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小编: :admin

——正确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一、这次建国以来课程与教学领域空前深刻的变革,应是一个扬长补短、不断完善、稳步推进的过程,而不是又一场“教育革命”

对现行课程做出正确的、恰如其分的基本估计十分必要。我国的课程经过长期的改革与建设,吸纳了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一线教师在实践、实验中创造出的大量的宝贵成果,发展性教学理论、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结合的理论、学生主体理论等理论,开发智力、利用和培养非智力因素、发展个性等要求,都先后提了出来,地方(乡土)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社会劳动实践课程,以及情境教学、愉快教育、发现学习、主体性教育等等,在现行课程和教学体系中都已经逐步占有了一定地位。如果再以活动课程论批判学科课程论所用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等词来为现行课程定性显然不合适了,这样估计现行课程至少是不准确的。

我们要认真分析现行课程究竟有什么问题,哪些是课程本身的问题,哪些是课程实施中发生的问题,不该把什么问题都说成是现行课程造成的,不该把本来不是课程的问题当成是课程问题。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改革的正确原则应当是扬长补短、长善救失,使之不断完善,而不应对现行的课程与教学加以根本否定。改革步子的大小和快慢应恰当地掌握。改革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必备的条件以及准备这些必备条件所需要的最起码的时间(如对教师进行一轮培训所需的时间)。有效的改革究竟迈多大的步子好,步子多快才合适,都要冷静地、实事求是地进行决策。

二、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必要的,但不能因此把知识放在“第二位”

在如何看待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问题上,当前有一种说法:知识重要是重要,但比较起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只能是第二位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如何认识和处理传授知识与进行德育的关系,如何认识和处理传授知识与促进发展的关系,一直是课程与教学论中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中外教育史上历次课程改革中都受到关注的重大的实践问题。要真正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绝不能把掌握知识看成是第二位的事。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的。它们和谐而全面地发展构成了个性全面发展的内容,而且它们之间又互相促进、互相强化,从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完全没有必要区别它们谁第一谁第二。现行课程的问题并非强调知识过了头,而是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浅薄地看待了知识,以为只要让学生在认知层面上掌握知识就足够了,忽视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是对课程功能认识上的片面性。现在进行改革,是要改革知识传授(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它,如果把知识排到第二位,削弱它,是很容易引发新的片面性的,其后果是和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的。

往深一层说,我们对知识的认识要避免肤浅化,要看到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形成和积累的知识,不仅仅包括被划分在各学科体系里的概念、原理、公式、法则,而且蕴涵着人类各种丰富的情感和精神,蕴涵着崇高的思想、德行和自然与社会之美。知识从表层上看,无论哪类知识之中,都渗透着统率具体内容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不仅去认知知识,掌握知识,而且引导学生去体验其中的情感,领会其中的思想,欣赏其中的美和学到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样来认识“知识”和“传授知识”,就会使教学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而这也正充分体现了知识本身的教育力量和传授知识的教育价值。

三、学生的直接经验应当重视,学习方式单一化应当变革,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和接受学习仍然是中小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之一。但是,在宣传和倡导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时,有一些主张却值得思考。例如有人强调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大于获得间接经验,主张变革学习方式就是要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我们在课程与教学中要尽可能使学生多获得一些直接经验,但是学生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直接经验的水平上,更不能以直接经验取代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间接经验。现行课程存在的非改不可的地方,并不是不该以接受学习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把接受学习当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而且更严重的是,机械性接受学习在很多时候、很多学校成了主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反对过去学习方式单一化这种片面性的时候,不要走向另一种新的单一化和片面性,显然那绝不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

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确立,因而更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有人主张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说法已经过时,我们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前提和条件的,取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便不能存在,本次课程改革要求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师生在人格上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并不等于教师可以不对社会和学生负特殊的责任。教师和学生虽然都是主体,但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两者不是也不应该处于一个层次上。

五、要认真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但提“中小学课程要与国际接轨”却应当慎重

世界各国在课程改革中的创新和进步,我们应当很好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认真学习。但是不能说国际上流行的东西就都是科学的。即便是其中很好的、很有价值的、很正确的东西,我们在学习汲取时也还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必须充分考虑本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学校与教师队伍的发展水平。在教育领域,一般地提与国际接轨恐怕是不妥的。

    相关推荐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言摘要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 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模式的理论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从复杂理论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2001-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 关于语文中考改革的两点思考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 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 走进新理念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要明确的几个理论问题 知识转型与基础教育改革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 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关于“基本课文”的几点认识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 让学生享受考试的乐趣——关于试卷改革的几点建议 温儒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家庭教育配合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中的“过于”现象 对五下语文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中学教师应注意的几种关系 课程改革误了高考,还是高考误了课程改革 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殊途同归 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关于个性化学习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考改革的一些看法 关于当代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青岛市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课程改革的十大关系 关于语文教材与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新课程改革几个倾向性问题 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考察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关于作业布置与评价的几点思考 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看点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顾之川:对新课程语文高考改革的思考 教育改革的全新思路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是关键 关于识字课的两点思考 课改过程中应关注的几种现象 教育科研推进课程改革的八大策略 课程改革需要依托正确的教育理念 论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公正问题 高考制度是课程改革的瓶颈 关于中考语文必备复习知识(基础知识点) 台湾的教育改革 关于创新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索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关于“好课”的思考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关于西部农村教育的思考(一) 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新课程“课”的若干评价问题的思考 教育部:今年高招重点改革考试内容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从科举看今天的高考与课程改革 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现象—诠释学课程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启示 〖李其龙〗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的改革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亮点、重点、难点浅析资料 从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看改革的紧迫性 相关学科的发展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上)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 相关学科的发展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下) 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 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体系改革的设想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体系改革的设想 大题小做—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断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尝试 朱慕菊谈实验区课程改革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