质疑和悲愤。对仗虽不是十分工切,但是感情异常沉痛,思想特别深刻。

三.串讲课文

对人境庐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我们进入课文的内容——

先听我把作品读一遍:

今别离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飞轻气球。

1.对题目及作品主要内容的理解。

《今别离》出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是乐府旧题。作者把“当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思妇游子题材融为一体,以离别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又以科学技术的昌明,表现近现代人物在离别观上的新认识。

新时代新事物进入传统诗歌,带给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现代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今别离》突出的时代意义。

2.第一层: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这一层可以有两个鉴赏点。

第一个鉴赏点:首句比喻手法的运用。

诗人落笔就把无形的离愁与轮子转动的联系起来,生动地表达出面对轮船离去时,内心千万重的忧愁。“别肠”虽然是一个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却只有抽象的含义,它是无形的;诗人把它跟轮船双轮的转动联系起来,化无形为有形,就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

第二个鉴赏点:用新事物表达新观念。

“轮船”是当时西方出现不久的新事物,我国还很少人见过,特别的新奇。它转动特别快,“一刻万周”更是对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绘。诗人一落笔就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引进了新奇先进的、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对人们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也拓宽了人的视野,使诗歌的境界焕然一新。

黄遵宪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诗歌追求在诗歌的开头就显示出来了,他非常成功。

3.第二层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先看两个词语解释:

须臾景:短暂、宝贵的惜别时刻。

绸缪: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这一层次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对比。把古代的别离与现在的别离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比出了古今的区别,突出了现代交通工具轮船出现后对人们生活、情感的巨大影响。

那么古今舟车“载离别”有什么区别呢?

古代的舟车虽然也“载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人们可以较大程度地控制开船的时间,还可以依依惜别,设宴饮酒,可以“执手相看泪眼”,这些都让人感受到行动的“自由”。

现在舟车行动迅速,给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按说这是一种伟大的进步,但它却不肯为人们深情惜别而稍微停留,时间一到,钟声一响,哪管你有似海的深情,一下子就开走了。这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现代条件下生活的“不自由”,从而更增离愁别恨。

作者花了比较大的篇幅,对这种区别进行了刻画,重点在于表现先进器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仍然是他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诗歌理论指导下做出的选择。

4.第四层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万钧柁,是指几万斤重的船舵,这里指轮船后面的发动机。

绕指柔形容发动机转动之灵活。

打头风,是迎面吹来的强风,逆风。

石尤,是指石尤风,这里是用典。传说商人尤某娶妻石氏,两人感情非常深,姓尤的商人出远门没有回来,他的老婆石氏思念成疾,临死时叹息着说:“我恨不能阻止他出门,以致落到如今思念到死的地步。今后凡是有商旅远行,我就要化作大风,替天下妇人阻止她们丈夫出行。”后来就称逆风、顶头风为“石尤风”。

这一层的功能是详细描写现代轮船行驶的状况,它有万钧柁却一点也不笨重,反而非常灵活,控制起来是“动如绕指柔”。

我们看那些巨大无比的轮船,水手控制它的时候,都是轻轻用手将舵一转,就行驶自如了。泰坦尼克号那么巨大,还不是非常好控制?这就是现代机器,这就是现代生活。新时代新器物就这样出现在黄遵宪的诗歌中了。

现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你看送者未及返,离别的人已经到了天的尽头,望也望不见了,只剩下眼前渺渺的烟波,使送行的人倍增怅惘。

黄遵宪通过古今舟车别离的对比,加深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认识。而这个层次运用的是铺陈、铺叙的手法,它有渲染、强化的作用。关于铺叙手法及其好处,同学们最好联系《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美丽的描写,太守家迎娶场面的描写去加深认识。

5.第五层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结尾回应开头,点明别离思念的主旨。他说既然你离开的时候,轮船开的是那么的快,那回来呢?是不是同样快呢?

诗人写到这里,忽然引进了另一种更新奇的事物——轻气球。轻气球应该比轮船更快捷,更方便,它是飞着的。送别的思妇不满足于所思念的人乘坐轮船回来了,她希望她的丈夫能够“乘轻气球”,更快速地回来,以慰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们要知道,“轻气球”的出现是这首诗的一个亮点。一方面它更能表达思念的情感,一方面它也是新事物,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更多地出现在当时中国的读者的面前了,使人们再次开了眼界。黄遵宪诗歌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带领我们认识了外面精彩的世界。这在晚清时期,是有开风气之先的贡献的,非常了不起。

在诗歌的章法上,“轻气球”出现显得有点突兀,实际上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这样写见出了作者的匠心:它以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亮出新意象,然后在人们的惊叹之中,简捷干脆地收束全篇。能够这样安排诗歌的结尾方式的人不多,昨天我们接触过的苏轼的《题》,也是运用这样的手法结束全篇的。但毕竟这样的例子太少了。同学们读诗歌,能够体会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妙处,才是真正的具有分析鉴赏的能力。

6.下面小结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把“当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思妇游子题材融为一体,以离别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又以科学技术的昌明,表现近现代人物在离别观上的新认识。它将新事物熔铸入传统诗歌,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四.《今别离》艺术特点及黄遵宪诗界革命的贡献

(一).这首诗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的不同

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这首诗与古代诗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所用的意象不同;

2.所表达的情调不同;

3.对离别情景的描写不同。

我们分点简单概括一下;

1.意象的不同: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意象是柳、酒、长亭、芳草、夕阳、古道,用以表达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的情感。

这首诗使用的意象是令人目为之一新的新事物:轮船、钟声、万钧柁、轻气球,表达思妇惜别之情。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意象(常表达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的情感):柳、酒、长亭、芳草、夕阳、古道。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表达的情调不同:

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悲恸、哀怨”等语,显得特别忧愁、沉重甚至压抑。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之类。

这首诗对新式交通工具不乏赞美之词:“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这使离情显得不那么浓重、悲伤。

3.对离别场景的描写不一样:

古人喜欢对离别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重视渲染气氛,对离别的景情进行充分的描写。古人太看重离别了。

《今别离》“不许稍绸缪”“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匆匆离别的情景,最多只是白描写意式的笔法。现代人对于离别已经不是很敏感了。

小结: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黄遵宪诗界革命有如下几个特征:

1.以“欧风美雨”铸就自己的诗篇;

2.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3.追求“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目标。

(二.)黄遵宪对于诗界革命的贡献:

《今别离》四章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梁启超语),“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语),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

《今别离》运用乐府旧题,悉依古法而写,内容上却是写上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

那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贴贴地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说明旧诗是有可能表现现代事物的。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旧体诗难以表现新时代新思想,比如他会想满大街跑的汽车、飞驰的高铁、天上的飞机、核潜艇、华为手机、动画片、远程教学、B-BOX……太难进入旧体诗了。确实这样,但黄遵宪的诗歌却让我们感觉到,只要找对了切入口,旧体诗就可以表现新事物新思想。

黄遵宪的创作使中国旧诗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增广,已往认为某事某物不宜入诗的,在他笔下均有了相对妥贴的处置,这是他的不可忽视的贡献。他开阔了旧诗的新领地,或者说他发现了传统诗歌的新大陆。

我们知道,由古体诗词转化为现代诗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从黄遵宪这批提倡“诗界革命”的诗人开始的,经过好几代诗人的努力,现代诗意终于成了现在诗歌创作的主流。

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来认识黄遵宪“诗界革命”的贡献,我们的认识就会有更高的层次。

五.与王闿运《今别离》之比较

今离别

王闿运

别来五日春水生,桃枝成碧花欲明。

开帘望东风,远近伤我情。

君肠断,妾身老,绣衣罗裳著春早。

愁如细雨连烟草,去年离别莺始啼,

今年啼莺别处飞。

垂杨复何心,从风飘絮来。

天涯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

课堂讨论:请从意象的使用的角度说说这首诗与黄遵宪的《今别离》那篇更有新意。

王闿运是晚清诗坛拟古派的泰斗,他比黄遵宪小十几岁,跟丘逢甲的年龄差不多。与他的同题之作《今离别》对照,黄遵宪在意象使用上的新鲜的特征显得更为突出。

王闿运诗里几乎全用唐宋思妇诗的陈旧套语:“肠断”、“天涯”、“罗裳”、“浮云”、“空帷”等等。其中“愁如细雨连烟草”一句,更是直接出自北宋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墨落窠臼,并无新创。

六.课余作业

1.黄遵宪的《今别离》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ku)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1)这是写给梁启超的一首诗,为什么把他称为“梁任父”?“同年”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推荐

    《离骚》讲评——古今天下绝唱 《别离》备课参考 《依依惜别》演讲稿 《别离》课堂实录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 《别离》教案 离别的礼物 《离骚》词语古今异义 《离别的礼物》 风筝讲课稿 高中语文:《别离》课堂实录 再别康桥讲课教案 《两则》说课讲稿 《两则》说课讲稿 《穷人》说课讲稿 我很重要讲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长亭送别》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千年梦圆在今朝评课稿 《菜园里》模拟讲课稿|试课稿设计 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 《特别的作业》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2 《离开妈妈的小黄鹂》评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讲稿 离骚(教师中心稿)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特别的作业说课稿 《窗》讲学稿 释离、离离、离骚 新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 离愁别绪的绝唱——《长亭送别》的教学设计 《错过》讲学稿 《别离》导学案(苏教版必修5)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讲义2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讲义1 《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成语故事》分别讲了---、---、--- 《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 诗两首《再别康桥》说课稿 怎样写演讲稿 演讲稿的写作 《出师表》讲学稿 演讲稿的写作 《化石吟》讲学稿 黄河颂讲学稿 《桥之美》讲学稿 《孔乙己》讲学稿 《隆中对》讲学稿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之一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之一 《童年趣事》作文评讲说课稿 找骆驼-别致试课稿教案(2) 爱岗敬业演讲稿 苏教版必修五《箭与歌》《别离》教案 《我的信念》讲学稿 《陈涉世家》讲学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我的信念》讲学稿 文体知识:演讲稿 《藤野先生》讲学稿 《安塞腰鼓》讲学稿 《雷电颂》讲学稿2 《我很重要》讲学稿 《荷塘月色》讲学稿 《幽径悲剧》讲学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不朽的失眠》讲解专题说课稿 初中语文:《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别饿坏了那匹马》优秀说课稿 《今生今世的证据》课堂实录 识别错别字的策略(教师中心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评课稿 《察今》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3 《离骚》备课参考 《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文简析 《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 开学典礼上的讲稿 代言讲演稿的思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4 《观察中的发现》讲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评课稿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