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复仇议原文、注释与翻译

小编:

【题解】:

臣闻礼之大本[6],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7]。旌其可诛,兹谓僭[8];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9],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6]礼:封建时代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泛称。[7]黩(dú独)刑:滥用刑法。黩,轻率。[8]僭(jiàn见):超出本分。[9]制:制定,规定。

向使刺谳其诚伪[10],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11],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12],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13],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14],枕戈为得礼[15],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16],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17],而又何诛焉?

[10]刺谳(yàn厌):审理判罪。[11]原:推究。端:原因。[12]州牧:州的行政长官。[13]蒙冒:蒙蔽,包庇。[14]戴天:头上顶着天,意即和仇敌共同生活在一个天地里。《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15]枕戈:睡觉时枕着兵器。[16]介然:坚定的样子。自克:自我控制。[17]谢之:向他认错。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18],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19],是悖骜而凌上也[20]。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21],而又何旌焉?

[18]愆(qiàn千):过错。[19]戕(qiáng墙):杀害。[20]悖骜(bèiào倍傲):桀骜不驯。悖,违背。骜,傲慢。[21]邦典:国法。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22]:“调人[23],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24]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25],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

[22]《周礼》:又名《周官》,《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内容是汇编周王室的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的制度等历史资料。[23]调人:周代官名。[24]《春秋公羊传》:即《公羊传》,为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另二传是《春秋左氏传》和《春秋穀梁传》)。旧题战国时齐人、子夏弟子公羊高作,一说是他的玄孙公羊寿作。[25]推刃:往来相杀。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翻译】:

据我了解,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邽县有个叫徐元庆的人,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他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自己捆绑着身体到官府自首。当时的谏官陈子昂建议处以死罪,同时在他家乡表彰他的行为,并请朝廷将这种处理方式“编入法令,永远作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听说,礼的根本作用是为了防止人们作乱。倘若说不能让杀人者逍遥法外,那么凡是作儿子的为报父母之仇而杀了不应当算作仇人的人,就必须处死,不能予以赦免。刑法的根本作用也是为了防止人们作乱。倘若说不能让杀人者逍遥法外,那么凡是当官的错杀了人,也必须处死,不能予以赦免。它们的根本作用是一致的,采取的方式则不同。表彰和处死是不能同施一人的。处死可以表彰的人,这就叫乱杀,就是滥用刑法太过分了。表彰应当处死的人,这就是过失,破坏礼制太严重了。如果以这种处理方式作为刑法的准则,并传给后代,那么,追求正义的人就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想避开祸害的人就不知道怎样立身行事,以此作为法则行吗?大凡圣人制定礼法,是透彻地研究了事物的道理来规定赏罚,根据事实来确定奖惩,不过是把礼、刑二者结合在一起罢了。

当时如能审察案情的真伪,查清是非,推究案子的起因,那么刑法和礼制的运用,就能明显地区分开来了。为什么呢?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没有犯法律规定的罪行,赵师韫杀他,只是出于他个人的私怨,施展他当官的威风,残暴地处罚无罪的人,州官又不去治赵师韫的罪,执法的官员也不去过问这件事,上下互相蒙骗包庇,对喊冤叫屈的呼声充耳不闻;而徐元庆却能够把容忍不共戴天之仇视为奇耻大辱,把时刻不忘报杀父之仇看作是合乎礼制,想方设法,用武器刺进仇人的胸膛,坚定地以礼约束自己,即使死了也不感到遗憾,这正是遵守和奉行礼义的行为啊。执法的官员本应感到惭愧,去向他谢罪都来不及,还有什么理由要把他处死呢?

如果徐元庆的父亲确是犯了死罪,赵师韫杀他,那就并不违法,他的死也就不是被官吏错杀,而是因为犯法被杀。法律难道是可以仇视的吗?仇视皇帝的法律,又杀害执法的官吏,这是悖逆犯上的行为。应该把这种人抓起来处死,以此来严正国法,为什么反而要表彰他呢?

而且陈子昂的奏议还说:“人必有儿子,儿子必有父母,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这种混乱局面靠谁来救呢?”这是对礼的认识太模糊了。礼制所说的仇,是指蒙受冤屈,悲伤呼号而又无法申告;并不是指触犯了法律,以身抵罪而被处死这种情况。而所谓“他杀了我的父母,我就要杀掉他”,不过是不问是非曲直,欺凌孤寡,威胁弱者罢了。这种违背圣贤经传教导的做法,不是太过分了吗?

《周礼》上说:“调人,是负责调解众人怨仇的。凡是杀人而又合乎礼义的,就不准被杀者的亲属报仇,如要报仇,则处死刑。有反过来再杀死对方的,全国的人就都要把他当作仇人。”这样,又怎么会发生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的情况呢?《春秋公羊传》说:“父亲无辜被杀,儿子报仇是可以的。父亲犯法被杀,儿子报仇,这就是互相仇杀的做法,这样的报复行为是不能根除彼此仇杀不止的祸害的。”现在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判断赵师韫杀死徐元庆的父亲和徐元庆杀死赵师韫,就合乎礼制了。而且,不忘父仇,这是孝的表现;不怕死,这是义的表现。徐元庆能不越出礼的范围,克尽孝道,为义而死,这一定是个明晓事理、懂得圣贤之道的人啊。明晓事理、懂得圣贤之道的人,难道会把王法当作仇敌吗?但上奏议的人反而认为应当处以死刑,这种滥用刑法,败坏礼制的建议,不能作为法律制度,是很清楚明白的。

请把我的意见附在法令之后颁发下去。今后凡是审理这类案件的人,不应再根据以前的意见处理。谨发表上面的意见。

    相关推荐

    《劝学》原文、注释与翻译 屈原《橘颂》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少年中国说原文、注释与翻译 《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原文及翻译 诗经·氓 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 桐叶封弟辨原文、注释与翻译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吴廷翰《观鸭说》原文、注释与翻译 陶渊明《乞食》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高鼎《村居》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白居易《貘屏赞》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宋起凤《核工记》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论语*雍也第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三国志·华歆传》(节选)原文、注释与翻译 《论语·子罕第九》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方孝孺《童贤母传》原文、注释与全文翻译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原文、注释与翻译 《论语·尧曰第二十》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施闰章《泊樵舍》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宋·苏轼《后赤壁赋》原文与翻译(附随文注释) 李白《古朗月行》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张九龄《西江夜行》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苏轼《南乡子·集句》原词、注释、翻译与赏析 韩愈《原毁》原文与与翻译 苏轼《送子由使契丹》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七年级文言文:终不知车翻译与注释 陈谏议教子原文及翻译 纳兰性德《南乡子·捣衣》原词、注释、翻译与赏析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原词、注释、翻译与赏析 黠鼠原文与翻译 曹豳《春暮》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纪昀《泥古不化》 原文、注释及翻译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陈与义《春寒》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原词、注释、翻译与赏析 欧阳炯《南乡子·嫩草如烟》原词、注释、翻译与赏析 诸葛公 原文与翻译 长恨歌原文注释及译文 中考语文复习:《陈太丘与友期》与《咏雪》原文与翻译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原文、注释及翻译 陆游《秋夜纪怀·北斗垂莽苍》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洪承畴二事原文 注释 翻译 练习 答案 洪承畴二事原文 注释 翻译 练习 答案 陈涉世家原文与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与翻译 病梅馆记原文与翻译 陈与义《送人归京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管宁割席原文与翻译 谋攻(节选)原文与翻译 孔觊,字思远原文与翻译 隋史·赵轨传原文与翻译 韩非子·爱臣原文与翻译 韩非子·难言原文与翻译 汉书·胡建传原文与翻译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诗经·商颂·那》原诗、注释与简析 金履祥字吉父原文与翻译 宋史·陆九龄传原文与翻译 刘过《夜思中原》原诗、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原文、注释与翻译 《杨亿巧对》原文 注释 翻译 文化常识 练习及答案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翻译及注释分享 文天祥正气歌 注释 翻译 赏析 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咏雪文言文翻译简短 咏雪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杨亿巧对》原文 注释 翻译 文化常识 练习及答案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所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段太尉逸事状原文与翻译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韩翃《寒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 戴复古《江阴浮远堂》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林琴南孝廉纾原文、注释、翻译、 阅读训练及答案 石柔《绝句》原诗、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后汉书·钟离意传原文与翻译 信陵君从谏原文欣赏与翻译 屈大均《泷中》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驳斥的反义词与近义词 《为人大须学问》原文 注释 翻译 文化常识 练习及答案 顾文昱《白雁 》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张元干《瑞鹧鸪》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附答案 罗隐《蜂》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驳杂的解释及造句 小寒食舟中作的注释及翻译 吴伟业《梅村》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许浑《早秋》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姚合《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江汉》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阁夜》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维《送别》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翁卷《野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