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小编: :admin

再过两三年,人类就要进人21世纪。现在,全世界都在议论着学校教育的课程改革问题。1996年6月,日本学术会议向日本政府提出《展望21世纪的新教育课程编制提案》,提出了日本面向21世纪进行新教育课程的改革思路。在我国,国家教委从1994年开始着手《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参与的学校有324所,教师上万人。课程改革 -这场世纪末骤起的改革浪潮映射出人们急于调整学校教育最具体最关键的核心内容,以便以新的教育体系去迎接新世纪的曙光,这是因为当前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世界正处于历史性的大变动之中,教育面临着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变化:人类知识体系的变化,教育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变化。

一、人类新知识体系对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挑战

让我们回顾一下正在过去的20世纪:这是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100年,血与火、战争与和平、民族解放与独立自由、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革命……构成了本世纪人类对自然、社会认识极为丰富的内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截止1980年,当代人类知识体系中,人类有史以来一百多万年积累的知识占10%,而近30年积累的占90%。90年代后,人类知识积累的速率加快更加明显。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预测也反映了人类新知识体系的发展趋势,马丁测算出人类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在20世纪中期是每10年增加一倍,而当前是每3-5年增加一倍。马丁的预测是否精确不必去深究,但它反映了人类新知识体系发展的特点。如果联系到教育来思考,假如现行教材在5年以前是反映了当时的科学知识水平,那么,5年后的今天,现行教材就有人类新知识的一半新内容没有写入教材;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课程和教材,再过5年后,就有一多半的人类新知识不能从学校课程中学到。

人类新知识体系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增长问题,它的质、量、形态等都在变化,因而教材改革不仅仅是一个更新和补充新知识的再版改编问题,这就需要分析研究人类新知识发展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来研究课程改革的新思路。综合目前人们的共识,人类新知识体系有如下特点:

1.高速度发展

1965年,美国著名集成电路专家摩尔(现为英特尔公司总裁之一)在集成电路实验室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集成电路上可容纳零件的数量,每隔18个月左右就会增长一倍,性能也就提升一位。”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之为“摩尔定律”的微电子学发展规律。这个隐含在微电子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过程中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规律,意味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人类生产工具将以每隔一年半的时间速率翻倍的发展,从而导致计算机性能增强的同时价格下降,迅速普及而呈加速度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近三十年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验证了摩尔定律。在六、七十年代,科学家们为了处理科学研究中的数据,需要整整一个房间大小的计算机,而现代一台486计算机就能代替过去几间房子的计算机。今天一台手提式笔记本电脑,比60年代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了25000倍。美国科学家在1995年估计,再过25年,一台计算机可以达到现在美国加州整个硅谷的所有计算机效能的总和。很难想象,以这样的生产工具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将会变成什么面貌?!

人类知识高速度发展对课程和教材的内容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主要有:

●如何处理学校教育的时间有限性与高速度无限增长的人类知识之间的矛盾;

●学校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与高速度发展的人类知识之间的矛盾;

●课程和教材的更新周期的对策研究;

●核心课程的确定,核心课程在学习人类新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高度信息化

人类20世纪的历史上,由于电子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浪高一浪的信息化浪潮。复印机、传真机、可视电话、Internet网、全球定位系统等使人们进人了电子办公室时代。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递(FTP)、新闻论坛(USnet News)、信息查询(Archie)、环球信息网(WWW)等为人类的交往、工作、购物、娱乐、学习、信息等各个领域提供崭新的全球电子化生存方式,当前,全社会办公自动化、多媒体、网络化使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加快进人高度信息化时代。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传播越来越便捷,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和能力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改变。这对课程教材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重新理解什么是基本技能: 面对高度信息化的知识和社会生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技巧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素质。那么,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和课程中,如何重新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处理好传统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与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信息能力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课程编制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

●高度信息化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生活环境与知识环境极大地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这种巨大变化变化将对教师、学生的认知、行为、心理等诸方面发生影响,研究和调查教师工作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预测各种类型的影响,调整课程设计策略,是高度信息化时代出现的新情况。

3. 高智力附加

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反映了人类智力附加成分越来越高的趋势。以每公斤产品出厂时的价格与产品质量的比值为例:(假设钢筋的比值为1)

每公斤产品出厂比值

钢筋 1

小轿车 5

彩电 30

计算机 1000

集成电路 2000

生物基因制品 5000

与传统社会产品相比,现代高科技产品的高价值比是人类高智力附加的反映。现代社会中,人的智力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本,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智力附加已成为人类新知识体系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高智力附加这个特点在人类新知识体系和社会生产中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最新知识文化技术的内容,二是人类最宝贵的发明、创造能力。联系到学校的教育,这就要求改革我们现行的课程教材内容,使新的课程既能让学生学到最新最高的知识内容,又能通过这种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这里提出的思考点是:

● 新课程的内容怎样具有更大的智力附加?

● 新课程及其教学法体系如何实现人的创造力高增值?

4. 高度集成化

二次大战后,成千上万的发明创造淹没了旧的知识分类体系。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向着综合、分化、重组的方向急速发展。知识的交叉与融合,知识群的重组与集合,新兴学科大量涌现。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已成为科学史上的概念,目前人们所说的“学科”,实际上已是一簇学科群。人类知识体系的这种巨大发展和变化,不仅导致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重组,(新兴的产业不断涌现,旧的产业逐渐消亡),而且推进着科学研究领域和教育领域里的学科重组、课程重组、教材重组。

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发展,原有知识体系的不同部分发生着交融和集合,从而产生出新的认识飞跃。例如,从人、文化、历史来看语言学的教学,过去大学里的“外语系”更适合称为“外国语言文化系”;“中文”应为“中国文化语言学”;将物理、化学、人、地球联系起来可称为“人与环境学”;而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交融可以看作“人的发展学”。正如一位宇航员从太空回来后很有感慨地说“有些问题从那里看起来是不一样的,要知道在太空中看不到国界,从而产生了被称为全球性思维的东西。”试想一下从太空飞船看我们现行的课程体系,因为看不到学科的严格界限,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新思维呢?

总之,人类知识体系的高度集成化,对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怎样改革现有的学科分类体系和课程分类体系,重构新课程体系?

● 新课程新教材的重组与集成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是什么?

5.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更快、周期更短的特点,对教育的滞后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当前我国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基本还是停留在十八、十九世纪的知识分类体系上,大量陈旧、繁冗的知识占去了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与科学技术迅速前进相比,我们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即使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是当前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但七、八年,十几年后他们毕业进人社会生产领域时,现在所学的内容已经陈旧甚至被淘汰了。过去人类社会进展相对缓慢的历史时期,很难想象这种“同步淘汰”对教育课程、教材的影响。今天,我们却面临着现在学习的知识有“同步淘汰”的矛盾。因此,课程研究者们必须考虑:

● 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步淘汰”现象对课程设计意味着什么?

● 怎样解决学校教学与所学知识“同步淘汰”的矛盾?

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加快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向工农业生产部门的转移加快,也意味着向教育部门渗透的速度加快,这将大大提高教育的劳动效率,改变学校教育的环境、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四次教育革命,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都更加强烈。每一次革命都是由于生产工具的发展引起的。教育信息传播的媒体变革了,引起了教育方式的变革。当代电子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必将引起课程教材的载体、编制方法和教学方法的变革。那么

● 课程教材编制怎样适应当前现代电子传播媒体的教育环境?

● 编制电子媒体的教材有哪些规律?

    相关推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技术— 教育— 人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言摘要 从复杂理论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 2001-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 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 知识转型与基础教育改革 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 走进新理念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家庭教育配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信息化探索 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模式的理论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课更精彩 现象—诠释学课程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启示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_语文论文 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中的问题与对策 青岛市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小学语文教案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梁启超对儿女的教育与影响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台湾的教育改革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要明确的几个理论问题 试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进程,优化素质教育手段 论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公正问题 课程改革需要依托正确的教育理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科研推进课程改革的八大策略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走信息化学习之路 多媒体课堂演播―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人文教育——基础教育之本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辟习作教学新天地 [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 谈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及多媒体技术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基础教育的使命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运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_语文论文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_语文论文 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考察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语文素质毅育 [中学]试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_语文论文 课程改革中的“过于”现象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教育改革的全新思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_语文论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_语文论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_语文论文 趣谈语文教育改革 结合语文教学 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_语文论文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运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上)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下) 浅谈农村基础教育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_语文论文 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综合运用浅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综合运用 教师随笔 江西高考改革:对考生实行考前教育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浅议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_语文论文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在作文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 新课标改革将加强语文教育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新课改:深刻的教育资源配置变革 90年代日本义务教育课程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精品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尝试──《桂花雨》教学反思 外国教育思潮的影响与汉语文教育的价值嬗变 让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论文精品 加强教育科研,推进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系列辅导 两字三言实现教育革命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在作文教学_语文论文 科学教育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