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怎么考

小编: :admin

新课程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高考。本文就实施新课程后的高考模式谈谈个人的看法,并建议采用“3+小综合+1”的科目设置模式。

从1999年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至今,我国已经采用过或正在使用的高考模式有“3+2”(文科为政史,理科为理化)、上海2000年前的“3+1”、江苏2003年始用的新“3+2”、辽宁的“3+大综合”、广东的“3+大综合+1”和全国大部分省区的“3+文综或理综”(即“3+小综合”)等,现在统称为“3+X”模式。

从有关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比较认同上海曾经用过的“3+1”模式。但是,《2003年全国高考社会调查报告》(高考社会调查小组,《中国考试》2003年第11-12期)认为,大多数高中教师认为“3+小综合”是比较理想的高考模式。这种科目设置方案既可以减少考试科目,也便于中学教学,为考生进入大学后提供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关注了相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考生进入大学后在相近领域选择或调整专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为了继续使高考三个有助于中学开展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并考虑到高考模式的延续性,我认为实施新课程后的高考科目设置仍然是“3+X”模式,但是其中“X”的含义要随着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结构赋予新的含义。

新课程更强调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新课程方案的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新课程又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又分类别、分层次设置了若干选修模块,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高中三年后每个同学所学的选修课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可能命制出一套涵盖所有选修课或不同考生都适用的综合题。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和目标,笔者建议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3+小综合+1”的高考模式,其中是的“3”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共同的基础学科。为了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思路相适应,其中的“小综合”分成两个领域:即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和科学学习领域,试卷名称分别为“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和“科学综合能力测试” (相当于现在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并规定报考人文社会学科类专业和音乐、美术专业的考生须选考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报考理工农医类专业和体育专业的考生须选考科学综合能力测试。

“3+小综合+1”模式中的“1”可以命名为“专业基础能力测试”,考虑到新课程方案的各学科均设置了较多的选修课,其中的“1”较原来应有所扩展,可以有语文Ⅱ、数学Ⅱ、外语Ⅱ、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12门学科。高校招生时根据自身的办学性质、层次、专业特点和生源情况等确定1-3个选考科目,各科目之间相当于现行广东高考模式中的“X科”,具有并列有关系。例如高校文秘、法律等专业的选考科目可以是语文Ⅱ、政治、历史(即选考语文Ⅱ、选考政治或历史的考生均可报考高校的法律或文秘专业);高校医学、生物学等专业的选考科目组可以是化学、生物;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选考科目组可以是政治、地理、历史等。各招生院校最好提前两年公布各专业的选考的科目组。

由于这种模式的高考科目设置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不但有利于实现高考的“三个有助于”,还有利于促进各种不同类型的高中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基础扎实又具有特长的考生脱颖而出,而且这种模式还最大程度地适应了新课程方案的理念和特点,有利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导向作用。另外,这种高考模式在科目设置、专业选报、计分方法和招生录取等方面与现在大多省份实行的“3+小综合”模式和广东的“3+大综合+1”的模式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兼有两种模式的优点,也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为了与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相适应,本人认为“3+小综合+1”模式中各学科的考试时间、卷面总分和考试的内容范围也应做必要的调整(见附简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考试时间和卷面总分可以与现在一样,但考试范围建议界定在必修内容,以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高考的公平性。小综合的考试时间就增加到150分钟、卷面总分以300分为好,因为其涵盖了三个学科及跨学科的内容。“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应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必修内容;“科学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应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必修内容。选修模块的内容不宜列入综合能力测试,因为各学科各选修模块的内容相差较大,不同学生所选学的选修课或模块有很大的不同。地理学科本来兼跨两个学习领域,但是考虑到学科平衡,减少理工科类考生的考试科目,地理可不列入科学综合能力测试中。

各“专业基础能力测试” 科目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均为150分。语文Ⅱ、数学Ⅱ、外语Ⅱ、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考试内容可以是选修内容,也可以是必修加选修内容,其中的选修内容可以根据各个选修模块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别命制两组难度和分值相当的试题,由考生任选其中的2-3个模块中的任一组试题解答。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仍按现有的方式组织考试,但考试内容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高考总分的计算方法是先将语文、数学、外语和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或科学综合能力测试分别换算成标准分,然后将每个考生的四科标准分合成一个标准总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考虑到不同的考生所选的“1”科目不同,不同“1”学科的考生人数也不一样,如果将“专业基础能力测试”成绩换算成标准分,其不同的“1”学科之间的标准分不具有相同的价值,更不宜将其标准分和另外四科折合成标准总分,因此,建议“专业基础能力测试”的成绩仍以原始分的形式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资格分。高校招生录取时,先根据各专业的生源情况确定各“1”学科的资格分,然后从符合资格的考生中,根据前四科的标准总分依次录取(相当于现行广东高考模式中体育专业的计分和招生录取方法)。当然,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实际录取时还要参照不同考生在高中阶段的学分及综合表现确定录取对象。

    相关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因材施教”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本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随时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范式转换的方向──关于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中考生畏“背”如虎该怎么办?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 中考问答:文言文该怎么背诵?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答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2007年新课程高考考向蠡测及备考策略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从转变中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语文高考应对策略 探寻教研蹊径引领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县区语文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解读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个不等式 走向师本:新课程背景下的师训范式转换 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 课程改革误了高考,还是高考误了课程改革 顾之川:对新课程语文高考改革的思考 中考语文该怎么做才能提高? 新课程下,我们该为学生创设怎样的作文情景? 衡水中学2017高考语文备考是怎么做的 走进新课改,高中语文怎么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的探索 走进新课改,高中语文怎么学 对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语文新课程高考与我们的对策 让高考语文试题与新课程同行 迎接“新课程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芦花荡》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研究型语文教师自我培养策略 中考语文该怎么复习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2017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备考指导:怎么提高作文文采 从高考语文命题看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 多元整合,有效评价——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高考必背】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教师应怎样善待新课程 2017高考语文怎样复习稳妥考高分? 你怎么看新教材? 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语文学科内容考试复习参考 两首诗分别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中考语文高分作文怎么写 关键在于“会爱”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程卷) 切实加强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新闻两则》课文背景知识 《新闻两则》课文背景知识 2012年新课标高考语文必背篇目(共64篇段) 面对新课程改革,高段教师应做些什么 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世纪之交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改革的背景简介 高考100天倒计时:怎样有效快速背诵古诗文? 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殊途同归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怎么修改病句练习题 高考生怎么打破语文成绩越来越低的困局 2012年高考新课标理综考试大纲 高考制度是课程改革的瓶颈 新课程下的作文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怎么压缩语段练习题 高考文言文学习技巧:怎么提升文言文功力 《皇帝的新装》课文背景知识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怎么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考生怎样学好文言文?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 背影备课参考 《背影》课文背景知识 高考:怎样学好高中语文 提高成绩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 《飞向太空的航程》背景资料 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标优秀诗文必背篇目大全 常模重建,07年首次新课程高考开创改革之旅 新课程高考制度改革应妥善处理的若干矛盾 《飞向太空的航程》背景资料 《飞向太空的航程》写作背景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该怎么复习 新课标下语文考试命题的思考 《飞向太空的航程》写作背景 2017年中考冲刺:语文该怎么复习 高考语文丢失了什么? 浅谈新课程下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