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谈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摘 要】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师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的开设和探索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刘定一在《传统课程八弊》中说道:“传统课程至少抛弃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相对于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另一个是科研的主体——人本身。”研究性课程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旁起指导作用,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乃至得出结论。

对于语文来讲,研究性课程又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可惜的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天地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遭到人为的封闭。”刘国正先生把学习语文的天地概括为三个层次: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课内外衔接,把课外看成另一块不可缺少的语文训练的阵地。而研究性课程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学生走访专家查阅资料都经过了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他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见到了鲜活的生活,锻炼了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研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

第二, 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与学生非常亲密,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聪明灵活的。这会使一些教师感到一些不适应。但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位,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本身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进行都是新鲜而有益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上海市的经验。作为教育发达地区的上海市很早就制定了与研究性课程相关的文件。如《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中就指出,教师在研究性课程中的职责是:“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职责。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分享。”因此,在实施研究性课程前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中也强调:“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研究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能力。在培训中,也要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从不同类型的案例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可见,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观,也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调整心态

让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会使你更清晰地审视你的学生和你的工作。

2. 丰富自身

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上海七宝中学的新探索》、《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性学习学习包》等书籍是必备资料。此外,还要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从电视新闻报道、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财经动态、法律与道德等栏目中获取与所指导的课题有关的知识。

3. 宏观把握

高中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好题目,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课题研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在一定的层面上结题。尤其是研究方向的确定,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研究方向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又要保证学习的效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难的。

举个例子,中国是诗的国度,学习和研究诗歌就是领略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部分。其中中国的诗歌中有很多是以“秋”为内容的,这种文学现象是值得注意的。教学大纲中也规定高中生要能够理解和鉴赏诗歌。在高中新教材第三册中学生将集中学习诗歌这一古老的文体。这些促使我初步拟定了课题。为了了解课题的可行性,我先在学生中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诗歌十分感兴趣,学习起来热情高,课上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很多学生在课下主动阅读诗歌。我想,通过研究我国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深厚文化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进行诗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作为课上内容的延伸和发展。这样《以“秋”为题材的中国诗歌研究》的题目就诞生了。

4、 巧妙引导

明确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学生们初涉研究领域,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他们一遇到问题便会习惯性地向老师询问。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直接帮助他们,那么就失去了学生独立研究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到巧妙引导。

例如,我的学生曾经对《以“秋”为题材的中国诗歌研究》的两个研究角度“悲秋”和“颂秋”不敢肯定,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在他们不敢决定时我提供了这样的诗句引发学生思考,就是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给人的不仅是秋天的生气,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既道出中国诗人的悲秋情结自古有之,又提示我们注意另一类独辟蹊径的颂秋诗。这更印证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没有错。学生们自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5、评价激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6、教给方法

它的内容包括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精神及实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等;让学生掌握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一般写法,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

教师角色的转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

    相关推荐

    亦谈语文教师角色转换 语文新课程和教师角色转换 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浅谈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术化倾向_语文论文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_语文论文 从做严师到做朋友——浅谈教师角色的转换 试谈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角色 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答辩 浅论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网络时代教师角色转换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论语文课程的“言语性”_语文论文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两个优化_语文论文 转变角色 勇于实践_语文论文 转换角色 当好“伙伴”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浅谈中学语文课的目标教学_语文论文 发现 讨论 探究 质疑──从《木兰诗》的教学谈研究性学习在语文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所预示的范型转换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修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瑰宝 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要转变 浅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与可行性 《论刘兰芝的性格特征》——《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试谈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语文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指导思想(教师中心稿) 论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_语文论文 浅谈教师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的角色地位 再论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所预示的范型转换(二)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让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开展论文精品 语文课程标准所预示的范型转换(一)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下)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上)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王尚文:论语文课程的复合性 从流程角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_语文论文 研究性作文的实验研究(2)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1)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4)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 谈语文课程标准的综合性 新课程的教师角色期待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3) 谈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_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语文教材研究的又一种新视角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轻重失衡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讨论(2) 语文教材文化的建设和理论研究_语文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上)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下)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研究_语文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范式转换的方向──关于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概说_语文论文 转换角度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谈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训练 浅谈预案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 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不平衡性和同步性_语文论文 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语文思维过程的教学_语文论文 亟待整合的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_语文论文 《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_语文论文 茶馆式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激活和导引: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角色作用_语文论文 走向师本:新课程背景下的师训范式转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不良倾向的研究论文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网上的讨论与发展(3) 语文教学中“角色”意识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天广地阔大有可为──以《荷塘月色》为例谈谈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