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西部农村教育的思考(一)

小编: :admin

一、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

今天这个会,最没有发言权的是我,因为我对西部农村教育了解得很少,与农村教师更是几乎没有接触。但是,我又确实是非常愿意来参加这次论坛,我经常接到各种邀请,讲学或者开会,我都尽可能地推掉了,但这样的会,我却一定要参加,可以说是“招之即来”。——这是为什么呢?

我是一个不务正业,爱管闲事的人。我的正业是当北京大学教授,研究与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但这些年我却在关心中小学教育,管了许多闲事,惹了许多麻烦,也让许多人讨厌,他们总想把我赶出中小学教育界,我却偏偏不肯走,就是“挥之不去”。也有些好心的朋友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一个非教育专业的大学教授要如此固执地管中、小学教育的闲事?我总是对他们讲两条理由。一是我对中国问题的一个认识与判断:中国的问题可以讲出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条,是中国的人心出了问题,人心的问题是因为教育出了问题,教育的基本问题又出在中、小学教育。而教育的问题又不是突击抓一下就能立竿见影的,它需要及早地抓,持续地下工夫,是需要长时段的努力才能见效的。在我看来,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制约中国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我对中、小学教育的关注正是基于这样的危机感,尽管我十分清楚自己的参与,对解决危机几乎不起任何作用,但我仍然要发出一个声音,还是五四前辈早已呼唤过的:“救救孩子!”——在这个意义上,我其实并没有走出自己的现代文学专业:不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实践鲁迅所提出的历史命题。

我在许多场合还说了这样一条理由:一个人到了老年,特别是退休以后,把什么事都看透了,但是,对我来说,却有一个东西不能看透,更准确地说,是不敢看透,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如果连对孩子的教育都绝望了,放弃了,那么,我们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我不想否认,自己对中、小学教育的参与,是出于这样的自我心理的危机感,这是一次自觉的“反抗绝望”的挣扎与努力。坦白地说,我是在对大学教育,包括北京大学的教育感到极度失望以后,到中、小学来寻求我的教育乌托邦的——明知还会遭遇失望,但仍不放弃寻求。

我对中、小学教育的关注与参与,是有一个过程的。到现在,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是关注教育理念的问题:在对应试教育的理念提出质疑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这一过程中聚合了一批朋友,编写《新语文读本》等课外读物,以体现我们的教育理想,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与模式,产生了一些社会影响。用我的话来说,这还只是“门外谈”。从去年开始,我又走进了课堂,进行了“大学教授到中学上课”的实验:先是在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又在北京大学附中与北师大实验中学开了一门《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从1999年开始介入到现在,六年的时间我其实就做了这两件事,但却遇到了空前的难以想象的阻力,一次又一次地被驱赶,封杀,冷落,我都挺住了。难以排解的是内心的寂寞与自省。对中、小学教育有了实际接触以后,才知道自己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其实是认识不够估计不足的,应试教育的铁的逻辑(其背后是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铁的逻辑)对学校的校长、教师,更是对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支配性力量,几乎是无可抗拒的,构成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密织的网,我所追求的理想教育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更随时有变质、变形的危险,陷入“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的尴尬。

而更让我感到不安的是,我把《新语文读本》的读者定位为“理想教师”与“理想学生”,以满足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的需求为目标,这固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其思想启蒙与开拓语文教育的新思路、新境界的意义,但它的精英教育的印记仍是非常明显的,至少说它是面对少数学生的。当然,在编写过程中,我也明确地提出了“我的一个梦想”,即希望能够为农村的孩子编一本读本,集中编选全世界最好的作家写的最好的作品,我觉得农村的孩子应该有接受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文学遗产的权利。后来我真的编选了一本《新语文读本》的“农村版”,很用了一番心事,但仍然传不到农村去。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概就是我的立意太高,多少有些脱离农村教育的实际。

于是,我又进一步反省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关注中、小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实际是将自己的关注点集中在城市的中、小学,特别是重点中学、重点小学,广大的最需要关注的农村教育反而在我们的视野之外,而这恰恰正是问题所在。刚才许多老师都说新课程标准自己很难适应,其实这是暴露了标准本身的问题:它更适用于城市的重点中学,而没有考虑农村教育的实际。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立足点不应该放在城市的教育,关注那里的人已经不少了。我不应该做“锦上添花”的事,而应该“雪中送炭”,把注意力转移到极需关注、而又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农村教育上去。因此,在今年七月初,结束了在北大附中与北师大实验中学的上课以后,我就把自己对教育的介入转向了农村教育。——这当然也不是突发的转变:去年下半年我参加北师大学生社团“农民之子”举办的“北京首届打工子弟学校作文竞赛”,并在大学生中做《农村需要我们,我们需要农村》的报告时就已经孕育了这样的重点转移。

应该说这样的转移对我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我人在北京,年纪也老了,到农村去都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于是我决定找几个点,主要工作由年轻人做,我来充当“吹鼓手”。而要当好“吹鼓手”,首先要当“学生”,从了解农村教育的实际开始。因此,在来这里之前,我去了贵州——那是我的根据地,大学毕业以后在那里当了十八年的中专语文教师,这回就是到我当年任教的安顺,参加那里的地方文化研讨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地方乡村教育,了解了一些情况,思考了一些问题。下面我要讲的,就是在贵州的一个发言的内容。我这次来参加“西部阳光行动”组织的“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也是想以“西部阳光行动”的年轻朋友所做的乡村教育实验作为一个点。但我主要是来“听”的,而不是来“讲”的。如前面所说,我现在的角色正处在转变过程中:从大学教授转向关注中、小学教育,从关注城市教育转向农村教育;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实实在在需要重新学习,这不是谦虚,而是一个实情。

我到这里来,与诸位见面,就是一个新的学习,新的思考,新的追寻的开始。——我从北京走到大西北的兰州,实在不容易。这背后有一个漫长的追寻过程,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

    相关推荐

    对农村作文教学的思考 关于语文教育转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一) 关于“好课”的思考 浅谈农村基础教育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语文教育转型的思考和展望(四) 关于语文教育转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二) 关于语文教育转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三) 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关于偏旁和部首的教学 一个词语引发的关于“活”的思考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之我见 关于识字课的两点思考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思考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 关于语文教育研究 关于语文教育研究 关于窦娥“三桩誓愿”的思考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关于语文中考改革的两点思考 关于个体化写作教学的思考 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思考——与一中学老师关于语文课改的对话 关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理论思考 关于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思考 游山西村的意思 关于理想信念的教育名言 关于理想信念的教育名言 让农村孩子的作文回归农村——浅析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教学 《秋天的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习作教学及评语的一点思考 程红兵、李镇西关于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通信 关于个性化学习的几点思考 关于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思考 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的思考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关于练习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关于练习 叶赛宁的农村诗 叶赛宁的农村诗 关于当代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把语文课“教活”问题的思考 一个农村教师的阅读生活 高考引发的关于民族文化危机的思考 关于高考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个农村教师的阅读生活 关于《吆喝》一课的课后反思 农村大变样 关于《青蛙看海》的价值取向的思考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 关于课外阅读课的思考与实践 一个词语引发的关于活的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大学教授到中学上课的思考 《游山西村》反思 关于语文学习方式的现实思考 关于一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关于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略谈在开发农村作文题材中育人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兼谈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部长周济:中高考都将改革 农村孩子习作如何写出农村特色 略谈在开发农村作文题材中育人 真实的绝望──关于《祝福》主题的再思考 关于新课标“语文素养”理念的思考 关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_语文论文 关于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的思考 关于作业布置与评价的几点思考 关于《笋芽儿》教学中若干细节的思考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 关于语文教学民主化的实践及思考 《农村调查》序言 农村寄宿制小学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 关于中考语文的主要考点 关于高三备考的讨论 关于《望岳》的参考资料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 关于“新语文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 关于《泉水》的课后反思 关于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关于走向高效艺术化的语文教学的思考 有关识字的一点思考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实验研究报告 关于语文教材与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必修课选修课的思考 关于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