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吗?

小编: :admin

[教材] 山东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

[授课班级] 

[教学过程]

师:(导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谓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在我看来,就是人生中的真的、美的、善的东西。

《雷雨》是一篇著名的悲剧作品,那么作者是怎样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我想大家读了本文之后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今天,我们想结合本文探讨一个贯穿节选部分文字的问题,大家同意吗?

生:(众)同意。

师:好!在讨论之前,我们先一起检测一下大家对文本的预习情况。谁想把自己对预习题目的答案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四个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

师:我来做一下分工。(教师分工后让学生板书习题答案)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个同学给出的答案。对不对?

生:(众)对!

师:对于作者和有关戏剧的常识,大家一定要记忆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好吗?

生:(众)好!

师:下面,我们来读一下这几个词语的的读音。

(师生齐读)

曹禺 郁热 繁漪 沉吟 规矩 汗涔涔 惊愕 伺候 樟木 江堤 抽咽

师:对于这些词语,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理解它们的含义及用法,同时在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准确、规范、工整。大家能做到吗?

生:(众)能!

师: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得很好!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对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

在我们对《祝福》一文的学习中,大家的发言都很积极踊跃,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非常到位,这能看出大家在自读的过程中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大家对问题分析的非常深刻全面透彻,还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许多独到的也是非常宝贵的观点和看法,这对我启发很大,也对我更好的理解文本、解读文本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此,我非常感动。我觉得这与大家平时善于动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我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将这种可贵的求知精神保持下去,将我们科学全面分析问题的做法做得更好,因为这是我们对任何一种知识、学问的探求必须具备的优良素质。对于曹禺先生这篇戏剧的节选,我想仍采取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大家说可以吗?

生:(众)可以!

师:好!对于这篇文章我设计的研究题目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吗?(板书题目)同学名可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必要的思考,然后相邻的同学之间自由的组合成一个小组,展开小范围的讨论,形成发言提纲,准备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准备好用以反驳不同观点或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疑问的材料。但不论是提出个人观点还是反驳不同观点,都必须做到一点——

生:(众)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师:好!开始!时间为5分钟。

(学生准备发言材料,小范围讨论,气氛比较活跃)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大多数说“准备好了”,也有一少部分同学说“还不充分”等)

师:那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发言材料。(几分钟后)

师:好,我们开始。哪位同学先发言?

生1:我先说。

(师生鼓掌)

生1: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诚的。从课文注释来看,周朴园是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也就是说它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资本家,试想,一个大资本家会对一个下层仆人有真挚的感情吗?

生2:我不赞成他的发言!

师:哦!那么你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

生2:不是,我赞成他的观点,但不赞成他的分析!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同学情、师生情、故乡情等等都应该从他们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而不能以他们所处的阶级来评判。如果照他的分析,那么我国现在社会上一切感情都应该是真诚的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许多多的感情都是虚伪的,有些甚至令人伤痛。

师:能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吗?

生2:对于爱情,我不太懂,可听说现在许多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谈恋爱并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是为了打发自己寂寞的时光。另外,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待父母、兄弟都不是真诚的。

生3: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生2:可以。

生3:如果你将来谈恋爱了,难道你对父母的真情就没有了吗?

生2:不会,这不是一回事儿。我举出这样的例子并不是说我就是这种人。我觉得,人应该有一种健康的,高尚的情感价值观念。爱情或许应该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但这并不会因此放弃了亲情,尤其是对父母的孝心。(师生鼓掌)

师:说得很好!我非常欣赏你的观点。是啊,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特别是一部分成年人对待妻子儿女非常好,可对待自己的父母却令人寒心。我希望大家能够善待自己的父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什么环境中。不善待父母的人在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里是永远被人瞧不起的。还有谁接着发言?

生2:我还没说完呢?

师:哦!对不起,请接着说!

生2:我之所以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诚的,是因为他对鲁侍萍始乱终弃。他为了取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家小姐,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把刚生下孩子才三天的侍萍赶出家门,这是当初的不仁;后来,在事隔三十年后,当他在自己的家中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下人就是当年的侍萍时,“忽然严厉的”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并“冷冷的”讽刺她“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这是后来的不义。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诚的。 (大家鼓掌)

生4:我不同意他们二人刚才的发言。我的观点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

(大家嘘唏不已,窃窃私语)

生4:其一,在三十年前,如果周朴园不爱鲁侍萍,就不会一起与他生活了那么长的时间,还生下了两个儿子。试想,如果他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诚的,那他们能在一起相处那么长时间吗?之所以最后把鲁侍萍赶出周家,那肯定是家庭的逼迫,社会的压力。一个人生活在封建文化和封建家长制横行的时代,它只有屈从,没有别的选择。所以说,把鲁侍萍赶出周家的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而不是周朴园的错……

生5:那么说周朴园就是一个好人了?

师:我们是否先让他把话说完。

生4:其二,事隔三十年,周朴园还对那段感情经历耿耿于怀。文中写道这样一些细节,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周朴园一听说眼前这位下人三十年前曾在无锡,就立刻想到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并称侍萍为“梅家大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并且“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另外,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生日也记得清清楚楚。请大家看教材(新课程鲁人版——整理者注)第79页周朴园的那段话:“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这体现了什么呢?其三,看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印象,“看她关好窗户,忽然觉得很奇怪”,这一“奇怪”,恰恰说明周朴园对三十年前侍萍的细微动作如今记忆犹新。综上所述,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真诚的。 (大家一起热烈鼓掌)

生5:照你这么说,周朴园还真是地地道道的一个好人。别忘了,他是见到侍萍后并得知三十年前曾在无锡才假惺惺说这番话的。

生4:请你注意我刚才发言的第三点理由。

师:我也想知道你对周朴园的看法。

生4:我对周朴园的看法是:他首先是一个心狠手辣、道貌岸然、自私贪婪的反动资本家,其次才是一个有着一定良知的性情中人。但我们对他分析的时候,不能因为他是一个反动的资本家,就把他的一切全盘否定,尤其是他在对鲁侍萍的感情问题上。老师,你不是也经常告诫我们看待事物、对待人物要一分为二吗?

师:嗯。

生6:对周朴园还需要一分为二吗?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自相矛盾”,有的称“难以自圆其说”,有的说“无法理解”。一时间人声鼎沸。)

师:请允许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这位同学的发言是非常出色的。其一,观点鲜明,见解深刻,有独到之处,分析的理由充分,措辞也非常准确。我想大家也应该与我有同感,要不,大家为何要一遍遍的为他鼓掌呢?我认为他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感情的真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受所处的社会背景、社会环境,所处的阶级地位的影响与制约,但并不是说,这些就一决定一个人的感情倾向,特别是真假与否。比如,我们熟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宝玉与黛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它们都是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物,但他们真挚而纯美的爱情故事却惊天地,泣鬼神。所以分析问题一定要全面,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绝不可人云亦云,更不能道听途说。还有谁要发言?

生7: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假的。

师:好。请说说你的分析,注意尽量不要重复刚才同学的发言。

生7:我曾经读过一位作家对爱情问题的阐述,他说,当一个人想把他的全部感情寄托在一个异性身上的时候,就是爱情;爱情也就是要你把全部感情倾注在一个异性的身上。从选文来看,周朴园并没有把他的全部感情倾注到鲁侍萍的身上,特别是当他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鲁侍萍时,从自己的名誉地位考虑,他软硬兼施。充分暴露了他一个自私虚伪的反动资本家的性格特点。他打算用金钱的诱哄来掩饰自己罪恶的过去,并且说“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这于我心也安一点”。这充分说明,他考虑得首先是自己,而丝毫不顾往日的旧情和鲁侍萍内心的感受。这能说他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吗?

生4:那你认为这位作家的话就是真理吗?

生7:起码有一定的道理。

生8:我虽然不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但我也不赞成那位作家的话。一个人的感情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亲情、友情等许多感情。如果我们将来有一天也对异性产生感情……(众笑)那就不孝敬父母,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了吗?

生9:我觉得这不是一回事儿。爱情和亲情等感情是两码事儿,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是爱情而不是亲情。

生10:我看连爱情也算不上,不真诚的感情不能算是爱情。

生8:那你说什么是爱情?

师:关于爱情的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请把讨论的重点集中到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上来。其他同学还有要发言的吗?

生11: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挚的。这除了上面几位同学所提出的理由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在对待鲁大海的态度上。当周朴园得知鲁大海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时,没有表现出一个父亲应该有的关爱与慈善,反而更加蛮横、凶狠,就连周冲也是凶狠到了极点。在他们身上,根本不存在我们常常所说的人性中的真、善、美,也可以说,在周家的每一个人身上,我们都看不到一点人性的光辉,这样的人怎么会有真诚的感情呢?在我看来,周朴园的心里,只有他自己,包括他的名誉、地位、财产,而没有其他任何人,包括鲁侍萍、鲁大海甚至周萍、繁漪等。 (大家鼓掌)

生12:我还有要说的话。刚才这位同学既然谈到繁漪和周萍,那么我要说,恰恰从他们两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

师:有独到发现,说说看。

生12:从《雷雨》的其他部分我们知道,周朴园对繁漪可以说没有一点感情可言,有时甚至到了极端冷酷无情的程度,使得寂寞孤独的繁漪竟然与周萍发生暧昧关系。这说明,周朴园作为一个人,一个普通的社会中人,他对自己的“初恋”还是刻骨铭心的,对繁漪的漠视、冷淡恰恰说明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没有忘记鲁侍萍,这是其一;其二,周朴园给长子取名“周萍”,而这个“萍”字也恰恰是鲁侍萍的“萍”字,如果他真正厌烦鲁侍萍,我想他会早早的为周萍换名字的,之所以这些年来一直未改,就是因为他对鲁侍萍一直没忘。通过这两点,再加上刚才那位同学所进行的分析,完全可以说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

师:很好。分析的很到位。其他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大家面面相觑)既然没有,我们就先讨论到这里。从刚才大家发言来看,同学们对文本掌握的很熟悉,对问题分析的很深刻,发言也很精彩。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未能对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其实这是正常的,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具体问题的看法,更允许见仁见智。关键在于过程,而有些问题未必一定要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在自己心里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对吧?

生:(众)对!

师:那好。我想布置一个小作业。就是把我们的讨论成果总结一下,写成一篇或一段评论性的文字。内容要涉及我们今天讨论所设提到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问题、戏剧所揭示的社会现实、戏剧的矛盾冲突等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完成后认真誊写清楚,我们将其整理后出一期壁报。好,今天的课就上这里。下课!

[点评]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宽广的多元文化视野,学习阅读、鉴赏、探究的多种方法和角度,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感觉董老师的这堂课,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戏剧教学中体现上述理念比较好的一个案例,好在他的教学构思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不是面面俱到的分析戏剧冲突、人物语言、人物性格等等,而是一堂课只围绕一个大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倾向”来讨论,问题本身有深度,而且提纲挈领,带动了对全篇的学习;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还真能谈出看法,还真能争论的很热烈。这说明学生学习的智慧、思维的潜力是很大的,就看教师会不会开发,敢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展示。

这个案例对教师要求很明确,即先由个人思考,后在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从教学过程看,学生平时训练有素,课堂发言积极认真,专注投入,发言时观点鲜明,认为什么,反对什么,决不吞吞吐吐,老于世故;回答问题慷慨陈词,决不推诿。学习的主人公精神略见一斑。讨论的过程是赏析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口才,加深了对作品主人公性格的多角度认识,培养了思维能力。

这堂课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表现得恰到好处。通过这样一场讨论课,教师的最终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使学生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还是没有感情,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培养探究的意识,享受探究的快乐。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中,教师没有轻率的肯定或否定哪位同学的观点,正像他在这堂课结束时说的,我们未能对这一问题达成共识,“这是正常的,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具体问题的看法,更允许见仁见智。关键在于过程,而有些问题未必一定要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个结语说的非常好,使我们看到,在短暂的课改实验中,教师能这么快的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这是多么可贵的探索!还有,当学生在讨论中几次有跑题的现象时,教师没有信马由缰的随之而去,也没有急躁的批评,而是在学生思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轻轻地把话语方向扭转回来,保证了主问题讨论的顺利进行。这些做法充分的体现了教师较高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机智,说明了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的恰当引导,学生可能也会对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气氛热烈,但离学习的目标可能就南辕北辙了。

    相关推荐

    此情可待成追忆──谈《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 谈谈《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 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谈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兼谈《雷雨》的主题 沉默的鲁侍萍 中年周朴园虔诚的感情世界──语文教学中《雷雨》人物周朴园感情世界的人文诠释 谈鲁侍萍的性格悖论 周朴园何错之有──《雷雨》感悟 谈谈《雷雨》中的周朴园 钱谷融:谈周朴园 伪善者周朴园 《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解读 九月,真诚的感恩节 “情”是“实情”吗? 30 “群童”真的是“盗贼”吗 关于《雷雨》中的周朴园几点看法 谈《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的形象 周朴园在《雷雨》中的一般形象评说 《琵琶行》是否有真感情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雷雨》中的周朴园 “情”是“实情”吗?_语文论文 品味周朴园──《雷雨》主题再探讨 虔诚的阅读才是深沉的纪念——鲁迅祭 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阅读的情感体验要求“真” 浅谈对学生情感的激发 教师是园丁吗? 创设情境 感悟真情 爱一个人好难──重新解读《雷雨》中的周朴园 情真意切的对话 心声共振的课堂 真实、朴实、扎实 是真情自能感动人──《献给母亲的歌》教学案例 感悟意境,涵咏真情——读《9、母亲的恩情》 画面含情 诚挚真切_语文论文 窦娥真的不善良吗? 真情永远是作文创新的灵魂 绝望中的希望──鲁迅《故乡》的情感主题 第三单元感受真情 定位真实层面抒发真实情感 唤醒真情实感——《奶奶的白发》教案 我是最弱小的吗 我是最弱小的吗 《落花生》真的过时了吗 克隆人真的会出现吗? 于质朴中见真功夫 于质朴中见真功夫 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 读中感悟 真情体验评刘瑾上《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 讨论:做秀的公开课与返朴归真 朴素教学中的真──评任中平的《将相和》 周作人对韩愈的批判 情感体验 个性飞扬——对《穷人》教学片断的感悟 情感体验 个性飞扬──对《穷人》教学片断的感悟 诚信是金 “真情实感论”岂宜贬低? 探寻对话的真义 动物的尾巴是多余的吗? 蜻蜓真的会吃自己的尾巴吗? 抓对比 展想象 悟情感 加「还」字对吗 笑过之后,同学们心里泛起了酸涩的感情,这“酸涩的感情”是指? 纯洁教法返朴归真 鲁迅先生的文章真难“教”吗?——《记念刘和珍君》课后反思 寓情于景 朴素即美 地球是一成不变的吗? 哈尔威船长真的在耍酷吗? 真实的鲁滨孙很粗野 鲁迅先生的文章真难“教”吗?──《记念刘和珍君》课后反思 狼对着月亮嚎叫是因为孤独吗? 面对教学问题的思索——教学《夕阳真美》有感 “劳燕”是“辛劳”的燕子吗? 鲁迅对于韩愈的评价 深情缅怀 真情表达──有感于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 《游园不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诚地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西厢记》是偷情的故事不是爱情的故事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月球上真的可以看到长城吗 感情也是生产力-论文 敲开情感的大门 月球上真的可以看到长城吗 月球上真的可以看到长城吗 教师真的没有必要写论文吗? 地球是圆的吗?-教学教案 精彩、朴拙──《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在感动中体会美丽的诚信品格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要表达的感情是: “群童”真的是“盗贼”吗──一堂古典诗歌教学课的启示与思考 教育的真谛是“爱” 月球上真的可以看到长城吗 感悟朗读中的“情” 对《学棋》一课的感悟 用心构建朴素的语文课堂《我要的是葫芦》 《真情的回报》教学设计 这里用逗号对吗? 让阅读返朴归真《皇帝的新装》课堂案例 诚实的晏殊 诚实的孩子 诚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