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小编: :admin

李清照《词论》对词的音律提出很严格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有些词调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传统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字数、平仄、对偶都按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规定。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说过:“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然而词体之所以为广大作者所乐于运用、成功地运用,除精审的格律外,更因其在运用时还有相当大的自由。词律也有比诗律远为解放者。

首先,词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调和体,作者可以在极为广泛的范围内选择符合创作需要的词调。据清康熙时编的《词谱》所载,有 826调、2306体,还有好多尚未收入。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哀乐交迸、刚柔兼济,均有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

再者,词调与体的变化和创造原是没有限制的。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创调与变体。康熙《词谱序》云:“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然试看《词谱》所载同一词调诸体的句式、平仄、押韵、字数常颇有出入,可见古人填写时有着相当程度的自由。词韵常比诗韵宽,有时平仄以至四声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音的。如《满江红》词调,一般押仄声中入声韵,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激烈的壮怀,读来使人慷慨悲愤,押的便是入声韵。然而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遐想湖上女神,却换押平韵,声情遂变作缓和舒徐,富有潇洒优游的情趣。姜夔《长亭怨慢》自序云:“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该词中有句如:“阅人多矣,谁得以长亭树?树若有情,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写景抒情,卷舒自如,浑如散文。但由于作者深谙音律,故虽随意为长短之句,而自然合乎律度,适应歌者口吻。“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自由与规律高度统一的产物。

词的格律宽严有一个发展过程。唐到北宋前期还比较宽松,而北宋后期至南宋则越来越严密。各时期不同作家对审音协律也有不同要求。如有人认为苏轼的词不协音律,有则为之辩护。陆游《老学庵笔记》云: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 《跋东坡七夕词后》 又云:‘歌之曲终,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跋东坡七夕词后》又云:“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从其他记载也可看到苏轼的代表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也都被“善讴者”歌唱或赞赏过,说明还是合乐可歌的,只是有些地方突破声律的束缚。大凡过于不守音律也许失却词的韵味,遵律过严也会成为枷锁,重要的是运用音律为情意服务。如《声声慢》调在李清照以前作者多押平韵,而李清照却选押仄韵,又用了话多齿音、舌音字,创造了情景交融的特殊艺术效果。可见她要求作词的严辩音律,却正是自由地运用之以突破陈规进行创造,而不是作茧自缚。宋代许多绝妙好词,虽然长短错落,自由卷舒,有的类同口语、散文,而吟诵起来的韵味盎然,富有节奏感。个中奥妙是很值得我们体味的。有些例子,则未必可取。如张炎 《词源》 记其父张枢“作《惜花春早起》云:‘琐窗深’。‘深’字音不协,改为‘幽’字;又不协,再改为‘明’字,歌之始协。此三字皆平声,胡为如是?盖五音有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故平声字可为上、入者此也。”按“深”“幽”与“明”情景大不相同,竟如此改来改去,即使改得完全适应歌喉,遵律虽严,却并是值得效法的文学创作态度。

    相关推荐

    王力 《诗词格律》 自由与生命 自由与生命 中国古诗的自由与局限 《不自由,毋宁死》表格式教案7 主题阅读:自由与约束 自由与生命-教学教案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自由飞翔 自由——创新的前提 摆脱格式化禁锢,实施自由化作文策略 寻觅自由与爱──《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小猴求自由 《登鹳雀楼》格律参考 《登鹳雀楼》格律参考 《登鹳雀楼》格律参考 《登鹳雀楼》格律参考 寻觅自由与爱---《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 由《恐龙》一课谈现代媒体与语文课的整合 自由率真的诗仙风度 自由习作的有效指导 谈冰心体的文字风格 自由作文·教案 由《夜晚的实验》所想到的格言、警句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寻找你自己的风格 新词新语的发展规律 醉花阴词牌名的由来 一堂由学生自己上的课 怎样写自由作文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我与地坛》的风格 弗罗姆《逃避自由》 让心灵自由飞翔 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受限性与指导策略 林庚新诗格律理论批评 教学微格研究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的入门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案 让孩子自由地思辩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 茨威格为失败者斯科特作传的理由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七律·长征》近义词反义词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教师反思的涵义与由来 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体验快乐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让他们自由生息教案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穷人》教学微格研究自主学习 学生参与的入门 《七律·长征》词句解析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4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6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2 杜甫诗《登高》浅析及格律分析 说《荷塘月色》多用叠词的原由 由“词语盘点”教学引发的思考 由“整体感知”走向“个性点评” 在自由的思想平台上阅读经典 论小学生自由习作的有效指导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学教案 孔子“哂由与点”别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格律参考 情感体验,奏响语文课优美的旋律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读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为了你的名字——感于艾吕雅《自由》 在感动中体会美丽的诚信品格 给予是快乐的──“小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与课题研究”教学案例与分析 《七律 长征》教后记(三点体会) “语文快餐”——自主的体现 《七律 长征》重点词理解 在语文天地里自由驰骋 《不自由,毋宁死》课堂实录 华罗庚读书法:“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 屠岸:评郑敏对于诗歌格律的论析((《金黄的稻束》)) 给予是快乐的──“小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与课题研究”教学案例与分析 在忘记中记起──透视《先知》中纪伯伦的个体独立意识和自由思想 自由 “非指示性”教学案例 《不自由,毋宁死》导学案2 作文点评与升格 14节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和童年生活自由有联系吗?为什么写这些话? 《感受自然──走过四季》教与学整体设计 让他们自由生息教学设计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七律 长征》重点词语解释: “得体”的复习与复习的“得体”_语文论文 《不自由,毋宁死》学案及答案 柳宗元人格的特点与缺失 词与诗的区别 日记:让鸟在空中自由飞翔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个人与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