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人文教育——基础教育之本

小编: :admin

摘要:

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时代需要人文精神,现实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也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

提高儿童人文素质,德育为先;渗透人文教育,课堂为营。人文教育要注重新颖性、适宜性、科学性;人文教育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教育艺术化原则、教育情感性原则、教育愉快性原则。

关键词:人文教育

课堂为营

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在抓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似乎渐渐走向了偏狭,即文化知识和艺术技能。学校和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方向上都毫不动摇地认定考试分数和艺术级别。这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隐患,那就是: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影响儿童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人”必须具有人们常说的“社会性”,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以人文精神去熏陶学生,使之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时代需要人文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要宏扬人文精神。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发展和财富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所以,必须重视人文精神的导向作用。

现实呼唤人文精神。

学生的人格个性要靠人文营养去滋润,没有或者缺少人文关怀,很难让一个中小学生健康地成长。巴金说:“人不能光靠吃米而活着。”那么教育也不能光靠几道数理化题目就能得以发展。现实中青少年问题频频出现,有些地方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原因何在?就在于少年儿童身上缺乏应有的人文素质。

人之成人的需要呼唤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又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古人说:“志不强者智不立,情不溢者根不深。”这正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地位之所在。基础教育阶段正是一个“立志、培智、陶情”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这一意义上讲,加强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急迫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使人文教育得以长期有效地开展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一是关键要抓德育教育,二是关键要落实到课堂教学。

德育为本,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素质。

新的时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也有了明显的特征:一是正面的时代气息,一是负面的时代病根。从正面来说,少年儿童较以往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他们的思维不断拓展,知识层面不断提高。从负面来看,由于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一些学生享乐思想、个人意识潜滋暗长,传统道德意识逐渐滑坡,理想信念淡漠,耐挫能力下降。马加爵从小而大的经历就突出说明了这一点。

基于上述情况,德育工作必须放在首位,而且内容、目标要加以整合,力求向高品位攀升,向深层次开掘,让少年儿童学会胸襟开阔,精神和谐,趣味高尚,做一代人格健全的新人,不仅能“独善其身”,还要能“兼济天下”。

课堂为营,扎实渗透。

从学校教育来看,最好的人文教育阵地就是课堂。学校、老师应时时注意把人文教育落实到课堂。一是积极优化教学结构,加强学科间的交互和渗透。例如,语文课可以通过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向学生传授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渗透。其它学科都可以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拓展,让学生在丰富的崇高的人文精神营养中茁壮成长。

当然,在学校人文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新颖性、适宜性、审美性、科学性”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教育艺术性原则,坚持教育情感性原则,坚持教育创造性原则,坚持教育愉快性原则,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让人文思想成为天堂之光,使学生的情感思想和人格个性得到充分的升华。

 

    相关推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文学教育教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浅谈农村基础教育 语文教育的基本原理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 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 从复杂理论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家庭教育配合 知识转型与基础教育改革 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基础:——谈班级管理中生本位的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语文素质教育基本规律探讨 技术— 教育— 人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语文教育批评的元基础与语文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_语文论文 论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公正问题 德育要加强班集体的基础地位 认清语文教育研究的两个基本命题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基础教育的使命 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 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 2001-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从中小学校园文化看中国基础教育的前景 中学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 2008年“新基础教育”小学现场研讨活动教案 以人为本教文育人——《背影》教学案例 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中的问题与对策 《母亲》两篇——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版第二册 人文教育五得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 “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言摘要 啥叫人文教育 走进新理念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美育与语文教育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要明确的几个理论问题 程红兵: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情境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情感为纽带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 浅谈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 初中人文精神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2”作文训练教案 青岛市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人格教育论纲 人文教育要函刍议 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样态与基本结构 静享教育之美 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模式的理论思考 涌动生命活力的教育——五生德育之生命教育案例 教育惩罚的本质与运用 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特级教师于漪谈语文教学改革 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 警惕人文教育的误区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女娲造人 构建一基两翼的大语文教育体系 师爱 教育成功的基石小学语文论文 诗的教育 趣味的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现象—诠释学课程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启示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兼谈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 文本与人本 ──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之我感 文本与人本──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 90年代日本义务教育课程 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创造——我的教育观 构建一基两翼的大语文教育体系——朱学清等《大语文教育研究》感悟 让语文教育成为人文教育适宜的花园——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惊弓之鸟》教育设计 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格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实施人格教育:语文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 苏霍姆林斯基与当代素质教育 《桥之美》基础知识题 陈思和:人文教育的危机 傅聪谈父亲的人文教育 语文教育:实现“人”的跨越 教材之争:语文教育怎么了?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下)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上) 苏霍姆林斯基与当代素质教育 《女娲造人》基础练习 浅谈如何教书育人 课前教育 不能承受教育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