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从课文的空白点中挖掘作文训练的泉眼

小编: :admin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精神,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优质资源。笔者就如何挖掘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训练学生写作,谈几点做法。

一、还省略号的真面孔,练补写。

省略号是语言环境的需要,有时用于省略部分情节内容,使文章用语言简意赅,教学时,可采用还原省略内容的方法,练习补写。如《大江保卫战》一文,黄晓文在大堤上抢险时,脚底扎进了铁打,他拔出了铁钉,“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了地上的麻包,又爬上大堤……”句中的省略号显然是略去了黄晓文又爬上大堤后一系列的感人情景。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补出黄晓文咬紧牙关,强忍剧痛,奋勇抢险等动人情形,使铮铮铁汉的英勇形象更完美高大,有效地完成了补写练习。

二、恢复情节略写的原形,练扩写。

课文中的详略写同样能表情达意,服务于中心。教学时,可将略写的情节恢复为详细叙述,进行扩写练习,使句子内容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血有肉。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有两处略写:“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和“小姑娘手把手地教起了爱因斯坦”收拾房间。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家庭日常生活的体验,让学生想想,议议,说说,写写,穿戴有哪些要领,怎样收拾房间才能整整齐齐等,从而使句子内容更充实。又如《灰椋鸟》一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针对句中“倾诉”和“呼唤”的情节略写,再根据文中林场工人大规模植树造林等内容,引导学生先扮演灰椋鸟的角色,自由倾诉一则新闻,一个收获,或者呼一呼,唤一唤同伴和儿女,而后再进行书面整理。再如《最大的麦穗》中弟子们到了麦地的尽头后,那“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针对此处的“嘲笑”,可设计一个详写练习,让学生插一两句关于机遇的格言或俗语等,或者自己编一句,使句子更幽默风趣,富有哲理。

三、填补列举的空缺,练仿写。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写作水平虽然有限,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强,仿写成了有效的练笔措施。课本多处出现句式排列整齐、结构相似的句群,列举量虽少,却是练习填补、仿写的范例和素材。如《秦兵马俑》中“仔细观察,它们的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据此句的结构和句式特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预先准备好的秦兵马俑的图片,结合想象,用上“有的……好像……”这种句式来完成列举再生,多形式多角度地表现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或者围绕“校园内的盆景造型奇特”等中心,用上述句式完成列举仿生练习,使学生写作化难为易。

四、钻尾声的空子,练续写。

小语课文有些结尾往往“言尽而意无穷”,这些语言空子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练习续编故事,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如《最大的麦穗》的文尾“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弟子们从摘麦穗中感悟出这条人生哲理后,假如苏格拉底给弟子们一个改过的机会,要求他们重新摘麦穗,故事会发生哪些戏剧性的变化,结果又会怎样?引导学生以此为话题,续编《第二次摘麦穗》。又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的文尾“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文中美穗子及家人怎样千里迢迢找将军,找奶妈,找警卫员以及当面酬谢恩人等情节成了学生习作的开发区。笔者据此启发学生联系当年美穗子获救情景,结合自己社区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发挥想象,续编《美穗子谢恩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复活静态情感,练综合表达方式。

有些课文的高潮,主题的升华,突然形成画面“定视”或动态空白,呈现一幕“无声胜有声”的情景。教学时,要把准最佳复活时机综合训练叙描议抒等多种表达。如《船长》一文中“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成入大海。”句中人们“凝视”的“定视”画面掩盖不了他们内心的沉痛。笔者有意刺激学生,化静为动,假如你是当时的乘客,肯定按捺不住,那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配上手势,用上关于对待“生死”的格言警句,当众表演。此时学生特别钟情,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投入一种无法遏制的创作动力,有叙有议,有描有抒,生死离别的情景立即复活了,室内充满着对船长的敬佩之情。又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教学时,同样可以先引导学生将骡子的“嘶叫”翻译成人们的语言,而后组织学生把骡子默默低头后“善解人意、勇于献身“等想法模拟出来。文思泉涌,表达各异。

此外,课文中还有空席的人物以及插图等,如《真情的回报》中“我”的妈妈,同样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源头。

总之,课文中训练学生作文的“泉眼”相当多,除了“空白”点外,还有文章的巧合、悬念、矛盾、比兴等关键点,同样具有探究写作的价值。

    相关推荐

    寻找文本空白,挖掘习作泉眼 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 自读自悟 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 自读自悟 从课文中挖掘口语交际训练的源头活水 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 自读自悟教学案例 《白杨》课眼开掘教案设计 《白杨》课眼开掘教案设计 《白杨》课眼开掘教案设计 挖掘通俗文化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作文中“度”的训练 《白杨》课眼开掘教案设计 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_语文论文 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 中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挖掘与创造 高三作文训练系列三:空白艺术的得体运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带着学生挖“泉眼” 文学作品中空白语言的探究 突出课文的训练重点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 从小语文本中挖掘体验活动资源 教师随笔 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 作文教学中度的训练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从课文中掘口突破阅读教学 给课堂留点空白 课文,需要教师的挖掘──《我的“长生果”》教例评析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提高人文素养 《珍珠泉》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挖掘细节描写的深意 小朋友眼中的孙悟空 课文,需要教师的挖掘──《我的“长生果”》教例评析 我眼中的秋天作文(二) 我眼中的秋天作文(五) 我眼中的秋天作文(一) 我眼中的秋天作文(四) 挖掘农村小学课间校园文化 课文,需要教师的挖掘──《我的“长生果”》教例评析 我眼中的秋天作文(三) 从课文中学点议论 从课文中学点议论 中考语文作文专项复习训练:点好题 充分挖掘文本 让阅读与习作同步 [作文教学论文]话题式作文的特点与训练对策 《永生的眼睛》训练素材 语文训练的着力点_语文论文 话题式作文的特点与训练对策_语文论文 蕴含在课题中的语文训练 《白杨》同步作文之训练素材 确立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点滴体会 初中作文片断训练 开掘写作源泉,指导学生写作 农村中学学生作文训练的尝试 谈谈作文的起步训练 谈谈作文的起步训练 作文训练:描写的艺术 中考语文作文训练教程 作文:我眼中的诸葛亮(3篇) 深入挖掘文本──《掌声》教学反思 高考作文考前训练注意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49-60课时中考作文系列训练 (习作训练)《缩写课文》 挖掘教材因素,指导学生练笔 谈《狱中联欢》的空白教学 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也是文章的线索 “课文素材作文”训练的几种类型_语文论文 2017年中考语文基础训练:文言字词(填空) 张中行:课堂作文的练功 拓展训练空间,加强口语交际训练_语文论文 从流程角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_语文论文 概论听说训练点的确定_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思维训练 《泉水》训练素材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深入挖掘教材,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我眼中的秋天作文 五篇汇总 中考作文:小说阅读训练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话题作文 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写作兴趣──《金色的草地》教学随笔 挖掘科学教材的人文内涵,加强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0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材料作文 高中语文的口语训练_语文论文 语言文字训练中的四读 中考作文训练之 立好意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中心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名作赏析 2016年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训练题:《“空中霸王”的克星》 语言训练的“着力点” 作文训练:短评 作文训练:说明文 作文教学的利器——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二) 任继愈眼中的语文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四)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五) 永生的眼睛课文 浅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的发掘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