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

小编: :admin

有人说:二十世纪是批评的。确实,本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界和界,在文学和教学方面,做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探索,真可谓学说纷呈,流派林立。在众多方法中,二十年代肇端于英国,四五十年代在美国风行一时的“新批评”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在西方,许多人认为它“教会了整整一代人如何读作品”,也有人说它是“训练未来教师的职业训练法”。

作为一种独特的体系,“新批评”方法的内涵非常丰富。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我认为“新批评”有两个观念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他们认为:“含混”是文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所谓含混,可以理解为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乃至一部作品同时具有多方面理解的可能性。以往,人们在讲解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有一种信念,认为作者只有一义入诗(文学),我们只能以一义解之。也就是说:作品的意义,客观的存在于作品中,不以读者的意志为转移,作品的目的,就在于寻求对文学作品最真实、最公正的终极的解释。

在教学中,或者把教师自己的理解塞入学生脑子,或者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教师认为唯一正确的思路上。当学生与教师的见解发生分歧的时候,也往往是简单地肯定一个,而否定其余。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概括为一个公式就是:意义X=A解,或B解,或C解……,在“新批评”派看来,这是不正确的,他们认为对作品纯客观的、终极性的解释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作品既含有理性,又含有感情成份,对它的理解,往往因人因事而异。

对作品的理解,只能永恒地流动在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任何理解都是一种过渡,都为其它理解留出了余地。他们把这种态度概括为一个公式:意义X=A解+B解+C解……,这个公式的意思是:作品的意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各种理解不是相互排斥,而在相互丰富和补充,综合成一个复合意义。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急于把自己的理解塞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新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

当然,由于受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的理解,可能十分肤浅,甚至离奇怪异。但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不会急于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首先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给予肯定的评价,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观点的缺陷,并谋求吸收别人的见解。的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注意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懂得:你对作品的讲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把握某篇课文的意义,而且还在于教会学生分析作品的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能力。

这虽是一句老话,但在实践中却常常被人们遗忘。不过,提倡求异思维,也不能忽视不同作品的具体情况。有的课文,比较单纯,人们在认识上很少出现分歧,对这样的课文,就不必强求学生“各抒已见”,而有的课文,意蕴丰富深沉,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探讨。以鲁迅的小说《药》为例。

这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人们的认识却并不完全一致。许多人认为,批判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是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认为《药》的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歌颂旧民主主义战士的崇高品德。前一种观点,着眼于作品的客观描写,来自人们常说的“客观效果”:夏瑜是一位不屈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战士,为了救国救民,他不怕流血牺牲,确实使人们感受到革命者的悲哀。

从今天的思想高度去认识这悲哀的根源,是革命者的脱离群众。后一种观点则着眼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中客观存在的作者当时的思想。持后一种观点的同志认为:鲁迅当时“对群众的力量,对民众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并无正确的认识”,作者当时的“经验”和“生活”不可能赋予作者批判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这两种观点,能否统一起来呢牽我认为是可以的。

作品客观存在的思想牗即作者的思想牘与作品的客观效果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它们都与作品主题密切相关。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必然会融进他对自己所反映的生活的认识,这是毫无疑问的。在创作《药》的一九一九年,鲁迅的思想主要还是强调个性解放,强调先觉者的巨大作用,对于群众,则主要是批判他们的愚昧和麻木。

鲁迅当时对夏瑜这样的革命者,是持肯定和赞颂态度的。但是,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性、下意识的思维活动,作家实际上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东西,往往多于他企图表现的东西。鲁迅经历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又确实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弱点,谁又能说生活没有暗示鲁迅某些他还不能明确意识到的思想呢牽忽视了作品主题的客观性,就可能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但是如果离开了读者的主观感受,作品的主题又如何能显示出来呢牽实际上,作品的主题,只能存在于客观内涵与读者主观认识之间。

尤其是伟大的作品,其内涵更不是某一角度的解码活动所能穷尽和涵盖的。如果我们在讲析《药》这类作品时,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并设法在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那么,学生的收获一定会大得多。

    相关推荐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 “认识自我”活动六: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学教案 “认识自我”活动六:批评与自我批评 语文教育批评的元基础与语文建设 在严与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 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作文批改评语参考 林庚新诗格律理论批评 北大教授曹文轩批评中学语文教材不够美 批评三部曲 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 粗批略改重讲评_语文论文 作文批改研究辑评 能说会写《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批评学生要心平气和 能说会写《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教学设计 作文批改及讲评五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教案 作文批改讲评的尝试 对学生的隐性批评艺术 初中生语言学习与评价 粗批略改重讲评——我的作文教学观_语文论文 张中行:作文批改 试论语文教育的后现代主义批评_语文论文 重批轻改两次评分 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研究报告 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及范文 精批略改多评讲──我的作文评改策略 新闻三重奏:新闻概要、新闻点评与新闻综评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_语文论文 新课标下这样作业效果好——略谈学生作业设计、批阅与点评的实践 “夕阳中的新娘”与语感教学 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的变革与实践 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史铁生作品选: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 从孔子《论语》对话风采看文艺批评 教科版《怎样提出批评》教学设计 【十五种不良的教师职业批评用语】 评语文新课程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与控制 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刍议 新教材与高中一年级文言文教学_语文论文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与控制 《荷花》创新型教例与点评 让你的批评特别点吧论文精品 《荷花》创新型教例与点评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反思 《中彩那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新教材与高中一年级文言文教学 作文批语例谈 中学生作文评语2 创新型教师与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 创新型教师与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 《孔子游春》“观水”之批、评、改、教 关于评教评学与教学总结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课堂评价性语言运用的现状批评和对策初探 创新思维与学习语文 创新教育中的课堂评价策略_语文论文 《语文园地五》教学片段与评析 《语文园地四》教学片断与评析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 趣中求新——《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作文批改中教师力量的运用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 小学语文作业批改尝试 批评教育学生非得让他流泪不可吗?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与学时学分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种理论评述 于永正教学用语之批判 谈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创新作文评语,推进作文教学改革 评《地震中的父与子》 中考话题作文语言创新佳作例评_语文论文 新课标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之二 评《地震中的父与子》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之一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能说会写《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后感与点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后感与点评 让体验成为学生的新中国──《爷爷和小树》教学片断与评析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高中语文:《语言与文学》教学设计 最新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趣中求实 趣中求新——《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创新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_语文论文 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 趣中求实 趣中求新——《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趣中求实 趣中求新——《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中学生作文评语探微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新增必考词语解析与练习 鲁迅和他批评过的几位现代文化名人 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的“相异构想”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与反思 语文知识教学的更新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