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氛围

小编: :admin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论是改革程序结构,还是建立新的课程标准,也不管是改革教学方法,还是强调发展性评价,其最终落脚点都在于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就是创建一种新的学习文化。新时代,新教育,新课程,儿童的幸福成长,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新学习文化呢?本文即就此作一探讨。

一、开放融合:让儿童用心灵去触摸世界

学习,是学习者用心灵去体验世界的活动。然而,在过去,我们往往把他们的学习活动“窄化”,只局限于阅读书本,甚至限定在教科书的框架内:把他们的学习活动“窄化”,只允许接受书本中的现在知识,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把他们的学习活动“功利化”,只求应考和在现实中的直接的照料。忽视学习活动对人的心灵的照料。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种开放的、融合的学习文化,让儿童用稚嫩的,纯净的,好奇的心灵去触摸,去认识世界,去改造世界。比如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一篇作文而言,可以设计常规性预习作业和自主性选择作业。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读、理解意思、写正确),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你感动的语句。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这可作为预习展出性作业选择的内容。围绕佳词佳句,在其旁边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熟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文章写作特色,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已练习高声朗读,或读给父母、同学听,或录制成磁带),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可作为自主性作业完成。在大量的课外信息和课内信息的交互、整合中,营造了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使语文课“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心灵充实起来。

二、浸润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

浸润,在这里主要指儿童可以凭借信息技术,置身于内外信息全面沟通的世界之中。浸润,不仅意味着学习是无边界的,儿童可以把整个世界作为学习的课堂,也意味着每个儿童敞开心扉与世界对话,在交互中丰富和完善自我。换句话说,让儿童在三个世界中去学习。

(1)走进现实世界。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突现儿童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来学习。二是让儿童投身于大自然,走进火热的生活中去学习。当他们感到有一滴纯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他们被没膝的丰划所震憾的时候,当他们被蜻蜓的轻薄而感动的时候,通过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播撒的种子,就已经在一颗幼小的生命里生根、发芽。我们也可以说,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2)投身虚拟世界。由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博大而无边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信息的“源头活水”。学生完全能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学习。

(3)敞开心灵世界。也就是要让学生真的情感、思想都参与到学习中,去感悟,去碰撞,去丰富,去升华,在对话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比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生病真好。静静地躺在床上,想自己的心思,又不用做那一大堆家庭作业。爸爸,妈妈还会放下手中的活儿来照顾我。”这段话写出了真实的感受,是可以表扬的。

三、学会叩问,在问中探索知识

儿童对自然世界、人文世界的探寻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看到树叶在风中翻飞,他们会问:什么是风?它是怎样形成的?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几年学习,不少儿童去变得一脸木然,心扉紧锁,犹如被秋雨中台阶上暗淡的青苔所包裹。因此,倡导自主感情的学习文化,首先要唤起一颗尘封的心,让他们问题中产生新奇,在陌生中产生疑问,用心灵去叩问赖以生存的世界。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作反思,问得失。其次要针对提问相机诱导:及时作出评价,对闪现智慧火花的问题加以肯定;引导学生在书上打问号,使学生会提问,并针对问题指点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明确思考的重点,捉进学生在“问”与“答”中,主动发展语言。

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的机会:组织小组讨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指名回答问题,耐心帮助、指导,给学生讲好的机会;创设争论情景,利用理解中的矛盾点、分歧点,鼓励学生在争辩中磨炼语言、磨砺思维。

四、在践行中学以致用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这里所说的践行是让儿童学以致用,在行动中去学习。这既是传统学习中的精华之举,更是现代网络学习观的必然要求。美国学者提出了对网络学习的看法:“个人或组织上的交通,并不在于他学得多快,多好,多聪明,而在于他是否富于创意,弹性及专注于对事情上的方式,把学到的东西有系统地应用出来。由此中见,网络的出现并不是让我们盲目追求新知,而是释放了我们的行动力,让我们能即知即行,即行即知。比如,一位教师让学生学习时间这个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时间这个概念,他主要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去学习。一是让学跳绳,拍球,在运动中感受时间;二是让学生用音乐的节奏,美术的绘画摄影的光线来表现时间,三是通过让学生采访不同的人对时间的看法来从理性认识时间。这就是即知即行的典型例证。

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至课外,抄写词句、片段等书面课堂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实践证明,把写的训练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生写的态度,提高写的训练能力,也是一种践行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这样的学习是让语文课程既开放而又充满活力。

    相关推荐

    营造语文实践活动氛围 营造语文实践活动氛围 营造浓郁的课堂文学氛围_语文论文 营造和谐氛围 引导交际实践 营造阅读氛围 引导自主发现 二年级教案:营造语文实践活动氛围 营造诗歌氛围,提高人文素养 创设互动、营造创新氛围-小学语文论文 营造语文实践活动氛围——《精彩的马戏》的教学设想 另辟蹊径,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放弃射门》说课稿 另辟蹊径,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放弃射门》说课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_语文论文 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 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乐学氛围 浅谈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 营造一个快乐幸福的语文课堂 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 围绕绿展开的教学 [小学]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乐学氛围 汉语的开放 让学生在充满个性的氛围中体验 引导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氛围中学习 小学语文论文:营造和谐,分享快乐 创设氛围,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桂林山水》导语设计 那么一种氛围 ——何其芳诗《秋天》赏析 营造创新环境 挖掘学生潜力_语文论文 探索“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 论作文教学的四个开放_语文论文 用情营造诗意的课堂──《山雨》教学随感 创设氛围,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桂林山水》导语设计 用情营造诗意的课堂──《山雨》教学随感 浅议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 对当前“开放式”教学的反思_语文论文 语文新课程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关于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语文新课程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催开创造的芽苞 开放孕育了作文教学的生机 开放孕育了作文教学的生机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教学初探 小学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_语文论文 努力营造多彩的课堂──我教《清平乐·村居》 中考开放性语文题例谈 开放性----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重要选择_语文论文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努力营造理想的课堂──《路旁的橡树》教后反思 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我教《小儿垂钓》 营造对话互动的课堂──《阳光》教学案例及反思 语文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语文课堂的开放性教学浅探——《乡下孩子》教学谈 开放的空间灵感的摇篮 开放式作文 从课文飞出的想象 谈北京中考语文阅读的开放性试题 浅谈开放识字 《孔雀东南飞》的开放式教学法 浅谈开放式课堂教学 开放的作业 学生创新的乐园 对小学低年级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四年级营造书香校园读书实施方案 小学 对当前“开放式”教学的反思 创造美的天地 放飞个性之梦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开放孕育了作文教学的生机 创造,从问题开始 开放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一堂全面开放的阅读课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不平衡性和同步性_语文论文 粉碎魔窟──苏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 《开国大典》词语解释及造句 让课堂开放些――第二册语文《春天的手》教学片断 让课堂开放些――第二册语文《春天的手》教学片断 开展研究型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如何使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开放性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开国大典》词语解释及造句 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营造情感浸润的课堂,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月光曲》精彩片断赏析 教案教学设计 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学习_语文论文 习作教学应向生活开放 注重情感体验,营造生本课堂──《影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询问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_语文论文 记叙文如何打造漂亮开头 运用信息技术 营造诗意课堂──教《索溪峪的“野”》有感 为学生营造一片学习的乐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构建开放语文课堂课堂精彩飞扬 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开放课堂 自主发展 开放课堂 自主发展 《赤壁之战》之开放篇 让“说”之花处处开放 周围的生物 教案 困境与突围:文言文教学的诵读 让“说”之花处处开放 突破束缚 开放心灵 课程改革强调开放式教学 巧抓机遇,营造生活化课堂──《雨点儿》教学片断赏析 围绕中心句展开思路—— 《詹天佑》导读 兴趣开启创造性思维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