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棚民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编:

记棚民事

〔清〕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览其说而是之 是:对的
B. 今以斤斧童其山 童: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
C. 及洼田竭 竭:干涸
D. 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习:熟悉
答案:A认为是对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其下水也缓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C.高田犹受其浸溉 其无知,悲不几时
D.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B;A用(介)/ 把(介);B均为句中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舒缓语气;C它(代‘泉水’/如果(表假设)D用在主谓之间取独(助)/这(代)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B.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C.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D.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分析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得与失,即尽收地利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阻止棚民开荒的人,他们担心的是怕破坏分风水,还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
C、尾段“如董公之所忧”,“忧”的是不许开山种植辅助稻米的不足,容易惹出事故。
D、本文是一篇经世致用、现实性较强的论文,文字简洁,意蕴深厚,富有思辩性,其论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答案:B阻止棚民开荒的人,没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
9.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
⑵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
⑶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答案:⑴而棚户农民能够在丛山峻岭,人迹不可到达的地方进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采分点‘攻苦’‘茹淡’状语后置4分);⑵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采分点:‘是’‘为’‘病’3分)⑶如果既不失去农田的利益,而又不至于像董公所担忧的,那末我还没有得到这样的办法。(采分点:‘若’‘ 则’‘术’3分)


【译文】
我为董文恪先生写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看了他的全部奏议。他在任安徽巡抚时,向皇帝上书奏请批准棚户农民开发山地的事情,非常着力,大致意思是说:和棚户农民互相攻击的人,都沉迷于风水迷信之说,甚至有的用数百亩的山地,来保护一口棺材的土穴,违背典章制度,荒废山地收成,因此不可以照此实行。而棚户农民能够在丛山峻岭,人迹不可到达的地方进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开山种植宜于旱地生长的庄稼,用来辅助稻谷和小米的不足。没有闲散的百姓,也没有不获收成的土地,在策略上非常有利,不可以禁止,以免引起乱子。我看了他的奏议,认为是对的。  等到我来到宣城,问乡人关于棚户农民开山的事,都说:没有开过的山,土石坚固,草和树长得茂密,腐烂的树叶积聚几年,可有二三寸厚,每到天雨,雨水从树上流到腐叶上,再从腐叶流到土石上,经过石缝一点一滴下滴成为泉水,这种泉水往下流比较缓慢,再加上水流下去山土不跟随着一起流失。水流缓慢,所以地势低下的田地受到水流也不会造成水灾;而半个月不下雨,高处的田地还能受到泉水的渗透和浇灌。现在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用锄头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土,一场雨没有下完,泥沙和山石随着一起流下去,奔流进入山谷溪涧中,都填塞淤积起来不可以积水,最后流到低凹的洼田中才停止;等到洼田干涸的时候,而山田的水也已没有了。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有利于不纳赋税的贫雇农,而削弱了纳税的地主。我听了他们的说法,认为也是对的。  咳!利和害不能两全也由来已久了。依从前一种说法,可以不致惹出事故;依从后一种说法,可以保护农田的生产。如果既不失去农田的利益,而又不至于像董公所担忧的,那么我还没有得到这样的办法。所以记下来以等待熟悉百姓事务的人。

    相关推荐

    记棚民事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记棚民事》(含答案) 《武昌九曲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取材于汪士铎《记江乐峰大令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白沙逸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贾黄中,字娲民》阅读答案及翻译 《右溪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东轩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献县近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丰乐亭记原文及翻译 《病梅馆记》原文及翻译 丰乐亭记原文及翻译 右溪记 阅读答案及翻译 《书过善人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秃秃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醉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广德湖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汾湖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治国安民》阅读答案翻译 《菱溪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欧阳公事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欧阳公事迹》翻译译文 《七门庙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岳飞二三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及翻译译文 闲情记趣翻译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墨妙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昼锦堂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万事莫贵于义①”阅读答案及翻译 《书关桥老僧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文《白沙逸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基《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钱唐湖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君山房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凌云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七门庙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袁枚《随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钱塘六井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龙鸣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白居易《养竹记》翻译(译文)及试题答案 “菱溪石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东轩记(苏辙)翻译 “卜式,以田畜为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安石《海塘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烧马棚阅读理解最新 马棚阅读理解答案 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聊斋志异) 阅读答案附翻译 《虎丘记(袁宏道)》阅读答案及翻译 《张益州画像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书沈通明事”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高思诚咏白堂记 阅读答案及翻译译文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墨池记〔宋〕曾巩》阅读答案及翻译 《独坐轩记 桑悦》阅读答案及翻译 袁枚“随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竹溪逸民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桂林诸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新修吕仙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传记《余玠》阅读答案及翻译 墨池记〔宋〕曾巩 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勃故事》阅读答案翻译 《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比较阅读答案及翻译 《战马记》阅读答案及解析附翻译 《放鹤亭记 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 《独坐轩记 桑悦》阅读答案及翻译 《墨池记〔宋〕曾巩》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宝绘堂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象祠记 (明)王守仁》阅读答案及翻译 礼记·礼运》《大同》翻译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原文及翻译 《廉希宪事略》阅读答案翻译 《醉白堂记 【宋】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 《醉白堂记 【宋】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传记阅读《韩信》附答案及翻译 《庐山草堂记(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原文及翻译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海塘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病梅馆记 龚自珍》阅读答案及翻译 《独乐园记 司马光》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东山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象祠记 (明)王守仁》阅读答案及翻译 《市隐斋记 元好问》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