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的迷失

小编: :admin

摘要:由于认识水准的偏颇,或课程实践的差异,某些语文课堂出现了迷失:首先语文课堂没有语文味,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不到位;重视文学理解,忽视语言训练;学语文不用语文手段;“读”没有得到加强。其次课堂探究泛滥,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自主学习变成自由学习,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正迈向另一个极端。最后课堂过度强调体验而忽视了结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味学习方式学习结果

新课程,新课堂。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在新课程下,构建开放、生成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追求。然而,由于认识水准的偏颇,或课程实践的差异,某些语文课堂出现了迷失。

一、语文课堂缺失语文味

1.重视文学理解,忽视语言训练。崔峦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指出: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2]因此,语文课堂应重视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把语言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加强指导,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从识字写字开始,遣词造句,读写结合,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2.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不到位。认真审视现在的一些课堂,一般都是抛出一个贯穿绐终的大问题,学生围绕这一中心,寻章摘句式的学习,一篇优秀的作品在我们教师地操纵下支离破碎。精彩词句的赏析,变成学生找喜欢的句子,学生点到什么学什么,试问学生找的绝对是文章的精彩词句吗?值得思考!师生对话漫无目的,为对话而对话,脱离文本。小学语文教育应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3]语文是语言学科,语文课堂应着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出发,在语文积累、语感、语文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上下功夫。我国的语言丰常丰富,名家名篇更是语言的瑰宝,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语言文字的熏染,从而喜欢语文,钻研语文。这比什么都重要。

3.学语文不用语文手段。目前我们语文教师上课,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设计美丽如画的课件,配上优美的音乐,插入生动有趣的游戏,设计声情并茂的过渡语。可是在教学中到底为什么这样设计,对于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否有实效性却考虑甚少。语文教学是语言文字的教学,通过非语文手段而不是语言文字本身解决问题,这就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应该是有限的,所得到的能力和方法是用另一种语言解释语言,一旦脱离我们教师给予的学习工具,语文学习必将停止。用语文的手段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手段教语文,是我们语文老师在新课程下应有的能力。

4.“读”没有得到加强。《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读”: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4]“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新课程教学参考对各年级段的朗读也作了具体而明确的阐述。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中建议: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5]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以个人独白代替学生的朗读;以师生之间繁琐的对话代替学生的读……“读”不到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间接性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必然得不到充分的释放。

二、学习方式走向形式主义

新课程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已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大好形式下,一种形式主义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却得以滋生:有的教师每堂课都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好像没有了这些,一堂课就算不上好课,学习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1.课堂探究泛滥。探究学习的本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把有关学习内容的结果、结论以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6]这一概念既是对探究学习本质的探讨,又对探究的范围作了隐性的规定。首先探究的内容有价值,值得探究;其次,能够提供平台,供学生有探究过程可操作。一上课就要求学生进行探究,这实际上是对新课程的一种曲解。我国教科文部副主任温红彦认为:就知识的分类来看,有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种。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掌握;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这类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自主内化和占有。由此可见,讲授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各有其适用的知识类型,各有其存在的必要。本次课程改革,尽管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讲授式学习的价值。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也有继承,那种片面推崇自主探究学习,视学生的主动探索为学习的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从而将探究式学习与讲授式学习绝对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学生自主变成“自流”[7]

2.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我们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8]有问题合作,没问题也合作,场面看起来很热闹,其实里面有价值的教学行为并不多。合作目的不明确,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在这个形式里,学生要么对一些没有必要合作探究的目标进行讨论,要么优生霸占发言权,后进生则充当了听众。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团体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都得不到发展。

3.自主学习变成自由学习,忽视对学生的监控与指导。上世纪60年代,美国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中心。10年的努力,结果是什么呢?学生双基严重不固,没有形成学科体系,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的“放任自流”形的学习方式。仔细审视我们的课堂,“放任自流”形已悄然存在。什么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克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的学习模式或过程。[9]可见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自由学习。自由学习在目标和方法上选择的空间更大。自主学习在目标的选择上则要受到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教师的工作首先是要制定教学目标,然后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全程进行监控、指导。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和学习材料,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

三、过度强调体验而忽视了结果

新的课程理念使教学策略发生改变之一: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10]于是有些教师认为,在新课程下,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习的过程,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一堂课,应该有预设的,学生能达到的三维目标,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并不是否定结论不重要,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不应把所有的目光放到结论上。诸如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活动,结论并不要求100%的准确,学生也不一定都能达到。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教师更应关注学生进行探究的方法、过程,关注探究过程中体现的情感。对于语文双基的学习,我们不但要求学生关注过程,还要求学生关注结果。

课程实践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课程改革中积极地探索,出现问题难免,关键在于能在探索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促进理念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1]崔峦在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2][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第35页

[5]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第四册7页

[6]重庆教育委员会《走进新课程》第39页

[7]温红彦《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

[8]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第137页

[9]重庆教育委员会《走进新课程》第37页

[10]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第10页

    相关推荐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反思 新课程下的作文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导控艺术 新课程标准下的多模式语文教学课堂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三个回归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课堂形式的“新”与语文个性的“失”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程 新课堂──让实验走进课堂 新课程评课研讨中的最大缺失 语文新课堂:“语文味”的失落与回归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浅谈新课程下的好课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初探 浅谈新课程的语文课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新课程下如何教好语文课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思考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的新视野 新课程下课外阅读的新视角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目睹之怪现象 解读新课程下的“大语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芦花荡》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评语文新课程 呼唤失落的“水晶鞋”——由一堂阅读课想到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感悟新课程——让新观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浅谈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如何驾驭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语文课的理想走向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语文新课程课改总结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个不等式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新课程语文备课之我见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互动——由一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论文精品 用新课程理念观照课堂教学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迷茫 新语文课开始反思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答 从转变中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下的识字教学 新课程教学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语文──《尊严》一课举例 我谈新课程下的新概念作业的布置 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鉴赏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本评价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 《吆喝》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体验语文新课程(系列) 体验语文新课程(系列)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作业的几种误解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应转变的四个观念 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作业的几种误解 《吆喝》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课程的创新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困难 “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新课标”语文课程性质观下的目标解读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下) 绿色课堂:语文课堂新境界 对新语文课堂的反思 新课程语文学习方式的选择 新世纪初期的语文课程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新尝试──《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与反思 《迷人的夏天》课堂实录 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范式转换的方向──关于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新尝试──《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与反思 新课程的当务之急 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反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